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那年花開月正圓》上檔了,該劇以周瑩為人物原型改編,以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勵志傳奇人生。在歷史上,孫儷飾演周瑩還有個名字“安吳寡婦”,為能朝廷找個靠山,給慈禧太后當了乾女兒,光見面費就花了白銀10萬兩。在這輝煌傳說的背後是經商的不易與艱難。然而,《那年花開月正圓》卻存在硬傷,孫儷不可能像她曾經飾演的周瑩不可能會像《羋月傳》中的宣太后一樣走紅。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硬傷之一:女企業家的角色不是賣藝之人能擔當的


細心收看《那》劇,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是演員演得都不錯,劇情也不錯,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少了些什麼。它是什麼呢?那就是大西北的文化底蘊。

安吳寡婦(1868—1910),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地方財閥。涇陽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位於陝西省中部,涇河之北,“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明清時期,由於政府在陝西實行“食鹽中開”、“茶馬交易”等特殊經濟政策,令秦商再度崛起,成為明清商品經濟和市場網絡中活動的主體。當時的涇陽等地便是陝西商幫的中心。

當時,周瑩的生意108家分店遍及全國各地,因為樂善好施的被人稱為“活菩薩”,又因為死了丈夫被稱作“安吳寡婦”。據當地方誌記載,吳家的總管羅天增、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等,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周瑩對他們恩威並用,處處倚重,很快使衰敗的商號重新興旺起來,又先後在上海、四川、陝西設淮鹽總號分店,還在甘肅設立以經營藥材為主和在湖北設立以經營布匹為主的商號、店鋪。幾年下來,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因為在陝西,涇陽、三原、高陵有吳家的當鋪、藥鋪,淳化、口鎮等地有吳家的油坊、酒坊、糧店、米號。那時民間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其商號、作坊分佈之廣,資本、財力積累之快,可以想見。

周瑩在聚斂錢財的同時也貪婪土地。她利用災荒年饉,在安吳堡周圍廉價購地五六百畝;還在涇陽縣城山門角以西購置、修建了20多院房產,首尾相接,佔了半條街。農、商、房產結合,吳家可真是“財源滾滾”,“日進斗金”。

周瑩在擁有這些財富後,除一部分投入擴大經營,大部分用於個人享受。她在安吳堡內大興土木,指令工匠仿照北京紫禁城,修了一座堡內之城,叫內城。內城分偏正兩院,正院僅一座大廳就有房百餘間,主人只有她和養子吳懷先二人。為了玩樂,她除在安吳修建花園之外,還在鄰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臺樓榭一應俱全的大花園。

在電視劇裡,孫儷最早是一個街頭賣藝的女騙子,在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當地的公子哥吳聘,後來,吳聘被人打傷,昏迷不醒,大家決定用娶親這種辦法沖喜讓吳聘儘快康復起來。於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叫“胡詠梅”的女子,但就在接親的時候受到了女子父親的反對與阻攔。眼前這親要娶黃了,孫儷飾演的周瑩挺身而出,成了吳聘的老婆。再後來,吳聘死了,周瑩決定決定要重振吳家,把生意給做大了。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現實生活裡沒有與吳家作對的沈家,周瑩也不存在街頭賣藝“替換”胡詠梅的事情。編劇想讓一個街頭賣藝之人擔當併成長為一個女企業家,這在現實生活裡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塑造人物角色形象時,一定要考慮到角色的擔當。這是《那》劇的硬傷之一。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硬傷之二:劇本原型安吳寡婦苦難經歷被大大縮水


當時,吳家是個什麼情況呢?吳家的“家長”是吳蔚文,實際上是個生意人,卻是清朝的通奉大夫,從二品,一個不小的職位。吳蔚文有個兒子叫吳介侯,從小便和周瑩訂了親。吳介侯後來病了,得了一種難治的慢性病。那時候的人在這方面都是言而有信的,為了沖喜,周瑩便嫁給了吳介侯,結婚不到10天吳介侯便死了。

周瑩就這樣成了寡婦,那一年,她只有17歲。而編輯們虛構的賣藝之人使劇本原型安吳寡婦苦難經歷被大大縮水。要知道,周瑩的孃家為名門世族,這樣一個身份出身的人嫁到吳家,其對於苦難承受不知道要比街頭賣藝之人艱苦多少倍。這就有了《那》劇中的周瑩因為不能承受,所以被吹虛。

因為,吳蔚文沒有其他的兒子,周瑩成了吳家惟一繼承人,她無子守節,被稱安吳寡婦。在民間的傳說裡,周瑩天資聰穎,對數字過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記憶力。她曾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並將吳家的生意做大了。用電視劇《那》劇的話說,就是周瑩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其實,這裡面有不少水分,即是周瑩到吳家時,吳家的生意是走向衰敗,但還不至於到了“行將倒閉”的地步。

我們說,劇本不一定要衷實於原型,但對虛構的角色不能擔當原型的作用或者是功能時,要以再虛構的方式進行“吹虛”,這個劇本基本上就熄火了。《那》劇犯的錯誤正好出現在了這裡,在虛構角色不能承受原型某種社會功能時,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虛構包裝。這就像一間房子的地基沒打好,還要在房子上面加蓋房子是一個道理。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1900年,慈禧太后淪落西安後,依然有一批趨炎附勢的官員成天圍著她轉。安吳寡婦也就是那個時候和慈禧有了瓜葛的。

慈禧因為當時缺錢,就放出風去,誰給銀子誰就能成皇親國戚,成她的乾兒子、乾女兒。這一時間成了陝西各界人士奔相走告的熱門話題。經過激烈角逐,安吳寡婦勝出,以十萬兩白銀價格從慈禧那裡弄了個“一品夫人”,被慈禧認為“乾女兒”。慈禧還親書“護國夫人”金匾賜予安吳寡婦。

在這裡人們已經非常清楚地看到,安吳寡婦的這個“護國夫人”是花錢賣來的,也沒有什麼高尚可言。《那》劇的編劇們為了達到某種效果將安吳寡婦“吹”成了陝西首富,卻忘記了一個基本的社會邏輯——國不強,民可談富?而民不富,花錢賣這“護國夫人”又有何用?這裡面少了的是當時社會背景,劇本邏輯與現實生活產生了衝突,安吳寡婦這一形象也基本就在這裡垮掉了。即使,編劇們給予她再多的光環,也都沒有什麼用處了。一切都會變得假惺惺的。

總之,我們看《走西口》、《平凡的世界》等能反映大西北生存狀態的劇本時,

一眼就能看出是西北的東西、西北的事情,但《那》劇卻沒有。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是靠幾個漂亮的演員就能演活的,而把清宮劇的那一套東西嫁接到大西北事情上更並不一定能活。這一點與原型無關。(文/路生)

《那年花開月正圓》有硬傷,孫儷飾演的周瑩不可能像羋月一樣走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