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闺蜜慧珍问我,要不要给孩子报个辅导班。我惊呼“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就要开始报班了吗?现在竞争已经从幼儿园开始了?”慧珍没好气的说:“虽然教育部出台规定幼儿园要去小学化,不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加减乘除、汉语拼音等,但我们这附近私立的好的幼儿园都在教,我怕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
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有这个困扰的家长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小学生家长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诫幼儿园宝妈,一定要让孩子多学点汉字,不然上小学会跟不上。那么,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学汉字、数学运算这些本该小学学的东西?答案是不需要!
幼儿园“小学化”并不明智
何为幼儿园“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像小学靠拢的现象。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尽早接受小学内容,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超越年龄阶段的学习,只会给孩子心理和生理带来压力,产生厌学的可能。
从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勃兰登堡建立开始,创始人福禄培尔就提出:幼儿教育,也就是3~6岁孩子的教育,是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游戏”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孩子广泛兴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础的生活能力为目标,而展开的一些列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研究更加细致,越来越多的幼儿研究人员发现: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玩”而不是“学”。在我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纲要》中也强调:学前教育为 3~6 岁儿童,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事实上,无论任何机构,采取灌输式超前教学对孩子而言都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幼儿园不适合学习知识?
首先,心理、生理上6岁前的孩子没到学习知识的年龄。
你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是在6~7岁开始的,很多知名的育儿专家也建议,不要让孩子提前入学,这是为什么呢?
从生理上来看,6岁的学龄前儿童骨骼还未发育完全,并不适合长时间握笔写字。加上精细动作水平,也很难达到一笔一划写一个完美的方格字,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从而更加逃避上学。
从心理上来看,7岁前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也就是说,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
大多数都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真正的运算能力。只要你仔细观察,很多4~5岁的孩子写字,竖线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从下向上写,而横线是从右向左写。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镜像书写”阶段,不适宜学习写字。一般到了8岁之后,孩子们会对图形、符号等,空间辨别能力发展较为成熟,写字也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其次,“超前教育”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院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第一次,工作人员用简单的话描述了一幅画,请两组小朋友根据自己听到的画出来。这两组小朋友,一组上过幼儿园,一组没上幼儿园。
两周之后,工作人员再次重复第一次动作,简单描述了一幅画,让两组小朋友画出来。结果发现,上过幼儿园那组小朋友的画和前一次基本没有差别,而没上过幼儿园的那组孩子,两幅画截然不同。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孩子越早接触超前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的磨损和消耗就越大。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在幼儿园里,孩子被教导,树叶是绿色的、太阳是黄色的、水是蓝色的;而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些概念从未没某一种颜色框定,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心情、乃至天气决定用什么颜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
最后,“超前教育”的危害,小学二年级以后将会爆发
就像闺蜜慧珍,很多家长都怕孩子在一年级跟不上,所以让孩子在学龄前就接触了大量的小学知识,这
看似是在给上小学做准备,实则是在破坏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反而促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育专家曾指出:超前学习,虽然会让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成绩较同龄人更为优秀。但在一年级时,孩子会因为所上内容早已学过,而洋洋得意,甚至思想乱飞,从而养成上课走神,不专注听讲的坏习惯。 更会因为这些知识早已学过,而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等上了二年级,这些“超前学习”的孩子“老本”吃完了,再加上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会越来越糟。
就像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说: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如果提前强迫孩子学习小学课业,“拒绝”就是孩子的必然选择。
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幼儿教育到底学什么?瞎玩吗?
肯定有宝妈会问,这也不让学,那也不让学,那上幼儿园干啥,凑一起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也不是。“是”是因为,幼儿园确实就是以“玩”为主,但绝不是瞎玩,而是在玩游戏中教会孩子们幼儿时期该有的技能。这些该有技能远比多记几个汉字,多算几道数学运算重要的多,它们是孩子们一生都需要的必备技能。它们涉及“四大领域”,包含:健康、语言、艺术、社会。
首先,学习语言。
研究发现,孩子们早期语言技能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6岁之前孩子们会迎来语言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们学习语言事半功倍,所以家长可以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度。当然语言敏感度不是让孩子多认汉字,而是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上课时老师可以进行绘本阅读,让孩子复述绘本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和准确的发音,这对于语言的说和听都是很好的锻炼。也可以教孩子一些歌谣,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节奏感。
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到孩子们进入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对数学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未达到要求,也就是语言能力未达标。所以,与其费劲多学几个汉字,不如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其次,学习惯(健康)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3~6岁时孩子们的性格形成时期,这个时候形成的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这个时期的习惯养成,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此,经常会看到老师教孩子们一些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的歌谣。这个时候家长能做的就是,配合老师把这些好习惯落实于生活中。
比如,有些幼儿园会教孩子们整理床铺,那么回到家,孩子的床铺就交给他自己吧。千万不要图省事,帮孩子整理,要知道这个时期是孩子们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不要怕累着孩子,只要这个习惯养成,以后你就可以摆脱每天帮他整理床铺的活动了。而且研究还发现,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适应环境,越敢于探索未知,越自信。想让孩子自信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吧。
再次,学社交
不要小瞧小小的幼儿园,那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孩子会知道,被人排斥、被人喜欢、被人需要、被人爱分别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会在与同龄小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等等。当然也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怎样帮助别人和感恩他人。
小侄子上幼儿园时,有次表哥没时间,我就去接了。由于路程较远,我到学校比较晚,天都已经黑了,心想这么晚了,估计就剩他一个人了。谁知进了幼儿园还有另外2个小朋友也在,家长也在一旁,他们看我到了,长舒一口气,说终于来了。原来两个小家伙怕侄子害怕,坚持留下来陪他。小小一件事,却让三个小家伙,学会了帮助他人和感恩。
最后,学艺术。
当然这里的艺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而是一种泛指,是指那些可以培养兴趣的课程。比如,唱歌、跳舞让孩子懂得了节奏感;学习乐器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手工制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搭积木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等等。这些看似在玩的无用艺术课程,其实都是在提高孩子们的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尝试多次进行。
最后想说,你看幼儿园虽然不学“知识”,但其实是在学习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6岁以前的孩子,是大脑高速发展期,如果家长用过多的学业知识来限定其发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长久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当然,如果你怕孩子在一年级跟不上,可以在亲子阅读时多做做功课,没有必要非要去报补习班。
閱讀更多 優米MaMa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