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關注三年級現象(14) 中年級孩子開始遇到心理問題

關注三年級現象(14) 中年級孩子開始遇到心理問題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同時,三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轉折,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中年級孩子心理特徵

1、個性差別大

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

2、情緒不穩定

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他們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數從臉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強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少年期。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到發展,情緒表現的方式和強度與低年級孩子相比,其適宜性更高,一般較少出現忽哭忽笑的現象。但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

中年級孩子的心理表現

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須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家長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們為家長朋友列出中年級小學生的主要心理表現,家長朋友在教育時參考。

1、集體感榮譽強。同伴間的合作意識開始增強,逐漸形成小群體,喜歡與同性別的同學一起玩、學習。

2、適應性不強。學科一下子增加了好幾門,學習負擔比一二年級重,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3、心理上比較接近一二年級的單純可愛,複雜的思想比四年級要少。

4、自我意識開始加強,想獨立,認為自己是個小大人;部分同學開始嘗試對老師、家長提出不同見解,嘗試對班級規章嘗試挑戰。

5、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思維過渡的時期,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6、比較順從,比較聽話,喜歡鼓勵、讚揚。

7、很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但思考問題比較粗略,程度不深;興趣分化比較大,但之前養成的興趣共性基本都在。

8、男女孩子開始產生懵懂的情意。

9、有強烈的自尊心,表現欲較強,愛顯示自己。在意他人的意見、眼光。喜歡參與管理。

10、心理發展速度加快,對於情緒的控制能力有所改善,但還不夠穩定,容易被一些事物或人所影響。

11、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是處於懵懂階段;心理活動更趨穩定,明顯的表現是,他們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

12、文字記憶能力還沒養成。如果一個知識點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可能過幾天就會忘記,需要給他們體驗,印象更深刻。

13、上課習慣養成也比較慢,自主性還不夠,經常剛批評過,他也認識到錯誤了,但馬上又犯同樣的錯誤。

14、觀察東西不全面,經常只看到一部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這部分會分析的比較細,但另外的方面就會忽略掉。

15、道德感、正義感開始萌芽,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追求公平公正。

16、開始對老師家長有所隱瞞,特別是像玩遊戲之類的活動,在家長不在的情況下,可能會邀請小夥伴一起到家裡玩遊戲。開始弱化家長和老師的評價,開始重視同伴之間的評價。接受老師的教育一定要公平,而且更容易接受老師先教育對方。不願意面對或者改正自己的不足。

17、活潑、開朗,開始懂人情世故,知道事情的好與壞。

18、心理發展比較健康,也比較快速。開始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要求。但遇事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偶爾出現逆反心理,需要正面與個別談話。

19、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注意力易集中但不穩定;對待事情很積極,很主動,但缺乏耐心。

20、有了一定的邏輯判斷能力,自我意識概念慢慢建立,愛爭論。

21、大部分學生比較單純,對於學校和老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能認真完成各項要求的任務。小部分同學開始形成較差的行為習慣,如拖欠作業,上課遲到,愛做小動作,但不是非常明顯,在老師的教育下依然能夠改正。

22、開始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但這個是非觀念常常憑藉自己的感覺,要看對自己是否有利,缺乏客觀性科學性。犯了錯誤總是找藉口,說對自己有利的話。個性差異大起來,情緒不穩定,同時自控能力不夠強。

中年級孩子開始出現心理問題

從兒童期到少年期的轉變,一方面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大發展,但也使這個時期的孩子帶來很多轉變期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逆反

逆反是堅持一種與他人願望、意見相違背的心理狀態。逆反心理實際上是個體獨立性發展的一種表現。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其認知能力有所發展,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他們常會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實或依據堅持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是正確的,認為某一個老師或家長不管做什麼都是不對的,是與自己過不去,因而採取反其道而行的態度,與家長、老師和學校唱反調。

也有的三年級孩子希望家長老師把他們當大孩子看,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也能產生逆反心理。當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時矯正時,可能發展成為逆反習慣,即不假思索地與別人唱反調。

2、意志薄弱

小學三年級是意志發展的關鍵期。由於這個階段學習活動的巨大變化,不少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適應新的學習任務的要求,使他們在學習中碰到許多困難,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如果這些困難產生累積效應,孩子便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他們會偏向於悲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降低對自己的期望,產生畏難情緒。當這種情緒泛化時,孩子的意志力就受到影響,孩子在從事各種活動時,遇到困難時傾向於放棄完成任務。

研究表明,個體的意志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呈正相關,即解決問題能力高的個體,意志力也高,而解決問題能力低的個體,其意志力水平也比較低。

3、厭學

厭學可以說是可能貫穿於整個學齡期的心理問題。在三年級階段,除了那些以前積存下來的厭學心理以外,學生出現厭學心理可能還基於一個重要的原因,即由於失落感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許多學生在低年級階段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比較優秀的狀態,但到了三年級以後,由於學習內容的增多和學習難度的增大,他們的學業分數低了下來,很難再看到那可愛的紅勾勾和令人自豪的100分了,這種狀況使自尊心很強的學生比一般的學生更沮喪,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引發厭學情緒,一旦遇到某些事件,便產生厭學、甚至是逃學行為。

4、自責心理

這個階段孩子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自責傾向。這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5、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6、多動症 

有調查發現,兒童多動症、不良習慣和品性障礙在小學三年級表現最突出。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心理發展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

首先,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

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孩子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

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

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裡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了。

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

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週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鬆,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最後,寬容與約束要並行

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

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