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小龍如果當初還活著,成龍、李連杰這些功夫巨星還會像現在這麼紅嗎?

一個人獨奏


個人觀點,成龍和李連杰能成為巨星,一是他們本身能力。和李小龍沒太大關係。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風格。

其實如果你理性的看待事物,在細緻的查閱資料,你就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質。

先拍一下功夫電影的發展史。

1949年,著名的愛國藝人關德興。在埋首創作了三年後,完成了,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兩部功夫片,黃飛鴻系列的《鞭風滅燭》《火燒霸王莊》

事實上關德興還是首位導演主演有聲電影的中國人《歌女情潮》也是首位把現代時裝武打劇搬上舞臺的《摩登霸王》《神鞭俠》

關老先生的神鞭技術,能揮動長鞭打滅五米外的蠟燭。的確是神技。也是關老先生的功夫賣點。



注意這些胸前的獎章,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對關老先生為抗日所做的愛國行為的肯定和嘉獎。


1953年,劉家良跟隨關德興拍攝黃飛鴻系列。

如果說關德興的動作電影更多的是模仿日本動作電影。那麼劉家良和唐佳則改變了這個局面。

1963年劉家良和唐佳(袁和平父親袁小田的首徒)在擔任《南龍北鳳》武術指導時,不再承襲關德興的拍攝手法。

1964年,香港鳳凰公司《金鷹》展示了摔交,套馬等功夫,有一部創新的動作片。

1965年應長城公司力邀,劉家良唐佳參與《雲海玉弓緣》拍攝,擔任武術指導。並首次使用了威亞鋼絲,武打動作片再次推向高潮,1966年上映時,武術指導這四個字首次出現職員介紹表。

1967年,邵氏公司邵逸夫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劉家良和唐佳便與張徹合作拍攝新派武俠片電影《獨臂刀》。劉家良還參演了。憑藉主演《虎俠殲仇》和《江湖奇俠》而名聲鵲起的王羽擔當主演,。當年票房超過百萬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王羽因此名聲大噪。



唐佳

劉家良

王羽和李小龍。


1969年,張徹為《死角》挑選主角,從十位新人試鏡中,選中了譚富榮。主演了主角張純。一炮而紅。這個譚富榮有個藝名叫“狄龍”。



其實後來的香港四小龍。名字真正帶龍的,只有梁小龍一人而已。李小龍原名李振藩,成龍原名陳港生。

之後李小龍返港,簽約嘉禾公司。以一萬五千美金的片酬拍攝兩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而名聲鵲起。

此時正是香港影視圈最繁榮的時候,各種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成立。長城,金鷹,邵氏等老牌號受到了挑戰。嘉禾的鵲起,成功的分到了一杯羹。但是很快長城就挖角了,李小龍和嘉禾導演羅維發生衝突,嘉禾老闆鄒文懷私下兩邊賠錢,息事寧人。結果是羅維跟王羽合作去了,李小龍和長城公司合作去了。

再後來李小龍參與美國和長城公司合拍的也好,嘉禾和美國合拍的也好,都是片酬7500美金。差不多相當於六萬港幣不到點,附1970年,美元港幣匯率1:7.5。

同期的王羽已經達到40萬港幣,狄龍是12萬港幣。

也就是說,以李小龍死的那天為截止日。

當時在香港電影參與拍攝的明星排名是,關德興>王羽>狄龍>李小龍。

後來的成龍和李連杰,受關德興,王羽,狄龍壓制了麼?

可能有人會說,憑李小龍的本事,應該會如何如何。那麼現實呢?沒有現實,李小龍死了。如果不死,會如何發展都是想象出來的。俗稱意淫。

江山代有人才出。憑什麼認為李小龍在就沒別人的事了?更何況就在當時,就算關德興已經老了,王羽和狄龍的年紀可比李小龍小一個四歲一個六歲。他們的片酬都還在李小龍之上呢。

如果拍幾部電影轟動一時,死了,就能意淫成天下無雙。那麼好吧。看看後來的泰國託尼賈,最開始的兩部電影轟動效應夠大吧。他沒死,現在各種電影中配角的存在。甄子丹,後起的吳京,張晉的片子中,不乏出現他的身影。樊少皇憑一部《力王》驚豔一時,現在呢?

