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供销社”要回来了?你怎么看?

又见云遮月


过去农村的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每个镇上都会有一个供销社,为大家提供日常用品,虽然说是提供日常用品的场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随随便便就来买到东西,都要凭票排队购买,过去谁家亲戚要是能在供销社工作,那可绝对的好差事。可是在九十年代末,供销社就不行了,昔日里被人羡慕的供销社员工也都纷纷下岗。如今农村都在搞“合作社”,于是很多人都说原来的“供销社”又要回来了。



这样想就错了,现在的农村合作社跟过去的“供销社”可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农村合作社或者说供销社,主要是以村级单位为主要阵地,是为村里的三农事业服务的。简单来说就是以村为单位,由村集体组织村民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

这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好处有很多。第一是将土地集中起来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连片种植,集约经营不管是在成本上还是在市场占有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是为专业化经营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咱们农村老百姓种地一般就是靠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种植经验,虽然丰富的经验可以为种植提供很好的帮助,但是如今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和种植技术能更好的指导种植业发展,所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才是未来先进农业的发展方向。第三通过供销社组织,可以统一提供良种供应、智能配肥、有粮食收储场地等,优势在于比单独经营更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我们当地有一家比较有名的农业合作社,它是村里支部引领的,之前这个村子就好多个体养蜂人,因为这里花期比较长,很适合养疯子,后来村里干脆开启了农业合作社组织,大家一起养蜂酿蜜,还打造了属于自己村的纯天然蜂蜜品牌。原来这个村的村民卖一斤蜂蜜,也就是15~20块钱,自从加入了农业供销合作社之后,蜂蜜有了品牌,还加了高大上的包装,一盒四瓶小蜂蜜,每瓶也就不到半斤的量,这一盒就能卖到一百多。

由此可见,如今的“供销社”是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供销社,而不是提供生活用品让大家来采购的供销社了。跟咱们过去印象当中的完全不一样,现在各地对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各方面的支持,虽然性质不一样了,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为农村发展提供帮助的。


一品小十六


我,标准的供销学校毕业,而且毕业就分到我们县城的城关供销社,下乡赶集,扛化肥,卖电视,销煤炭,售衣服...什么都干了,可最终还是在万人皆商的大潮中,供销社走到了尽头。如果时光倒流,我还是想回去感受一下,那青春岁月中度过的供销社。2017年,我回老家陪儿子高考的那段时间,组织了一次供销社老同事聚会,建了我们的同事群。看到单位的吴会计,快八十了过去参加,当时最年轻的小姑娘抱着儿子参加,也40多了。很多十多年未见的大姐见了面相拥而泣。大家举杯共饮,一起怀念过去,看着如此祥和热烈的气氛,看着老同事们对我的认可,我比什么都高兴,离开家乡17年,漂泊在外的我能回家完成大家相聚的夙愿,内心颇受安慰,终于做了一件实事[捂脸]







伊顺孙哥


说起供销社,我是很怀念滴。1981年的十一月,我参加了工作,在淄博市淄川区东平乡供销社。那时候只知道自己要当一名营业员了,去了以后才知道,供销社不只是买买商品,还是前店后厂。前面是门市部店面,后面是加工厂。我就被分在了加工厂工作,加工厂有一位姓刘的老师傅任厂长,手艺很巧,自己做酱油,做醋,做甜酱,腌制咸菜。做出来的商品特别受欢迎,可他的手艺从不外传,据说是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后来才知道刘师傅是外聘的临时工。我分到了做醋的一组,每天两大缸醋出缸,第一波出缸的醋叫头檩醋,也就是最好的一级醋。醇香,酸酸的带点甜,浓浓的味道。出厂一角钱一斤,门市部卖一角二分前。缸里的醋流完了再加上水浸泡一小时后,再重复前边的工作,流出来的第二波醋叫二级醋,卖到八分钱一斤,后边还有一波五分钱一斤的三级醋,味道就差的远了,也怪,后边的醋比前边两波的都要酸一点,但一点粗的香味都没有了。我每次都要喝上半瓢头檩醋,时间久了至今一闻到醋味,就有糟糠味道的反射。直到一年半以后,我有一名学杂工到了会统股当了一名出纳员,以后又干统计员,物价员,人秘股文书,就是没干过营业员,用现在的话说叫不务正业吧。到了1987年的六月,调到了现在的单位,两年后,供销社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至今想起来挺怀念的,怀念那个时代人的淳朴,厚道和挣钱不多也快快乐乐的日子。


