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送“瘟神”——中華民族抗擊“瘟疫”的寶貴經驗

瘟疫——歷史以來,中華民族對流行性傳染病,特別是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疫病統稱為“瘟疫”。據歷史記載:常常有“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記錄。長此以來,中華民族在一次次抗擊各式各樣的“疫魔”鬥爭中,取得了偉大創舉,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防疫治病的“聖人”,為人類留下了防治疫病的“瑰寶級”的醫學寶典。

其一懸壺濟世,醫者“逆行”挺在前

歷朝歷代抗疫鬥爭,醫者懸壺濟世,挺身在前,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為眾生換來生的空間。

醫聖張仲景----在長期與“傷寒”作鬥爭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後世留下了《傷寒論》著名醫學名著。詳盡記述了多種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方法,許多方劑可謂“靈丹妙藥”沿用至今,挽救了不計其數的億兆萬民,張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送“瘟神”——中華民族抗擊“瘟疫”的寶貴經驗

神醫華佗----不僅是外科神醫,還專長傳染性寄生蟲病的研究和治療,他發現用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效不錯,經過不斷嘗試,在歷次疫災中救萬民於水火。民間流傳:“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如今,屠呦呦研發的青蒿素,榮獲若貝爾獎,是對祖先醫術的繼承和弘揚。

送“瘟神”——中華民族抗擊“瘟疫”的寶貴經驗

藥聖李時珍,還有清代的吳瑭等古代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吳瑭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至今仍在臨床使用,被稱為“治瘟三寶”。

送“瘟神”——中華民族抗擊“瘟疫”的寶貴經驗

其二,“網格化”管理,層層阻斷傳播源

古代醫家,在同“疫病”艱苦卓絕的長期鬥爭中,認識到“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是阻斷病源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秦漢時期,就有一套疫情檢查和病人隔離措施。如《雲夢書簡》中說到疫情申報制度,鄉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即鄉長)有責任報告,並採取隔離措施。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夏天,青州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即:在疫情嚴重的地區騰出一些住宅,作為患者的隔離病房,集中治療,以防擴散,切斷傳染源。


考古發現,漢代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設立有“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武周時期,設有“悲田養病坊”,由政府依法負責隔離。可見,實施隔離的方法對付疫病,是古人長期與疫病鬥爭的經驗總結,也是切斷瘟疫傳染源、阻止疾病傳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源頭治理,防疫於未燃

控制瘟疫,建立完善的防疫管理系統是關鍵。湖北出土文物《封診式》竹簡中記載:戰國時期,就有發現傳染病必須逐級報告的制度。宋朝廷明文規定:派駐邊關要塞的將官,必須配備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元朝,設立了“醫戶制”,一旦發生瘟疫,醫護首先採取防治。清朝,朝廷設有“查痘章京”官職,專事痘疹的防疫檢查。清朝刊行的《海錄》記載:“凡有艦艇回國或外國船進入我國,先遣人查看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 這說明:當時,中國政府和醫者,已經認識到天花為傳染病源,而且建立了完整的預防天花檢疫系統。1688年,俄國政府派醫生來北京學習種痘及檢痘法。據記載:“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 中國的種痘術還傳到日本、朝鮮和印度等鄰國,通過國際交流,共同防治傳染性性疾病。

其四,無死角消殺,阻斷病毒傳染

古人經驗告誡我們:阻斷疫情,個人衛生是關鍵。秦漢時期,《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古人特別提醒:“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專門說:“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汙水雜入者成鹼,用須煮滾。”元代,醫家建議保持口腔清潔:“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古人總結的預防保健常識,至今傳承不息。

其五講究衛生,營造健康環境

改善環境衛生,減少瘟疫傳播。秦漢時期,古人認識到水源衛生的重要,決不讓病禽畜汙染水源。秦規定:“棄灰於道者,處以罰款”,嚴令垃圾不亂倒。漢代,已有專門裝糞便的容器糞桶、尿桶和痰盂。當時,城市裡還設有“都廁”,供大家方便。唐宋,朝廷提倡綠化環境,並嚴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損”。特別是在瘟疫流行期間,古人還採用藥物消毒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感染和傳播。據出土的秦代竹簡記載:凡外來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燻以消毒防疫。宋代,用艾蒿等藥物驅趕蚊蟲以防止瘟疫。

$發光的金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