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1、 努爾哈赤 稱汗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太祖 天命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1559—1626年)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徵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清太祖 天命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

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瀋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2、 皇太極 稱汗後稱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太宗 天聰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 順治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世祖 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初滿漢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而至順治朝結束時,清廷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4、 康熙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聖祖 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收復臺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慎選人才,表彰清 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廟號聖祖。

5、 雍正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世宗 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

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6、 乾隆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高宗 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嚮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彙。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7、 嘉慶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仁宗 嘉慶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曆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曆死,始親政。顒琰親政後,立即剷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在位25年。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嘉慶帝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8、 道光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宣宗 道光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嘉慶皇帝第二子,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由於腐敗成風,阻力過大,奏效甚微。對鴉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對時勢無知,主要大臣懦弱無能,戰略動搖無定,反而迫害禁菸主力,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菸,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道光帝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菸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9、 咸豐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文宗 咸豐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戰火未息,英法聯合侵略軍又迅速攻佔天津、北京,奕詝從圓明園逃往避暑山莊。只命奕欣留北京與英法講和。侵略軍竟野蠻地焚掠了圓明等園。不得已奕詝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數宗不平等條約。奕詝縱有重整江山之心,已無回天之力。

咸豐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

10、 同治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穆宗 同治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慈禧聯合恭親王奕發動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皇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了一些所謂的"洋務新政"。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係。當時的統治者實際上是慈禧。同治帝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親政兩年後,死於天花。

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4年,時年19歲,廟號"穆宗"。

11、 光緒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醇親王奕譞之子,清軍入關後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在位34年。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

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慼慼,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 朝瀕於覆滅的邊緣。

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12、 宣統皇帝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於光緒帝無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半個多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統"。宣,大。"宣統"即"大統"。宣統"二字有為清王朝統治的正當性作辯護的意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受到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揭開歷史面紗2018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