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追查新冠病毒來源不是“甩鍋”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本報特約記者 魏雲峰】《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以下簡稱聯合報告)於2月29日正式發佈。這份備受關注的報告承認,目前對新冠肺炎這種全新疾病的認識仍非常有限。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只有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查明病毒來源,才能儘可能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新冠病毒來源仍未確定

日本、韓國、意大利、美國……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沒有中國旅行或密切接觸史”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外界有理由對“新冠病毒是從中國發源的”這種說法提出懷疑。鍾南山院士關於“雖然新冠肺炎首先在中國出現,但疫情發源不一定在中國”的表述更激發社交媒體大討論。在這份聯合報告中,同樣在開篇就對新冠病毒的來源展開探討。不過無論是報告本身還是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均認為,當前沒有充分證據能說清楚新冠病毒的確切來源,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討論病毒是發源於國內或國外還為時過早。


追查新冠病毒來源不是“甩鍋”

戴著口罩的意大利士兵在廣場上值勤

聯合報告描述稱,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病原體,現有知識對“病毒的動物來源和天然宿主”“初始階段的動物到人的感染過程”“早期暴露史不詳的病例”等傳染源的瞭解存在侷限。已知它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在武漢發現的早期病例被認為是通過動物傳染到人的途徑感染,但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動物來源。新冠病毒與蝙蝠攜帶的SARS樣冠狀病毒RaTG13株全基因組親緣關係最近,同源性為96%。“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當前戰疫鬥爭正處於關鍵階段,為何各國科學家卻要執著於尋找看似關係不大的“新冠病毒發源”?不少網友將其中的理由扭曲為“甩鍋”,並派生出類似“美國率先發病,然後傳染到中國”的說法。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教授3月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病毒溯源堪稱疫情防治的核心,其目的是找到病毒傳播源頭,摸清病毒初始傳播途徑、突變規律和潛在風險,從病毒源頭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現在學術界的研究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但數量稀少的穿山甲怎麼會帶來如此大規模的感染?病毒又是如何從動物到人類,疫情如何在人類社會蔓延,這些仍是未知數。聯合報告特別提醒說,由於不清楚新冠病毒的動物來源,因此已發生疫情的地區“必須考慮病毒復發的危險”。

多國確診的部分新冠肺炎病患沒有中國旅行史和密切接觸史,會不會新冠病毒是在多地獨立傳染呢?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佔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按照傳染病暴發性流行的基本要求,這次新冠肺炎首先大規模暴發疫情地在中國武漢,從病人體內檢驗出的首個新冠病毒也在武漢,因此武漢是此次疫情暴發的發源地。但這並不表示新冠病毒源頭一定始於武漢,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時期有多個發源地,有可能來源於不同動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

聯合報告稱,“對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2月中旬在不同地點採集的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它們具有99.9%的同源性,無明顯基因突變”。楊佔秋表示,確定哪裡才是病毒的起源地需要更多的研究。中國需要重視流行病學調研工作,比如要調查最早一批病患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他們是否有國外旅行史或者與他人和動物的接觸史等非常細緻的問題,搞清楚這些病人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多部門多學科協作,運用大數據是可以追查到結果的。

至於美國的流感疫情是否與新冠病毒相關,楊佔秋認為,不是沒有可能,但需要有科學證據。如果美國從一定數量的流感患者樣本中檢測到1/3或1/2的患者攜帶有新冠病毒、最早的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有與美國人接觸史或美國旅遊史,且體內病毒與美國流行的新冠病毒相同,才能說明武漢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於美國。這取決於美國的科研人員是否會做這樣的回顧性研究工作,是否會對外公佈研究結果。

王培玉表示,現在全球早已實現一體化,互相往來頻繁,單憑一個國家無法防控病毒蔓延。中國科研人員已將研究成果向國際公佈,國際社會也應該全力合作,通過跨國的研究論證來搞清楚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是否為同一類型,在基因序列上是否有差別,判斷新冠病毒是否有其他來源。其中世界衛生組織也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在各國之間協調,進而儘可能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編排:安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