骑贱下天山


供销社听起来很亲切的名字,是小时候最愿意去也必需去的地方。

家里的油盐酱醋茶以及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只有到供销社才能够买到。

生产队种地所需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也是到供销社购买领取,在计划经济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提出供销社要回归这一问题,这要从供销社的下列职责说起:

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生活必需品方面。农村联产承包初期,“代销店”发展到了每个村庄,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农闲时间经营,刚开始还到供销社进货,后来直接到县城的批发市场拿货,因为价格低、农民信任,慢慢的供销社失去了农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失去了这块市场的供销社到2000年左右大多入不敷出,经营困难,职工下岗,靠变卖资产度日。

农业重要生产资料方面。以前,化肥、农药以及塑料薄膜等重要生产资料,生产厂家根据计划将这些物资交给供销社专营,其他地方买不到。

随着这些生产资料的放开,供销社失去了统购统销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门市部开始售卖这些东西。

他们大多是下岗的供销社职工,挂靠着供销社这块金字招牌,干着自己的买卖。不再从供销社进货,即使想进货供销社也没有货源,于是进货渠道五花八门,质量得不到保障。

前期省供销社做客“问政山东”,问政记者发现了很多问题,挂供销社牌子的商店,没有跟上监督管理,导致坑农、伤农问题发生。

供销社回归是一件好事,农产品购销、生火必需品这些已经形成了很规范的产供销市场体系,没有必要再次介入。

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应该统一购销,生产厂家可以直接对接供销社,供销社无差价的经销,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好农业。


奋斗幸福515


不必要了。

供销社是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统购统销的历史产物。那时侯,农村大部分物资都由供销社垄断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准经营。当时有一句流行的顺口溜"食品公司油噜噜,供销社花噜噜噜,粮食公司的饱嘟嘟,人民教师灰噜噜"。垄断产生特权,特权产生腐败。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允许个体,集体办公司发展市场经济,允许竞争,这么一来,供销社经营就一路下滑,因为供销社没有竞争力。前2年,我们对县级供销社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过调研,大部分供销社已经老化,有的通过股权改革的方式改给私人经营,有的靠卖资产地皮过日子,有的已破产,供销社所占的资源特别好,但是现在没有很好的政策和人才来激活这些资源。

我认为农村市场靠的是电商+快递+合作社,或者"电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供销社做不了这些事了。


飞飞猫说话


让我怎么看?我看啊,要是不禁止农村居民开小卖部,那个供销社也只能是芸花一现而已。我是这么看的,大家看看对不对。既然是供销社,那肯定得是国营的国企吧?既然是国企那肯定就会有上级指导部门,中级领导部门吧?供销社本身也得有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吧?既然是国企会计出纳库管员采购员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吧?忙了一天大家下班回家了,还需要一个保安值宿吧?最后这些费用都会落到商品上,想象一下供销社的商品的毛利得多大才能保证不亏损呢?哦,我把营业员给忘了。抱歉。


河马行空1


供销社,统沟流销,价格平和,,不能乱抬物价,对人民来说有一定的好处


武183


供销社一词,听起来那么亲切,有感觉有点陌生了,小时候跟着大人买化肥,农资产品。每每走到镇上,原来的供销社大院,现在盖成了楼房,门面房,还有原来的新华书店现在都没有了,交公粮,这一切都成了回忆,老一辈的人体会会更深切,时代进步了,现在买东西自由了、方便了。

如果要回来,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形式,但是这段疫情期间,感觉像是有点供销社时的味道 ,有的地方不能出门,买东西有村里统一按排,超市统一送过来。

不知道大家是否希望回到过去?



柱子有空说


有些事就是炒作的噱头,有些事物过去就过去了,不是说想回来就能回得来的,试想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小卖部遍地开花,网购通达乡村,试想还有谁还想回到那个年代,过去的就让他翻片吧!



嘻哈祖


为了支持大企业正品流通性,这是一种方式刺激经济,产品质量保证是国家信誉的象征,现在有很跨境电商在做跨国快递业务,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会长久,现在我国的正品市场难以生存,就是电商入门槛低,有身份证不需要营业执照,就可以在网上注册网店,这使假货及残次品不合格的东西都在网上销售一空,现在我国被世贸组织称为造假大国,一旦我经济局势出现国际评价不认可,这关系到国家经济与普通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国家经济和老百姓生存息息相关,所以为了自己和国家在国际的长期影响力,只能多搞正品销售渠,供销社回归是正常现象,每个老百姓都想买到有质量保证的货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