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中”,所有人都有的那堆各式各樣的證件,可算得上是最有形“枷鎖”了。然而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之生以為人,也正是因為這些紙片才能有所證明與附麗。

有些不一般的證件更是“幸運”非常,它的主人世人皆知、青史留名,這使得它自身也具備了從極細微的角度反射乃至折射乃至復原時代面貌的功能。它們往往不但已成重要歷史文獻,更有不俗的觀賞價值。

正因如此,近年證件收藏市場殊為火熱。民國總理許世英的三紙特任狀在去年的西泠印社秋拍中竟以51.75萬元的天價成交,拍賣結果轟動一時。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許世英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除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外,還曾先後擔任過行政院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總統府資政,這三張聘書正是許世英浮沉宦途的最佳明證

剛剛結束不久的墨箋樓“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則主要彙集了清末民初各類委任狀、畢業證書、獎狀等共計一十六件紙品文獻,拍場熱鬧非凡,所有拍品無一流拍,而且與起拍價相比,競拍結果普遍翻了數十倍之多。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十六件拍品中成交價最高的一件,是貼在近代著名外交官嶽昭燏手繪彩色長江流域局部區域圖上的蛋白肖像照一枚

蛋白照片(albumen print) 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劑塗抹在紙基上製作成相紙而印製的照片。它盛行於19世紀後半葉,是當時最主要的照片類型。如今保存下來的19世紀照片大多都是蛋白相片。因為它具有顆粒細膩、影調豐富的特性,所以我們見到的諸多晚清時期照片總是呈現出暖色,這正是蛋白照片的重要特點。但蛋白照片受潮後不易保存,20世紀蛋白照片又被銀鹽、鐵鹽印相法取代,其製作工藝也不見於國內,所以品質完好的蛋白照片並不多。

清末奇怪的漢語拼音

與這枚寶貴的蛋白肖像照相比,手繪彩色長江流域局部區域圖有更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嶽昭燏曾任湖北、江蘇督撫署洋務文案,這張手繪地圖顯然自有岳氏塊壘在焉。而那近似於copperplate(銅版體)的優美手寫拉丁字母大都是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港口的拼音,只是他們的拼寫實在非常奇怪:han kow,shanghay 和chin kiang似乎拼不出來對應的地方呢?

其實,早在1958年大陸推廣漢語拼音方案前,國內人名、地名和特殊事物的譯音標準就有遵循另外一套拼音系統了。明末以來,西方在華傳教士就一直有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嘗試,金尼閣《西儒耳目資》與馬禮遜《英華字典》皆屬其中著名者,然而最重要的那套拼音方案則是由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創制。

威妥瑪在華任職的歷程長達43年,回國後在劍橋大學得到教授席位,授課內容自然是漢語。他整整花費了8年時間改進方案,並終於在1867年完成了鉅著《語言自邇集》。在這套漢語教科書中,他改進了前人的拼音方法,成功自創了威妥瑪拼音。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相當多我們無法理解其拼寫規則的漢語拼音,其實都是威妥瑪拼音

威氏拼音很快就被廣泛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外交護照等等上,但以送氣符號“‘”表示送氣聲母的威氏拼音並不適合電報需要。1906年帝國郵電聯席會議在上海舉行﹐與會者又對威妥瑪拼音進行了改進,他們決定不採用任何諸如送氣符號之類的附加符號。

這種拼音系統被稱為郵政式拼音,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均以此套為標準拼音拼寫中國地名,更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稱的譯音標準。我們熟識的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中的“Tsinghua”與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中的“Peking”既非漢語拼音,又非英語單詞,其實正是郵政式拼音。

五封委任狀背後的中國近代史

而此次拍賣專場真正的大宗則與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息息相關。劉榮荃,這恐怕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極為陌生的名字。即使是直接搜索大型中國近代史料數據庫,也僅能檢索出區區數條與之有關的信息。在1947年11月4日《申報》上曾有過一條短小得可憐的報道,卻已是為數不多的足以探知斯人行跡的材料。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墨箋樓此次的16件拍品中,竟有足足9件拍品與劉榮荃直接或間接相關。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圖中紅框圈出的即為這塊“小小”的新聞

作為辛亥元老,1910年代的山西都督閻錫山屯兵一方,舉國側目。自清末以來,山西便是中國最富庶的省份之一,閻錫山除了推行讓梁漱溟在考察村政建設時都羨歎不已的“六政三事”(水利、種樹、蠶桑、禁菸、斷辮、天足;種棉、造林、牲畜)外,更建立了幾乎足以與當時最好的漢陽、瀋陽兵工廠並列的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

