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下篇說機械類普碩的中小型公司選擇的工資及其他情況。

普通機械製造專業碩士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比普通本科生更易就業,更易從事中小型公司的研發崗位,且畢業工資正常情況下高於同年本科畢業的211及以下的本科生,有優異經歷者可以進入國企大公司及外企大公司或民營大公司從事普通研發崗位,但頂尖企業,如上汽的研發崗位標準很早之前就定為211碩士及以上,同樣,頂尖的車企及航空航天及其他高端研發及其他頂尖企業,招聘標準都在211碩士及以上,且要求第一學歷。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以2019年及近幾年的官方信息來看,普通機械專業碩士多數依舊就業於中型公司(1000人規模以下的公司)

隨著考研的比例及人數不斷上漲,211及普通院校的機械類學生都熱衷於考研,其中考到普通院校的機械類學生不在少數,但同樣的是,211及以上院校的比例及人數也在上漲,這也就造成了普通院校機械碩士的就業機會變少。畢竟好公司就那麼多,崗位有限,競爭人數變多,競爭力不足的基本都在2線及3線城市的中型企業就業。

下面按公司分類具體說一下畢業生的就業公司選擇與薪資及1-3年後的待遇以及3年間的能力增幅。

這裡按頂尖公司(萬人以上公司)、大公司(1000-10000人規模)、中型公司(500-1000人公司)、小型公司(500人以下)來進行大概念劃分。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中型公司(500-1000人公司)

此類公司多數為創業型在發展型公司,也是普通機械製造類碩士被迫就業的一些選擇,此種類型公司上能負擔得起為數不多的資深從業者,下招很多應屆大學生注入新鮮血液,而研究生層次的應屆畢業生也在考慮範圍內,但多數這種公司多招聘普通類型碩士用以創造招牌與噱頭,這點與一些小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

多數研究生在此類公司就業時間為1-3年。

工作公司種類:

工業類、機械製造類、生活相關類等類型公司

機械製造類的崗位情況:

招聘網站上顯示的數量較多且雜,意味著流動量較大與可替代性較高。

普通機械製造類碩士應聘該崗位的可能性:

競爭力較小,且對經驗無過多要求,稍顯優異者即可成功應聘。

工資待遇情況

此種崗位多為機械設計師、機械結構師、機械工程師等。

一線城市平均行業薪資在1W以下

二線城市平均行業薪資在6-8K不等

三線及以下不必多說。

下面來看一組招聘信息

除專業能力外的其他要求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有多學科的跨領域經驗的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純粹的機械製造畢業的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再看一下1-3年的薪資待遇以及能力增幅

就業於此類公司,1-3年薪資漲幅更小,一般一年一漲,漲幅金額不定,正常為1K,且由於公司不大,制度等其他不完善,加班以及福利都是有目共睹,而且薪資天花板太易觸及。

能力增幅

如果一直從事結構或設計這塊內容,那3年內很難有太大的增幅,但行業相同的點是,行業不僅僅只是圖紙及結構,而要更多的向交叉領域與多學科之間融合,依舊偏向控制領域、硬件、電子類等領域。能力更多增長在多學科的學習方向。

建議:

多挖掘自身愛好,橫向領域發展自身,縱向領域不必過深,跨學科學習控制及電子及硬件方向。經驗以及項目經驗一足,找個更大的跳板再跳。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小型公司(500人以下)

此類公司多數為創業型在發展型公司,也是普通機械製造類碩士就業的一種主動選擇,此種類型公司在專業性領域上無法與其他公司相比,多數為一些小眾化的方向。此類公司基本上很難有極強專業性的資深從業者,多數為本科生及以下的中底層中堅力量,而研發部基本上由多數研究生組成,研究生等級不太高,也可以籍此打出招牌並引起噱頭。

多數研究生在此類公司就業時間不超過2年。

工作公司種類:

小眾化類型、創業型公司(多種類型)、製造類等類型公司

機械製造類的崗位情況:

招聘網站上顯示的數量極多且雜,本科生招聘也特別多,意味著流動量較大與可替代性較高。

普通機械製造類碩士應聘該崗位的可能性:

競爭力極小,且對經驗無過多要求,多數即可成功應聘。

工資待遇情況

此種崗位多為機械設計師、機械結構師、機械工程師等。

一線城市平均行業薪資在1W以下

二線城市平均行業薪資在6-8K不等

三線及以下不必多說。

下面來看一組招聘信息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誰曾想過普通機械類碩士的未來?(下)

多數公司的招聘要求都與以上相差不多。

告誡一點:此類公司的加班情況較為嚴重且對於補貼不明確

再看一下1-3年的薪資待遇以及能力增幅

就業於此類公司,1-3年薪資漲幅更小,一般一年一漲,漲幅金額不定,正常為1K,且由於公司不大,制度等其他不完善,加班以及福利都是有目共睹,而且薪資天花板太易觸及。

能力增幅

如果一直從事結構或設計這塊內容,那3年內很難有太大的增幅,但行業相同的點是,行業不僅僅只是圖紙及結構,但會有很多圖質量產生,必須花費大量時間來做,而也要更多的向交叉領域與多學科之間融合,依舊偏向控制領域、硬件、電子類等領域。能力更多增長在多學科的學習方向。

建議

多挖掘自身愛好,橫向領域發展自身,縱向領域不必過深,跨學科學習控制及電子及硬件方向。

經驗以及項目經驗一足,找個更大的跳板再跳。

大餅可以畫,但不一定可以吃。

建議:

隨著機械類考研人數的不斷增加,機械崗位的漲幅遠遠小於機械碩士的增幅,高端崗位也處於逐年變少的狀態,所以要以研發為目的的高層次就業方向,在沒有第一學歷輝煌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在研究生階段多下苦功,文章、專利、項目經歷、經驗都不可或缺且越多越好,同時在保持縱向領域的深入度的情況下,多發展多橫向領域的相關方向,偏向控制、運動、電子、硬件及其他方向,這也是提高競爭力的一個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