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讖語,指的是那些帶有預言性質的話,多為當時無意中說出,日後果真應驗的話語。
讖語,最早的起源應為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就拿我們近代考古出土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來說,就多是讖語。讖語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詩讖、謎讖、戲讖等等,一般都比較隱晦,充滿象徵意味,有些則是模稜兩可,就看個人怎麼理解。
在我國古代,每當王朝後期就要改朝換代的時候,多會有一些類似於順口溜的口號、詩句、唱詞等在暗地裡流傳,或是以童謠的形式被兒童唱出來,或是以俗語的形式在百姓中傳播。總之,這些話都能夠很快的流傳開來。
而這些讖語,一般又可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每當有人要起義之時,便暗中派遣部下散佈一些話,首先在廣大人民中流傳開來,為起義者造勢,使他們獲得輿論上的支持;
再一種則是不知源頭在哪,就自發的出現在了百姓的口中,從而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廣泛的流傳開來,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話是代表了民意的;
另一種,則是廟堂之上有些人,為了打壓對手,而故意散佈,從而引起當權者的猜忌,從而對手被打壓,自己爭得利益最大化。
那麼我國曆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讖語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亡秦者胡也
據太史公《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這段話說的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帝外出北部邊境巡防,正巧之前奉命入海為始皇尋求仙緣的燕地方士盧生回來了。不過仙緣沒求到,倒是找到了一本書,書上寫著“亡秦者胡也”。
始皇一看,那還了得,我秦氏王朝,乃是要千秋萬代、千世萬世的存在,怎能亡之於你胡人之手!
於是始皇帝便命令大將蒙恬,統兵三十萬,攻打匈奴,以求把這個不定因素扼殺在襁褓之中!
只是始皇到死也不知曉,那書中的胡指的並不是北方胡人匈奴,而是他的二兒子胡亥。
二、大楚興,陳勝王
這句話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因為它畢竟出現在了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嘛。
《史記•陳涉世家》中詳細的記載了這件事的經過。
官府發兵戍守漁陽,以陳勝吳廣為屯長的“小分隊”,因為遇到大雨天氣,誤了期限。按照當時的律法,誤了期限是要被殺頭的。於是二人便打算率眾起義。
二人把“陳勝王”字樣寫在綢子上,放在魚肚子裡。有士兵買魚回來吃,發現了綢子;到了夜裡,吳廣又去樹林中學著狐狸的聲音叫著“大楚興,陳勝王”。使得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為後來的起義“打下了堅實的輿論基礎”。
三、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春秋讖》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漢家九百二十歲後,以蒙孫亡,授以承相。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說的是多少多少年後,漢朝氣數將盡,便會有新的王朝出現來替代它,而這新的王朝是誰呢?沒有明說,只是一句“當塗高也”。
可是下面就比較有意思了,雖然這句話最後指出了“代漢者”是“塗高”,但這“塗高”究竟指誰,卻沒有一個定論。
於是乎,當時的那些勢力頭子,為了把自己應到這句話上,可是想盡了辦法,生拉硬造。
袁術說:“吾字公路,正應其讖。”
有女道人對李傕說:“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傕。”
許芝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
反正,不管是諧音還好,會意也罷,只要是能扯上關係就可以。這就好像
“你爸爸的外婆的姨的孫女的婆婆的表舅的外甥和你是什麼關係”一樣,不管什麼關係,反正就是有關係就行了。四、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
得益於演義小說《說唐》和電視劇《隋唐英雄傳》,這句讖語也是被人們所熟知。
《說唐》中,因李淵朝上阻止文帝“廢太子、立晉王”,從而惹惱了楊廣。楊廣為了除掉李淵,聽從了手下的建議,散佈謠言,說“日月照龍舟,淮南逆水流,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後果然引起文帝的猜疑,導致朝中李姓官員全部解甲歸田,李渾全家被斬,或許是因為楊堅與李淵有那麼一層姨甥關係吧,文帝並不以李淵為意,再加上李淵適時而退,遂逃過一劫。
五、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這句話出自《唐受命讖》,流行於隋末時期,其中寫到: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東海。
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裡。
桃花園,宛轉屬旌幡。
桃李子,鴻鵠繞陽山,宛轉花林裡。莫浪語,誰道許。
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江南楊柳樹,江北李花榮。楊柳飛綿何處去,
李花結果自然成。”《舊唐書》對此中也有記載。
這句話同上一句差不多,同樣也是喻指李姓將取代楊氏天下,不過更具體一些,還有“洪水繞楊山”一句,又限定了李姓中與水有關的人物。
終究還是苦了李渾一家人,既姓李,又有水,結果成為了皇權的犧牲品。
不過,人是殺了,可是殺錯了啊,最後的最後,卻是楊堅不以為意的外甥李淵應了這句話,取代了楊氏天下,建立了李唐王朝。
六、唐三代後,有女主武王
這句話是唐太宗時期流傳開來的,說的是唐朝三代皇帝之後將會有武姓女子稱帝。
當時李世民得知此事之後,坐立不安,便召來李淳風詢問此事,而後起了殺心,當時最應這句話的就是武媚娘了,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唐太宗本想對後宮來個大清洗,卻被李淳風以類似於“天命不可違、殺了這個還會有下一個”的說辭阻止,武則天得以逃過一劫。
或許能稱帝的都是有大氣運之人吧,更何況武則天還是位女帝。
因此,戲劇性的一幕就出現了!
不知大家前些年有沒有看過《至尊紅顏》這部電視劇,裡面有個人物叫李君羨,接下來的故事就和這個人有關。
話說這日,李世民心血來潮,在宮內宴請眾將。這期間呢,為了活躍氣氛,他提出讓大家都報一下自己的外號。
於是,“狗蛋”啊、“二狗”啊這類名字(開下玩笑,其實這些人我也不知道報的啥)就出現了,果然轟堂大笑,氣氛達到高潮。這時我們的關鍵人物李君羨出場了,你說你一個大老爺們,起個什麼名字不好,就算叫“旺財”也行啊,結果這位大哥說“我叫五娘子”。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世民一聽那還了得,此人不正是應了那句話嗎?這可是個定時炸彈啊!隨即,李君羨遭到貶官,接二連三的又被安上了各項罪名,最終被唐太宗以“欺君壓民”的罪名下令處決,至此,李世民對武則天的疑心也是消除。
不過,可憐的李君羨成了替死鬼,三代之後,武則天還是得了帝位,稱了女皇!
七、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
這句讖語流行於北宋立朝前夕。
意思是將士出征那天,點檢應登天子之位。
這點檢是誰呢?自然是是指趙匡胤,周世宗時,他官至殿前都點檢一職。
後契丹舉兵南侵,趙匡胤領兵出征,果然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了宋朝稱了帝位。
八、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這句話流行於元朝末年,意思是“不要看石人只有一隻眼,卻可以發動天下百姓造反”。
當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黃河氾濫,朝廷強徵民夫,修理黃河決口。
有民工在挖河時,發現了一獨眼石人,上面就刻著這句話,於是這句話就流傳開來了,也是聽得人們熱血沸騰,遂一致推舉韓山童為領袖,舉起起義大旗,從而拉開了元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其實,這石人本是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為了爭取民心,謀取起義事業的成功,而事先埋下的。
在我們現在看來,這些讖語大多都應驗了,只是我們畢竟是以後來人的目光在看待這個問題。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又能清楚這個中緣由呢?
不知您對這一現象是什麼看法呢?您還知道歷史上哪些有名的讖語呢?歡迎討論!
閱讀更多 影視歪歪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