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阿寶
對於北影節,首先是這兩年看到了它的一些進步,畢竟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電影節項目,和上海電影節比起來,在規模、影響力、特色放映單元上都稍遜一籌。
前幾年一說起北京電影節,感覺就有一股濃濃的山寨感,首先是在邀請的開閉幕式嘉賓和紅毯表現上,一般的國際名流基本是請不到的,國內請去走紅毯的明星也都不是超一流,在售票和搶票環節做的也都很生疏,特別是作為最重頭的特邀電影放映單元,和每年上海電影節放映影片的一票難求比起來,此前前幾屆的北京電影節基本引進不了幾部有價值的經典電影,上海電影節早已形成了幾個極具特色的代表性單元,比如4K經典系列、日本電影周、重點影人懷念系列等等,而北京電影節前幾屆的時候片單裡就一串《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放映……4K經典修復單元片源少的可憐。
這兩年這幾個單元的片單都在逐漸豐盈起來,比如今年就有英格瑪·博格曼的電影回顧系列,日本電影周裡也有像《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散步的侵略者》等幾部去年在日本旬報年度最佳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佳片,還有加拿大電影放映周等等,都已經逐漸形成氣候,影迷們的搶票熱情也在逐漸增大。
這都是一些進步的地方,但畢竟,它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電影節,之後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不過我首先關心的是它的個性特色問題,畢竟,上海電影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影迷們也是承認的,但北京電影節目前很多放映單元還是有點拷貝上海電影節的感覺,並沒有太多自己的特色,而且在選片的特色上也沒有細化,就是感覺經典的電影是有,但是沒有更多有意思的單元供影迷挑選,可以在未來研究一下自己的特色,和上海電影節做出一定的差異化,而不是靠著幾部大熱片招攬觀眾。
了不迪
看到了第8屆北京電影節的第一批片單,說實話,我覺得今年的北京電影節確實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經常看到有小夥伴問已經有了一個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是國際A類電影節,為什麼還要再辦一個北京國際電影節?其他的角度我們不去考慮和揣測,只從每年春天北京國際電影節給北京和周邊的小夥伴們提供了這麼一個在大銀幕上看到平時看不到的電影的機會,我們還是很歡迎它的。(當然也有人說,不要裝13,你有電腦有網絡,這些電影你在家也看得到。對於這些親愛的們,我只能微笑著說:電影節確實與您沒有什麼關係,連電影都跟您沒什麼關係。)
已經跑過很多年各處的電影節,其實每個電影節獨特的氣質和氣氛都是最讓人著迷和津津樂道的,電影節的氣質要從片單體現,要從評委體現,要從參賽影片和獲獎影片體現,也要從論壇和各項主體活動體現。北京電影節今年剛剛來到第八屆,天壇獎則更年輕,年輕的北京電影節在前6、7年裡,都在努力完成如何讓自己像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如何保證自己的主題活動,邀請到的嘉賓邀請到的影片夠檔次,如何保持自己的高度,說實話,這是現在每一個新興的電影節在初設階段都面臨,而且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已經進入第八年,北京電影節必須要在“個性化”上動動腦筋了,要怎麼區分於其他電影節,在高規格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氣質和特色的影片和嘉賓。每年500部展映影片幾百位紅毯嘉賓,既要夠水準,又要有特色,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既然要做國際A類電影節,相信北京電影節就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期待!(D180323)
影視觀察家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大的饕餮,非 “百年伯誕辰格曼”單元莫屬。這次共計展映了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世界大師英格瑪伯格曼14部作品,每一部都是世界電影史上經典中的經典。更重要的是,伯格曼導演非科班出身。
其中伯格曼《處女泉》《猶在鏡中》《呼喊與細語》《芬妮與亞歷山大》四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全到齊,其它《野草莓》《第七封印》《秋日奏鳴曲》《安娜的情慾》《冬日之光》《沉默》《夏夜的微笑》《假面》《婚姻生活》《不良少女莫妮卡》等也均大多在柏林和戛納等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伯格曼是典型非科班出身的電影大師,這幾年我們的非科班導演如雨後春筍,但作品成色大多差強人意,建議有志青年乘此機會好好研究一下伯格曼作品,看看非科班電影大師伯格曼是如何創造自己獨樹一幟的電影世界的。尤其喜歡扎堆拍青春片的電影人,不妨看看他的《不良少女莫妮卡》,看看人家是怎麼審視青春的。
【另一位電影大師特里弗處女作《四百擊》中,兩個逃學少年在電影院偷走的海報,就是伯格曼1953年作品《不良少女莫妮卡》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