都省省力氣吧!李小龍很偉大,但他不是武打電影發展的絆腳石。有他在發展,沒他在一樣發展。《少林寺》也不會找他演覺遠和尚。《蛇形刁手》《醉拳》也不會找他拍攝,因為這是吳思遠和羅維的電影公司拍攝的。我想羅維也不會忘記曾經有個叫李小龍的人,拿了把匕首頂著自己的脖子的事吧!


阿堅大叔


李小龍如果活著,成龍、李連杰這些功夫巨星一樣會紅。

佛家講究因果,這些明星的成長與他們最後的結果也是有必然的關係,觀眾的審美永遠是多樣化,李小龍說過他是武術家然後才是藝術家,這種定位一開始多多少少影響了他的電影,他的四部半電影都是以表達實戰為主題,傳遞截拳道的思想,都類似。


成龍是戲劇學院出生,十年的專業練習,舞臺的表演一點都不輸李小龍,他的京劇武生的紮實基礎,在舞臺的表現力比李小龍花樣多,就是所謂的毯子功,要求高、輕、飄、準。大致包括:

①基礎功,如拿頂、下腰、前橋、後橋、虎跳、踺子、跺子等。

②單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單小翻、單前撲、單提、單漫子、單躡子、單雲里加關、單折腰等。

③長筋斗,又稱大筋斗,即兩種以上筋斗的組合,並藉助助跑完成者。

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過桌、上桌等。

⑤彈板功,這是近年來從雜技、體育項目中吸取演化來的項目,如彈板前撲、高臺彈板等。

⑥軟毯子功,屬撲跌類,包括搶背、吊毛、前後殭屍、虎跳等。還有刀、槍、劍、戟、棒、棍、斧、鉞等。

這李小龍可比不了。這些因素決定了成龍的電影花樣多賣點多。

李連杰是體制內的運動員,競技套路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後創新運動,它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這是獨立無二的新藝術形式。

他的動作舒展、挺拔、節奏鮮明、各種刀、劍、棍、軟兵器樣樣都是獨一無二。

李小龍不會這麼多花哨的動作。


福州禪武


李小龍如果還活著,這樣假設性的問題已經非常多了。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個老調重談的問題,那麼老問題也應該有新答法。

比如有的回答,把李小龍,李連杰,成龍這幾個人的經歷排比了一下。然後就認為即使李小龍活著,李連杰和成龍等人依然會紅。膚淺!

其實這個提問是能回答出新意的,這個問題其實隱含了兩個層次,一般人很難看得出來。

第一,是紅不紅的問題。

第二,是為什麼李小龍如果活到今天就不會紅!

那麼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成龍,李連杰等人在我之前的很多文字中都已說過,他們從本質上講,都屬於演員。演員的含義就是表演。當然吃表演飯的人非常多,而為什麼只有李連杰和成龍脫穎而出呢?這件事有目共睹,他們兩個人是李小龍之後代表了中國武打影片的,兩個完全相反的極致風格。一個走的是喜劇之路。而另一個走的則是俠骨柔腸。而在武打風格上,一個也是諧趣精巧,而另一個則是瀟灑自如。成龍是南派風格見長,李連杰則是北派武術的風格。綜上,我們能清晰的看出來。作為演員李連杰和成龍在八十,九十,2000年代,以他們兩人覆蓋南北的武術表演技術。他們所創造的一系列經典的人物。統治了中國武術類電影近30年的時間,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了一批如甄子丹,吳京,樊少皇,趙文卓等一些武術演員,雖然這些人的武術表演能力各有長短。但非常可惜,這些演員並沒有能在表演風格上有任何的突破。因此紅也紅不過這兩個人。

