08.10 自卑這種果,是童年時期的“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說,大多數的人內心裡都會有一種自卑感,只是程度和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01

上大學的時候,靈子在分組實驗中常常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儘管她也想自己動手,由於害怕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她選擇了默默退到一邊。

有時候,好不容易鼓足勇氣準備操作,可一看到其他同學上來了,又趕緊讓步,似乎自己想做的事一點也不重要。

久而久之,她再也無法自己動手做實驗了,輪到需要她自己操作時,只剩下了不知所措。

她恨自己笨,沒用,什麼都不如人。

工作以後,每當面對比自己優秀優越的同事和朋友,聊著他們的經歷、見識,靈子總是把自己縮得很小很小,恨不得立即消失。

她認為,他們一定瞧不起自己。

後來,她乾脆選擇躲避。

只有在條件比自己差的人面前,她才會有被"在意"的感覺,開始理直氣壯地說話。而她交往的圈子卻越來越小,層次越來越低。

一次,有老同學從遠方出差路過,約她出來小聚。她不好推脫,硬著頭皮去了。她怕同學發現自己坐的是公交車,在車上不敢接手機。

快到包廂時,她還把自己那部舊國產手機調成靜音,整個飯局中都沒有勇氣掏出來,怕同學見了會輕視她。

因為自卑,她不敢結交優秀的人,不敢當眾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 錯過了很多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自卑這種果,是童年時期的“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02

自卑是一顆毒瘤,會慢慢腐蝕一顆心,使人變得敏感,懦弱,甚至帶刺。常常在傷到自己的同時,也無意中傷到了別人。

很多自卑的人對自己要求苛刻,對別人也同樣苛求。因為不認可自己,所以也不習慣認可別人。

常常會莫名其妙地曲解別人的好意,挑剔別人,否定別人。

甚至有人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內心就會痛苦。

一位網友在自述裡說:"曾經一度以為,自卑是很私人的事情。所謂自卑,只是覺得自己不好,只是害怕別人看出來自己的不好,自卑,是柔弱的,是溫和的。

但是,慢慢發現,有時候,自卑是帶刺的。"

在電視劇《歡樂頌》裡,樊勝美就是一個自卑的人。她不敢向人展示真實的自我,甚至常常把別人的善意幫助看成是羞辱。

有一次,樊勝美家裡遇到困難急需一筆錢,她卻不願意讓人知道。

安迪得知情況後主動拿出1000元要幫助她,不料樊勝美勃然大怒,當場翻臉。她認為安迪的"居高臨下"冒犯了她的自尊,傷害了她。

自卑這種果,是童年時期的“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03

自卑這個果,是童年時期"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在孩子成長的童年,很多成人常常於不經意中對孩子表示出輕視。他們在意其他成人的感受和想法,卻不在意孩子內心怎麼想,所以常常忽略孩子的感覺。

他們是愛孩子的,但是面對孩子很難表現出信任:認為孩子一無所知,也做不成什麼事。他們甚至還認為孩子是在添麻煩和破壞東西,他的錯誤行為必須得到糾正。

成人可以為了使孩子比自己更富有而努力積累財富,卻常常為了防止孩子"破壞"東西而限制他的活動。

如果其他成人不小心摔碎了一隻碗或一個杯子,他會說沒關係,他卻擔心孩子弄壞同樣的東西而不允許他去碰它們。

孩子因此認為自己是禍害,是唯一不可靠的人。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甚至認為自己還不如成人禁止他碰的東西有價值。

成人之間會相互徵求對方意見,他們卻不和孩子商量就闖進他的環境中不斷地去打擾他。當孩子正在玩遊戲時,成人認為散步的時間到了,就讓他停止並帶他出去。

自卑這種果,是童年時期的“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一個弱小的孩子,如果常常被成人看成附屬品,並按成人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對待,他就會覺得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是不重要的,應該服從其他的人。

一種自卑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形成了。當一個孩子產生了自卑感,就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感覺自己不同於其他人,甚至處處不如人。

當他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往往懷疑自己,很容易選擇退縮。這樣只會讓他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所以,大人要學會的一個重要功課,首先是學會"在意"孩子,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的特點,把他當成一個獨立正常的人一樣看待。

04

我們愛孩子,不是單純給他物質和生活上的照顧,更重要的是給他心靈的關愛,幫他找到自我,樹立自信。

讓他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值得愛的。即使他真的某些方面不同於其他人,也不會因此而自卑。

在不久前的一場巴黎走秀中,王菲12歲的女兒李嫣驚豔登場,臺上的她不慌張不拘謹,挺胸闊步,渾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芒,氣場征服了無數人。

李嫣天生唇顎裂,經過了無數次的修唇手術,臉部的肌肉和牙床已變形,再也無法恢復到常人的模樣。

她的身上卻沒有自卑的痕跡。

王菲說:

"我把她當成正常的小孩,我覺得她很美,真的很漂亮,一點都沒有問題。她也因此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李嫣的父親李亞鵬從小就對女兒說,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不用躲避,可以回報一個最甜美的微笑。

他告訴她:"上帝給了你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這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發自內心地接納她,"在意"她的感覺,讓她連缺陷都能變成優秀的動力。

自卑這種果,是童年時期的“無意”種下的,卻足以影響一生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小時候也曾因為自己的膚色而自卑。從小沉默寡言的他,遇到老師提問更是連話也說得不利索,老師因此斷定他長大後不會有出息。

母親鼓勵他利用課餘時間在街區徵訂報紙。

當小奧巴馬努力嘗試敲開鄰居的大門時,徵訂報紙的結果竟出乎他意料的順利,幾個鄰居都成了他的忠實訂戶。

從此他變得自信,說話不再結巴。

多年以後,奧巴馬才知道,原來是母親暗地裡自己掏錢請鄰居們訂報紙。是她給了他信心,成就了那個優秀的自己。

童年時父母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孩子的未來模樣。甚至可以說,很多人一生的自信或自卑就是來自於童年的經歷。

每一個受過"在意"而健康成長的孩子都是自信的,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對自己的行為有著很大的把握。

也只有堅信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是自己行為的主人,才會有信心和勇氣去不斷挖掘自己的優秀潛質,成就那個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