時光流轉,1927年,改懸青天白日旗的閻錫山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1930年又獲國民政府頒授一等寶鼎勳章。然而這些只是表象,此時閻錫山與蔣介石的矛盾已經達到了無法調和地步,閻錫山聯合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等出兵討蔣,中原大戰爆發。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正是在中原大戰期間,初出茅廬的劉榮荃被閻錫山任命為育才鍊鋼廠公務員。太原育才鍊鋼廠是閻錫山建立的軍事工業鏈中的重要一環,1926年建成後生產了大量工具鋼、模具鋼等軍火所需的特殊鋼材。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隨著張學良東北易幟,閻錫山登時兵敗如山倒,並於1930年末被迫宣佈下野。張學良控制山西軍政大權後,立即將太原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合併為民生鍊鋼機器廠,而原河北省政府委員兼農礦廳廳長常炳彝調任山西省政府委員兼工商廳廳長。所以1931年,劉榮荃理所當然地收到了一具常炳彝簽署的民生鍊鋼機器廠工務股股員委任狀。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次年,他又被調任陸軍第41軍軍工所廠務員。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而著名的西北實業公司是蔣、閻“捐棄前嫌,團結禦侮”,閻復出後於1933年在山西創設的,它也是山西工礦企業的總管理機構和工業方面的總樞紐。1935年,作為“革命老同志”的劉榮荃調任下屬的西北鍊鋼廠。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1937年的劉榮荃升任為西北實業公司技士,他以後的生命軌跡本應因後續聘書的缺失而被歷史遺忘,卻因另外幾張不可思議的紙箋而再度進入了我們的視界。

民國時弄丟畢業證,要怎麼開證明?

1944年,劉榮荃再次工作調動。這次調動的非但聘書不見蹤影,他起初也因畢業證書遺失而無法成行。這是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誤,尤其是這個失誤不是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是出現在近百年前的古人身上時。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劉榮荃現年38歲,河北省完縣人。曾畢業於山西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應用化學科,原校畢業證書因“事變”遺失。特此證明。

因為他弄丟了自己的畢業證書導致新工作無法順利成行,他的老校長和老師給他開具了一份證明。於是,近百年前,一個籍籍無名的普通人本應無任何蛛絲馬跡的出生時間、籍貫和學習經歷,就因這件拍品而被重新載入了歷史。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同樣是在1944年,很可能是因為完全相同的一件事,除了校方開具的證明外,政府方的也存留了下來。山西省政府駐渝辦事處處長杜春沂與副處長方聞恐怕也萬萬不會想到,有朝一日他們開具的這封證明會被後人認為承載了獨一無二”的歷史信息:

查劉榮荃現年三十八歲,河北省完縣人,曾畢業於山西工業專門學校應用化學科,並歷任山西民生鍊鋼機器廠工務股股員、山西育才鍊鋼廠公務員、西北實業公司鍊鋼廠鍊鋼部技士及中國興業公司鍊鋼部工程師主任等職。因證件遺失,特此證明。

五張委任狀提供的職位信息在這張證明書中全部出現,除此之外,山西省政府駐渝辦事處的“駐渝”和地處重慶的中國興業公司都證明了劉榮荃不但已在戰時首都重慶工作、生活,而且早已成為高級技師。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1943年,他已經可以自己設計馬丁鍊鋼爐,並因其產量和品質的出類拔萃而受到國防科學技術策進會的推薦,時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道藩為此專門頒發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獎狀進行激勵。

而1947年時,他恐怕已是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煤炭技術專家,《申報》當年報道的,是比馬丁鍊鋼爐更為先進的,“在國內尚屬創舉”、“誠為我國鍊鋼界新貢獻”的煤氣平爐: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工業界新貢獻液體燃料鍊鋼

(本報訊)上海港鐵公司,鑑於平爐鍊鋼燃料煤來源之不易,由煤鋼專家劉榮荃,工程師蔣建文合作研究設計將該公司第一廠之十五頓煤氣平爐,予以改裝燃油設備,經數度試驗並予改進後,現已成功。此種用液體燃料鍊鋼,在國內尚創舉,較用煤料經濟方便,不特人工減少,而鋼之品質優良,產量亦有增加,誠為我國鍊鋼界之新貢獻。

至此,一位生於1906年河北完縣人,自他從山西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應用化學科畢業後,從一個普通的鍊鋼廠公務員,一步步成長為中國頂級的煤炭技術專家的軌跡,就藉由這8件各式各樣的任命書、委任狀乃至畢業證明,纖毫畢現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而民國“山西王”閻錫山的軍工建設措施,乃至中國軍事、工業和社會現代化變革的歷程也藉由劉榮荃的經歷,在縹緲雲霧中奏出了一曲以往難以為人察覺的嫋嫋輕音。

“紙證鑑史”:清末民國畢委任狀、證書、指令等紙品文獻專場評述

所以,當劉榮荃曾經丟失的畢業證書就這樣倏然出現時,震驚得呆若木雞的我就只有不可思議的驚歎和千頭萬緒的感動。原來那個只存在於歷史中的人物和我們身邊的所有人根本沒有什麼兩樣。劉榮荃弄丟了畢業證書,他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去開具荒謬的證明,他也會和我們所有人一樣生老病死。在那些紙箋中,歷史與當下、過去與現在,彷彿渾然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