在這裡,所謂紅不紅的問題,是指電影表演而言。

問題回答到這裡,有必要把李小龍拉進來了。這一眾武打明星都沒有辦法超越這兩個人,那麼果真李小龍沒有死,又或者復活了。那麼他作為7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大明星,必將要面對這兩個人的挑戰。或者他要重新挑戰這兩個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了,李小龍的紅和這兩個人的紅,說起來有點異曲同工之處。李小龍是60年代末,回到香港。那是香港的武打電影,表現形式非常單調。屬於延續了民國末年的上海風格。武打形式也多數脫胎於,中國戲曲的舞臺表演形式。一部電影投資十幾萬,20幾萬港幣。票房能達到30到50萬,就算回本了。能突破100萬,就屬於是票房大賣的影片,將載入香港票房史冊的。而李小龍從美國帶回的不僅是他的截拳道武術風格,更重要的是他帶回來好萊塢的敘事風格,這才是他的票房每一部都能夠超越百萬,甚至數百萬票房的本質原因。對於當時的香港武打電影市場來說,李小龍無異於是一個革命者。他是一個超越那個時代的人物。在當時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對香港文化界的衝擊。用耳目一新來形容都不足以形容他給整個香港帶來的震撼。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成龍。成龍幾乎是接續了李小龍時代的,一個特殊的人物。當時的嘉禾是希望把把成龍培養成你另一個李小龍,但是,無論是形象還是表演方式,以及武功的水平。兩個人都天差地別。於是成龍另闢蹊徑,一喜劇武打的形式,最終打出了一片新天地。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那段時間,當其他人仍然在執迷不悟的延續著模仿李小龍風格的時候,成龍的警察故事,a計劃等一系列喜劇,武打電影脫穎而出。成龍的風格在當時,也算是一場革命。也可以說是對李小龍風格的一場革命。成龍徹底紅了。

在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初,喜劇功夫片在香港大行其道。所謂風水輪流轉,多了總有厭的時候。90年代。當許可把李連杰弄回香港之後,香港武打片,又注入了一股清流,飄逸瀟灑的武俠片。但是,李連杰不是一個革命者。因為他的黃飛鴻等電影雖然也在香港紅透半邊天,但是並沒有對成龍形成取而代之之勢。

本質原因,是因為香港觀眾的成熟。當香港觀眾經歷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之後。觀眾們對多口味的需求,使他們可以並存。假如這個時候李小龍,再次迴歸影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其實前些年真的有這麼一個人物。是與李小龍,但是又完全不同。他就是甄子丹。甄子丹的生活經歷,和李小龍有幾分相似。比如他也是美國人。也非常熱愛武術。甚至他熱愛武術也源自於李小龍的影響。也就是說。他從內在的心理,到真實的行動。很早就以李小龍為楷模了。那麼走上電影這條路,對他來講是必然的。但是很可惜,他不是李小龍。沒有李小龍對武術的理解那麼深刻,也沒有李小龍對錶演的那個天分。我們都知道,甄子丹最火的一部電影,叫做葉問,據說2018年第四部已經開拍了。不過我對他的故事和票房不報任何期待。這是因為甄子丹不同於以上三個人,表演不是他的專業,武術也不一定是他的專業。說起來他有些尷尬。先不說甄子丹了吧?可能跑題了。反正他在本質上和李小龍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我們還是要假設李小龍真的復活了,復活的現在這個時代。那麼我認為她依然會非常紅。有兩個理由支持我。第一,李小龍是個不折不扣的武術家,他創立的截拳道就是證明。第二,李小龍也是個完美的藝術家。這從李小龍的一本書的書名中就可看出來,《生活的藝術家》。說紅不紅的話題,其實是指電影有個形式而已。但其實我要討論的是一個更寬泛的領域,我認為作為武術家和藝術家的人,他應該是有能力,自由穿越這兩個行當。雖然他的電影是被成龍和李連杰這個時代所取代了,但我們不能否認,李小龍過早的離世,是造成客觀真空的事實。也就是說他的死,給成龍和李連杰這些人留下了機會。另一方面,他在70年代創造的電影風格,在當時火爆東南亞的。而它的內涵,直到今天還依然散發著影響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更加寬容的今天,即使李小龍不對自己曾經的風格,做出任何改變。與成龍和李連杰放在一起,他仍然會有自己特殊的空間。那麼實際上,李小龍是一個,非常機警而聰慧的人。他在60年代末回到香港之前,曾經在好萊塢專門進修過表演。他甚至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不做明星,而要成為一個演員。”這說明在李小龍的內心。他非常清醒的知道,電影是一個娛樂產品,要想使電影具有生命力,具有影響力,就必須要把表演看作一個事業。他的專業態度,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他對武術的態度。研究陰陽指導,並理解陰陽之道。從而創造出截拳道的李小龍,我相信他是個最懂的平衡原理的人。假如李小龍在我們這個時代復活,並且迴歸影壇。

