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黃金儲備:全球競相增持的壓艙石

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許多國家央行推行去美元式的多元化資產策略,紛紛增加黃金儲備來確保國際儲備的安全。其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表現出強勁的黃金儲備需求,連續多年增加黃金儲備。

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我國黃金儲備增長曲線圖

黄金储备:全球竞相增持的压舱石

全球央行2018年開始大量買入黃金,增加黃金儲備量。

根據《全球黃金年鑑2019》顯示,各國央行黃金淨買入量在經歷了連續4年下滑後,2018年各國央行共淨買入657噸黃金,同比飆升74%,這是20世紀70年代初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的最高水平。

2018年,官方部門的黃金總買入量同比飆升69%,至762噸,創數十年來的新高。

2018年,各國央行大幅增持黃金,反映出各國提高黃金在其國際儲備中佔比的意願。2017年僅有俄羅斯、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這三國央行的黃金買入量超過10噸,而2018年除上述國家繼續大幅增持黃金外,多個其他國家亦增持了10噸以上的黃金。

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500.9噸。其中,歐元區(包括歐洲央行)共計10776.2噸,佔其外匯總儲備的57.4%;央行售金協議(CBGA)簽約國共計11437.1噸,佔其外匯總儲備的31.9%。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2019年4月原始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央行的黃金需求保持穩健,淨購買量共計43噸,月度環比增長8%。2019年4月各國央行購金量(超過1噸的)合計為45噸,與當年3月的水平相當,而淨銷量(同樣超過1噸的)總計略低於2噸。到目前為止,2019年的全球各國央行淨購金量達207噸,是自2010年各國央行成為淨買家以來,最高的年初至今央行黃金需求水平。

截至世界黃金協會更新的2019年10月數據顯示,全球前十五官方黃金儲備數據表明,美國、意大利、法國、瑞士、日本、荷蘭的官方儲量沒有變化;新興市場央行則繼續保持穩健速度積累黃金儲備。中國增加了其黃金儲備,由1885.5噸增至1948.3噸,黃金佔外匯儲備2.94%,位列第六名。

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的信用基礎有所動搖,各國央行希望實現國際儲備多元化,降低美元在官方儲備中的佔比,是促進其增持黃金的主要驅動因素。

黃金儲備的重要性

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全球各國徹底實行不兌現黃金的信用貨幣制度,黃金貨幣功能減弱,但貨幣屬性並未消失,其避險功能仍然存在。

信用貨幣和黃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信用貨幣的價值是人為賦予的,而黃金的價值則是永恆的。黃金作為一種商品,其貨幣價值並非是外加的,而是天然的,這與美元等信用貨幣完全不同。所以,美國把黃金作為其主要的儲備貨幣,而不是把歐元、英鎊及日元等外匯作為主要儲備貨幣。

當前,黃金儲備仍是國家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貿易的最後結算手段和隱形的價值尺度。

同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的國家不斷謀求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除了自身經濟政治等實力的提升,也需要優化貨幣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的擔保比例。

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美國黃金儲備8133.5噸,佔外匯儲備77.04%,依然是全球持有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

在未來及相當長的時期內,黃金仍是各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要的儲備資產,在國際貨幣金融中的作用和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爆發,美元及歐元等信用貨幣的信用基礎產生動搖,美國及歐元區均推出寬鬆貨幣政策,放水貶值,黃金的貨幣金融屬性凸顯,金價一度從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的700美元/盎司上漲至1920美元/盎司。

雖然全球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黃金失去了流通支付的職能,但在平衡外貿收支時,黃金但是一種貿易雙方可接受的結算方式。20世紀90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佔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黃金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

未來,黃金擔當儲備貨幣的地位將逐步提升,以彌補僅憑國家信用擔保流通貨幣的信用貨幣制度的不足。

我國黃金儲備發展

我國黃金儲備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的貧乏,改革開放前30年在400噸~600噸之間徘徊,2009年黃金儲備破千噸,目前黃金儲備量位於世界前列,但與其他排名靠前的國家相比,我國黃金儲備所佔外匯儲備比例仍然較小。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黃金儲備基礎較為薄弱。1950年全國的黃金儲備量究竟多少,並沒有準確的說法。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顯示,20世紀50年代,我國外匯儲備年均只有1.083億美元,黃金儲備的匱乏就可想而知。

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統一財政金融、從民間大力收兌金銀和擴大礦金的生產收購,國家的黃金儲備有了明顯增加。據《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記載,1952年,我國保有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500萬盎司(498萬兩或約155噸)並一直維持到1958年。1959年後,國家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隨後進入還債高峰和經濟調整,黃金儲備減到400萬盎司(1959-1961年)、再到300萬盎司(1962-1964年)。1965年後,恢復到500萬盎司。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急需外匯,當時國家的外匯主要靠黃金,黃金儲備佔國家總儲備量的64%,但那時黃金儲備量也僅有408噸,並且這個量是不能動的,叫“壓艙石”。

