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區麗陽鎮豐田村紮實推進扶貧工作綜述
麗陽鎮豐田村是我市昌江區西部邊緣的一個小鄉村,該村共808戶3072人,2016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00人,2016年已脫貧4戶10人,2017年已脫貧4戶17人,2018年已脫貧16戶44人,目前未脫貧10戶29人。時下,豐田村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全村正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徵集“金點子”、尋求“好方子”、摘掉“窮帽子”,全力以赴帶領貧困群眾實現全面小康,扶貧工作有了新氣象。
美麗鄉村展露新顏
走進豐田村,白牆紅瓦映入眼簾,綠化苗木青蔥翠綠,新硬化道路乾淨整潔,呈現出一派新景象。“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好,我下一個願望就是把我家的房子再裝修一下。”一村民談到自己2019年的“小目標”時高興地說道。作為我省“十三五”貧困村、昌江區2018年脫貧攻堅退出貧困村,上級黨組織和政府不斷加大該村建設基金投入,開展村莊綜合整治及推進產業發展工作,取得可喜變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多年來,豐田村共有省級新農村 建設點11個、市級建設點1個,結合城鄉環境大整治,該村大力開展了村莊環境整治,拆除危舊房、豬牛欄36棟(間),面積逾4000平方米,拆除旱廁210個,拆除殘牆斷壁200餘米,完成村內主幹道硬化4098米,修復破損路面350平方米,硬化入戶路3480米,修建排水溝2980餘米;新建洗衣碼頭2處,建設洗衣碼頭雨篷共500平方米;安裝照明路燈286盞,修建方家村古門樓休閒場所1處,平整硬化村民活動廣場三處約3460平方米,建設活動場所岸砌護欄200餘米,新建方家文化古戲臺樓1座,綠化植樹200餘棵,新建深水井2口,6個自然村實現自來水全覆蓋;改建水衝式衛生廁所380餘戶,全村85%以上農戶使用上了水衝式衛生廁所;99%的農戶入戶道實現水泥硬化。
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2019年,豐田村盯牢還未脫貧的10戶29名貧困人口,緊緊抓住“精準、落實、高質量、可持續”四個關鍵,激發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效能,打好政策組合拳,切實抓好政策落戶、項目落地,力爭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貧困戶張忠羊在2013年摔成了粉碎性骨折,至今不能幹重活,妻子又胃穿孔,常年需要服藥,家庭的生活質量每況愈下,經濟拮据,且房屋破舊,經常會漏雨。村“兩委”知曉情況後,為張忠羊爭取到了各級政府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萬餘元。如今,張忠羊的新房子蓋了起來,去年他和妻子還一同進入市富祥藥業公司工作,兩人每月有6000元的收入。此外,張忠羊還通過
土地入股的方式,享受豐旺明洋種養專業農民合作社的年底分紅,預計2020年會有2萬餘元的收益。“現在我的孩子上學還享受著‘兩免一補’政策,我和妻子看病能享受‘三免一減’政策,這都是村裡給我爭取來的,真的太感謝這些扶貧幹部了。”張忠羊說。貧困戶方國發的肺結核病史已經有20多年了,近年來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的女兒又患有侏儒症,父女倆每個月都要服用大量藥物來穩定病情。一直以來,村“兩委”積極關注這個不幸的家庭,去年為其爭取到了2.7萬元的危房補助改造資金,並且為他們辦理了慢性病證明,現在他們在麗陽鎮衛生院看病、住院都不用交錢,在縣、市級醫院住院只要按10%交納醫療費用。方國發說:“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脫貧,但是隻要我自己有信心,加上村裡幹部們的關心,相信我在2019年一定能脫貧,生活會越來越好。”
村民方信福已經在2018年順利脫貧,之前他一直患有嚴重的皮膚病,雙腳皮膚潰爛不能幹活,經過治療後,他的病情已經好轉。當村幹部來到他家看望時,他已經外出務工了,據他妻子介紹,方信福現在在南昌做
木工,每天有三四百元的收入,自己也在村裡做保潔員,每月能賺1300元。2017年村裡還通過“雨露計劃”,把他的兒子送到了昌江二中學習計算機,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談起未來,方信福的妻子高興地說:“兒子長大了,打算今年去當兵,現在一家人的收入已經很好了,未來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的。”產業扶貧謀求長遠
2018年,豐田村“兩委”積極與江西世貿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洽談,利用扶貧資金61萬元,購買了該公司種植的88.5畝油茶基地,由於這片油茶基地的種子在2012年就已經種下,所以豐田村的扶貧資金一旦投入就可以馬上得到效益,現在這88.5畝的油茶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帶來3.6萬元到4.2萬元的收益,並且村裡通過電商或者直銷的方式銷售茶油,每賣出500公斤,就會有5%的利潤歸村集體。“前三年,我們這片油茶基地交給江西世貿管理,三年後,等村民掌握了油茶種植和養護技術後,我們就會接手這片油茶,未來預計每年可以產生20萬元的收益。”豐田村第一書記李明亮高興地說道。
來到興嘉肉牛養殖場,記者看到一棟嶄新的
廠房,據養殖場負責人張英重介紹,這棟新廠房是豐田村投入20萬元扶貧資金建起來的。2018年,張英重的養殖場遇到了資金困難,該村“兩委”知道這個情況後,第一時間與張英重取得聯繫,為他的養殖場注入了20萬元,並通過簽訂協議,規定無論養殖場是否盈利,每年都會有2萬元的收益進到村集體資金。由於這筆資金的投入,現在養殖場形勢大好,並且帶動了村民就業,每年人均增收1萬餘元。“每一筆扶貧資金都必須穩穩當當、用對地方,不能出任何差錯。”李明亮說。此外,該村還有8間扶貧商鋪、100千瓦的光伏、麗豐蔬菜種植合作社、昌江區峽山壠漁業養殖合作社、電商扶貧站點等扶貧產業,這些產業收益的60%用於貧困戶家庭收入補助,40%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公益事業。“未來我們還想和別人合作搞鞋廠,再利用我們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研究稻蝦共養的模式。”談起產業扶貧的未來發展,李明亮向記者介紹道。記者手記
扶貧路上,“造血”比“輸血”更重要。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主動脫貧的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扶智,就是要讓貧困戶知道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裡的黨員幹部大力發展扶貧產業,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再到“我帶頭髮展”的根本性轉變。面對有限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豐田人不屈不撓、勤勞實幹,宣示響亮、行動感人。對貧困地區的幹部群眾來說,豐田村給出了方法、給出了狀態、給出了答案。
閱讀更多 瓷都信息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