我相信,他和成龍和李連杰等人在一起,應該是可以量齊觀的。當然建議今天人們對多元化的需求,顯然他已經不可能完全掩蓋李連杰成龍,甚至甄子丹,吳京等人。他們應該是一個類似於百家爭鳴或此消彼長的狀態。



哲學指導技術 技術印證哲學


姚宇時代頻道


可能不會的了,李小龍當初還在世的時候,已經是華人之光,好萊塢中國最有名的明星了,那時候洪金寶和成龍都只是動作演員。

當時的武行就比一般的群眾演員地位高一點,因為受李小龍的表演風格影響,那時的動作片都是走的實打實的路線,成龍還沒有發明功夫喜劇,李連杰還在為幾個全國武術比賽做準備。那個時候誰都沒有這麼大野心,誰都認為只有李小龍風格才能走進好萊塢。


後來李小龍去世了,市場沒人了,成龍,李連杰才出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兩個人市場還算平等的競爭,迫使成龍爪出了自己的風格,李連杰也開始更加努力學武術。

他們才能在對方一次又一次的激勵下走到今天,同樣的例子,我們反過來看一下吳京,趙文卓和甄子丹。


他們都是李連杰的師弟,都是從一個武術學校被一個師傅帶出來的,李連杰和成龍最火的時候他們出道了,經紀公司都有意識,讓他們模仿他們倆的風格,直到現在他們在演員領域都沒火起來。

吳京還是通過做轉行導演,甄子丹有人量身定製為他打造劇本才讓他們變成巨星,如果是成龍和李連杰火的時候,哪裡有他們的市場份額?

同樣的,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也是這樣道理。


炭燒的菠蘿


邵氏功夫片時期,張徹大紅大紫,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眾審美的疲勞,也得讓位於後輩。李連杰受病磨所致,拍片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所以也不得讓位於甄子丹、張晉等,成龍雖然現在仍然活躍在功夫片中,但是有一天他有拍不動的時候,周潤華也拍了很多經典的影片,但是後來爛片很多,一是因為人老了,二是觀眾的審美也在慢慢的提高,三是市場決定了好片未必有好票房,就像什麼妖?什麼煎什麼?爛成啥樣子,還那麼高的票房,所以這一現象也抑制了好片的出現。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小龍有他的奇蹟,成龍也有成龍的優勢,李連杰也有李連杰的獨特,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誰也取代不了誰,誰也複製不了誰,正因為各有特色才會紅,要是有雷同反而可能紅不了。


星際時空門


這類如果的問題本身其實沒什麼意義。權當娛樂了,這也只能是戲說,是對電影歷史的戲說。

首先肯定一點李小龍如果還在,武術圈與功夫電影圈的第一尊位應該非李小龍莫屬了,畢竟到今天李小龍年齡也是最尊了,但是成龍與李連杰的出名跟李小龍的電影位置沒有衝突,當年那些電影角色李也沒興趣的,而且李可不是一個為了電影而電影的人,他是為了功夫而電影,成龍那些搞笑功夫電影,估計李就不會去玩,那些超出人類本身能力的危險動作估計李也不會接,因為那些違背了李追求真實功夫的理論邏輯思維。

作為李連杰靠少林寺出名,作為天下功夫出少林這一個說法,關於少林寺的電影一定會拍,而主角肯定也不可能李小龍,李連杰作為當時武術冠軍對於電影來說仍然最好的選擇。然後李連杰也是一系列的商業化功夫電影,跟李的展示中華功夫與精神理想也不合。

當然以上純粹個人理解,一蝴蝶效應可真實存在,一個如果整個世界的今天一定不是今天了,只是從他們三人的電影路子風格分析,並沒有衝突,作為香港電影最繁華多樣的8090年代,他們三人完全都可以生存,唯一的大家公認的功夫電影大哥可能會是李小龍吧。

還有一點,個人感覺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不知道是否6070年代電影技術限制,李小龍的功夫電影更講究中華功夫的精神,他拍電影是講理想的,而不只是為了電影而拍,這跟香港8090年代的電影過度商業化的快節奏理念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那種環境下,李小龍是否還會在那個浮躁的年代拍電影都難說,說不定他會把全部精力放在傳授發揚格鬥功夫的推廣。