第一階段:1978-1980年,國家外匯儲備分別為1.67億美元、8.4億美元和12.96億美元時,黃金儲備則為1280萬盎司,合398.12噸。

第二階段:1987-2001年11月,黃金儲備一直穩定在1267萬盎司,摺合398.08噸。

第三階段:2002年外匯儲備達到2860億美元,黃金儲備開始上升為600噸,這是一個分水嶺。2002-2008年這6年間,國家外匯儲備快速猛增,但對外公佈黃金儲備一直卻維持在600噸。

1978-2008年,這30年來黃金儲備一直在400-600噸之間徘徊。

第四階段:奇峰突起的2009年,國家外匯儲備再次創歷史新高達19537.41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黃金儲備增持為1054噸,進入世界第五名。

從2003年到2009年,我國大幅增持黃金,持有量從600噸增至1054噸,共增454噸,漲幅高達75%,主要是通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完成此次增持。

2009年之後,我國黃金儲備沒有再增加,而2011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31811.48億美元,黃金佔外儲的比例僅為1.6%,僅為全球央行平均水平11.6%的13.8%,是歐洲平均水平的2.57%,是美國的1/50。

2015年6月,我國央行打破了6年的沉默,一舉增加了604噸黃金儲備,數量激增57%。而此後的16個月裡,我國央行又持續增加黃金儲備,使我國黃金儲備達到了1842.6噸,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增加至2.2%。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我國官方黃金儲備從2009年到2015年間曾經保持了6年多沒有變化,此後進入了一個16個月幾乎連續增持的狀態,而在那之後,2016年9月人民幣加入了SDR(IMF特別提款權)。

2015年6月,我國黃金儲備大幅增加1943萬盎司(604.34噸)至5332萬盎司(1658.44噸),至2016年4月連續11個月增持,累計增加2425萬盎司(754.26噸)至5814萬盎司(1808.36噸)。

2016年6月增加48萬盎司(14.93噸)至5862萬盎司(1823.29噸),至2016年10月連續5個月增持,累計增加110萬盎司(34.21噸)至5924萬盎司(1842.57噸)。

2018年12月,我國黃金儲備增加32萬盎司(9.95噸)至5956萬盎司(1852.52噸),至2019年9月連續10個月增持,累計增加近100噸至6264萬盎司(1948.32噸)。

從1978年至今40餘年間,中國央行共開啟了5次黃金增持週期,其中有3次發生在2009年4月至今的10年間,目前正處於第五次增持週期中。每次的增持週期都不短,基本都在一年以上。從價格層面上看,央行增持黃金基本都是在價格處於盤整或者下跌區間。

目前,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19年10月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官方黃金儲備在全球各國家中排名第六位。雖然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我國黃金儲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黃金儲備所佔比例較小。

截至2019年10月,全球前十五官方黃金儲備數據顯示,中國和日本黃金儲備所佔比例最少,分別為2.94%和2.81%。黃金儲備在中國排名之前的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黃金儲備所佔外匯比例分別為77.04%、73.24%、68.37%、62.84%、20.17%,排名在中國之後的荷蘭、葡萄牙黃金儲備所佔外匯比例都大大超過了中國,分別為68.26%和74.84%。

增加黃金儲備空間大

黃金作為重要戰略資產,對維護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抵抗外部風險衝擊有著重要意義,是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許多國家央行推行去美元式的多元化資產策略,紛紛增加黃金儲備來確保國際儲備的安全。其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表現出強勁的黃金儲備需求,連續多年增加黃金儲備。

黃金不僅是外匯資產多元化的重要選擇,也是國家應對國際市場各類風險的戰略資源,同時就國民經濟總量和國家綜合實力而言,未來我國黃金儲備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在全國兩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受《中國黃金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黃金儲備和黃金投資永遠是考慮的一個選項,但為了保持市場平穩,保持價格穩定,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既是產金第一大國,又是進口大國,增儲黃金需要綜合考量。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對增加黃金在外匯儲備的配置,有一個科學的模型,使包括黃金在內的各種資產在外匯儲備中佔據合適位置。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劉惠好接受《中國黃金報》專訪時表示,從我國國際儲備的結構來講,適當增加黃金儲備佔比、相應降低外匯儲備的比例是有空間的。

黃金一直是美國、英國等國家貨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背書,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角度來說,目前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還不高,在國際結算、國際儲備中比例還是比較低的,我們也需要用黃金儲備來提振人民幣的國際化形象,黃金儲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