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建文 王博 陈朝霞 黄程
前天上午,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对疫情的恐慌心理逐步消退,生活、生产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马路上的卡口撤掉了,跑的车开始多起来,商场里人流又回来了。相形之下,社区、村庄、楼宇、店铺等身边的“小门”,成为防控疫情的第一道“关口”。
从1月底起,我市全民动员,数十万基层党员、群众当起志愿者坚守身边的第一道防线。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不免“人困马乏”。而且随着复工潮的到来,人员进出愈加频繁,把守“小门”的责任和压力愈加重了。
前天,记者分多路走进社区、乡村,透过一处处“小门”卡点,在一遍遍重复的提示声里,感受志愿者守护防疫一线关口的坚韧毅力和不易。
(一)
前天中午11点多,鄞州区东胜街道张斌桥菜市场,买菜的市民进进出出。“请戴好口罩,主动出示甬行码,配合检测体温……”菜市场入口处,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市民逐个扫码、测温,再进市场购物。
菜市场里交易红火。摊主几乎全部出摊,无接触式的手机支付成了主流,到账提示声此起彼伏。一名卖菜的夏姓摊主告诉记者:“菜市场每天早中晚统一消毒3次,我们自己也会给摊位消毒,称重算价钱也尽量手脚麻利。”
张斌桥菜市场位于核心城区,是宁波人气最旺的菜市场之一。菜市场负责人关女士说,最近随着企业复工、餐馆陆续开门,来买菜、采购的人员明显增多,把守“入口”的工作量骤增。为了疫情管控,菜市场只保留了一个出入口,张斌社区组织了20多名志愿者轮流守门,对所有进入菜市场的人员测体温,若测得体温连续两次偏高,一律不准进入,并安排专车将其送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营户如果不戴口罩,则立即停止经营。“非常时期,防疫细节不可有一丝松懈。”
(二)
城市渐渐复苏,乡村的人流也在增加。前天上午,在奉化区溪口镇新建村,身穿蓝色背心、头戴橙色小帽的村民志愿者在村口卡点,对进出村的行人、车辆进行防疫检查。
新建村是著名的赏梅“网红村”,还有连片的草莓大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采摘,这给村里的人员防控带来沉重压力。
村党支部书记唐敦大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三起,村里就组织志愿者上岗,把守进出村“小门”,“起初,我们对游客一律谢绝。很多人乘兴而来,却进不了村,不免有怨言,志愿者只能耐心劝导。”唐敦大说,这几天,市民可以扫码、测温后进村游览,“为了防止人群聚集,我们只允许散客进村,对团队游客‘拒之门外’”。
为了防止个别游客翻山偷偷溜进村,新建村在卡口实施24小时三班倒执勤,还在梅花林里安排两名巡逻员。全村570户人家分成483个网格,每个网格至少派一名志愿者执勤。村民郑永法说,差不多每家有一人参与疫情防控,“全村老老少少都发动起来,共同把‘家门’管好,严防病毒传入”。
(三)
商业街区人流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如何做到有序复工的同时防控力度不减?前天,记者来到鼓楼步行街一探究竟。这里已有296家商户恢复营业,占到步行街商户总数的60%。在步行街已开放的南门、西门、北门均设有防疫卡点,商户员工、消费者都需要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测量后才能进入。
在人流量较大的南门卡点,记者看到现场还配备了一台红外线测温仪,既节省人工检测又提高了准确率。步行街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专门出台了《鼓楼步行街商圈复工和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商户严格落实进场员工和消费者的管理,确保安全有序经营。
(四)
“社区是距离身边最近的防疫关口,即便是熟人,进出也一样按规定测温扫码,一样不能少。”江北区孔浦街道文竹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建海说,虽然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了,但社区没有半点松懈,继续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昨天下午,记者在文竹社区的里夏小区看到,志愿者在社区出入口,对进出人员仔细进行体温测量、扫码验证,并对新租客进行登记工作。小区每一幢居民楼的门口都贴上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及网格长的微信二维码,新进人群出现问题可以随时联系社区。
据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文竹社区共有居家隔离人员41户92人,目前社区还有1户3人在进行居家隔离,其余人员已解除隔离,可使用甬行码绿码在宁波各地通行。
余建海说,接下来有很多宁波大学师生陆续返甬回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甬行码”和“轨迹码”相结合的严防输入病例的防控措施,对乘坐高铁经过重点疫情地区的人员,一律进行隔离,社区已开始进行重点人群滚动排查,“防疫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会继续尽职尽责,守好社区每一道‘小门’,直到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閱讀更多 寧波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