結論:如果李小龍有如果,也許真正改變的不是成龍李連杰或者功夫電影圈,而是中華傳統功夫的實戰圈。

PS:人類沒有如果,所以以上文字不存在。


帥八叔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李小龍當年實在是太紅了,他是華人唯一一位紅遍全世界的巨星,也讓老外知道了中國功夫了不起。



很可惜的是1973年,突然去世,年僅33歲,真的是英年早逝,太可惜了,聽說是遭人暗殺,但一切都晚了,留給觀眾的就是幾部經典百看不厭的影片。



言歸正傳,如果李小龍活著的話,並不影響到其他幾位巨星,娛樂影視圈太大了,他們幾位走的路不同,風格不一樣,可能會更加讓世界人知道華人武術的博大精深,弘揚中國武術精神!



甘南阿謙


有句詩說的很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電影圈也一樣,不同的時代,影迷喜歡的風格也不同,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明星各領風騷。

李小龍之前,有動作明星關德興,還有獨臂刀王羽。

李小龍之後更是百花齊放,湧現出一大批動作明星,成龍,李連杰,洪金寶,劉家輝,劉家良,元彪等等。

有些明星走出了自己的風格,成龍的詼諧,李連杰的飄逸。有些慢慢的跟不上觀眾 的觀影洗好,開始淡出,如硬橋硬馬的劉家良劉家輝。

晚一批的動作明星,在成龍的李連杰的陰影下,被壓制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後期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風格,開始火爆,如甑子丹、吳京等。

不同的時期,觀眾的喜好也會有變化,沒有一個動作明星能一直統治影壇的。即使李小龍沒有去世,他的動作風格也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年輕人的洗好。

所以即使李小龍沒死,李連杰和成龍也會成為功夫巨星。有能力的明星,不會被一直壓制的。


歷史的天空history


李小龍如果還活著,成龍的成名時間會推後一點而已,因為成龍走的風格跟李小龍完全不一樣,都是功夫片,但是成龍的是功夫喜劇。





但你不能說李小龍活著對成龍沒影響,首先成龍後來也在嘉禾電影公司,李小龍來香港也是和嘉禾籤的約,資源分配是肯定是滿足李小龍的,但是隨著洪金寶的崛起,再加上處初成龍、元彪和洪金寶構成的鐵三角,風靡整個亞洲,三人從小到大一起的友誼和兄弟情,一起練武,他們那種叫雜技,配合可謂是天衣無縫,那些笑料又豈不是多少80、90後的回憶。李連杰是拍少林寺成名。

然後去香港發展,雖然李連杰和李小龍都是真功夫,體現的都是民族英雄,但是他二人的武術風格不一樣,李連杰的武術風格打出來很具有觀賞性,再加上他有洪家班的元奎幫手,他二人的組合可以說是李連杰進好萊塢一大助推力,不得不多提一句,元奎導演也是香港不可多得的武指人才,在荷里活也還是有一席之地,只是他是幕後工作人員。李小龍對二人的影響是有的,但他二人的成名是必然的,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像成龍這樣拼命的演員,他的成就是他該得的。李連杰的機遇是最重要的,因為那個時代,再加上他是武術全能冠軍,當時拍少林寺選它也是必須的,再加上徐克的黃飛鴻系列,讓他的英雄形象深入民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垠弦


李小龍開創了截拳道,弘揚了中國武術精神,並且把中國人的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

他的貢獻不在於他的武術造詣有多深,而是在於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我們中國人,把東亞都是孱弱的男人這個概念重新審核了一翻。 開始承認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和中國人的精神。

當然李小龍個人的武術資質已經達到了一種無法想象的地步,他是實幹派,不是把武術功夫表演在熒屏的男人。


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和李小龍隔了一代人,李小龍的離開,是我們中國全體同胞的損失,不是數字可以估計的,我們惋惜同情,更多的是痛苦。李小龍先手的事業剛開始,他就離開了,他若是活著——世界就不止是認識中國功夫。 而是被中國功夫所折服,被李小龍所折服,被我們中華文化所吸引。

所以顯而易見的就是,李小龍的活著,不會限制這些功夫巨星的發展。而是會把中國功夫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些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能是離世界文化的中心更近。

痛失李小龍,實為我中華之大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