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是一本近200頁的小書,有點現今領導幹部自傳的味道。自序裡胡適先生介紹了寫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國最缺乏傳記文學,為此到處勸身邊的老輩朋友寫自傳,大家也都應允,可終不肯下筆。
其中,林長民先生答應五十歲生日寫一部,不想生日過半年就死在戰亂裡;梁啟超也允許過,可一向健朗的他不料只活了五十五歲。歲月無情,命運多舛,人來之匆匆,去之忽忽。胡適先生懷著拋中年之磚、引老年之玉的心,著手寫《四十自述》,以開啟自傳風氣,其最根本的考慮是“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
《四十自述》原本想寫留學前、留學時、歸國後三個階段,時間是1891年到1931年,共40年,很遺憾只寫到前兩個階段。書中介紹了其父胡鐵花,官至臺東直隸州知州,晚清績溪三奇士之一,兩任妻子亡故後續賢馮順弟;其母馮順弟,17歲嫁與胡鐵花,23歲守寡,46歲病故。對於胡適這個階段的經歷,概括一下就是:
四十自述
幼年喪父,家道崩殂;與母相伴,度日辛苦;自幼孱弱,勤學好悟;三歲識文,得入私塾;勤誦五經,通曉四書;痴迷小說,埋頭苦讀。十四離家,求學於滬;輾轉三校,經歷學潮;十七任教,十八編報;理想受挫,也曾墮落;思母懊悔,重新振作;改名胡適,應考留美。遊學海外,思慮國學;字應怎寫,文該怎做;書信爭論,激烈辯駁;貫通古今,揭密文學;一脈相承,首倡白話;身體力行,改革先鋒。
《四十自述》全書浸透著一種真實感,有時娓娓道來,有時平鋪直敘,有時夾敘夾議,匆匆讀完後,細細得品咂,有幾個啟示:
1.卓犖也得父母爭
胡適回憶,自己三歲已經認識一千多字,三歲幾個月就進入學堂。可以說自小就卓犖不群,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努力所致。書中有3個情節:一個講父親教母親和他習字,母親學會了再教給他,3歲就認識千字,而且胡適唸的前2部書,是父親編的《學為人詩》《原學》,說明父母十分重視讀書教育、功夫也下得深;再一個講母親給老師送重金,別的同學都是2元,他上學第一年就給6元,最後一年加到12元,這樣老師在講書的時候,對2元學生只教念死書、死背書,小孩子們開始厭學棄學,對他則讀一句、解一句,學得就用心加開心。
哎,看來賄賂老師早已有之,好處也是多多的,怪不得現在幼兒園就開始送禮,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三個是父親去世後,母親每天天剛亮叫醒他,說昨天犯的過錯,要他認錯,用功讀書,對他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丟他的人)。”每日的勉勵,長期灌輸,也篤定了其學習的志向。
2.讀書可以醫愚昧
胡適的幾本書中,多次提到他因讀書從拜神到無神的經歷。他小時候讀朱子《小學》中“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雖有剉燒舂磨,亦無所施”,高興的直跳,從此再也不怕地獄裡的閻王、牛頭馬面、刀山油鍋了;讀到《資治通鑑》中範縝反對佛教的故事“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形和神的關係就像刀子和刀口的鋒利一樣;沒有刀子,便沒有刀子的“快”了;那麼,沒有形體,還能有神魂嗎?)深得其理,從此以後,成了一個無鬼無神的人。
放在今天看,好像這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在當時那個封建迷信的村落裡,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想法,還敢於邀夥伴去廟裡拆神像,可謂是驚世駭俗,這也影響了他一生的思想。在當今社會,迷信已經遠離,可愚昧深藏於心,我們不拜神了,卻拜養生專家、氣功大師,信網上謠言、大V煽動,聽風是雨,盲目從眾,唯獨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吃多少塹也不長一智,這樣的愚也得好好醫醫。
3. 人生誰不曾墮落
1908年中國公學鬧出一次大風潮,一群學生為爭取修改校章的權力,毅然退學成立新學校,胡適在期間任教。一年後學校解散,少年人理想主義受到了打擊。胡適家事也敗壞,兩個哥哥主張分家產,他自己不要家中產業(其實家中也沒什麼產業可分),加之母親心愛的一個妹子和弟弟先後死了,自己也病倒。“在那個憂愁煩悶的時候,又遇著一班浪漫的朋友,我就跟著他們墮落了”。2個月內學會了打麻將、喝酒、逛窯子,整天打牌、連日大醉,醉酒還打了警察,被拘留看管,交了罰款……
回憶起母親的掛念、年少的夢想,在墮落中驚醒,懸崖邊知返。正應了那句話,浪子回頭金不換!少年誰人不輕狂,人生誰不曾墮落,不必為過去懊悔,也不必為失足自責,人生不過是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繼續前行。
4. 思維決定你高度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想。你腦袋裡想著什麼決定了你的格局氣象。胡適16歲的時候與同學們經歷公學風潮,想著向學校公權爭取修改校章的權力;17歲新學校成立擔任教員,還任《競業旬報》的編輯,發表了幾十篇文章啟發民智;20多歲赴美留學研究中國文學革命,探討文學改革,提倡做白話文,提出新文學之8個要點: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陳獨秀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餘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之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反觀自己,也近四十歲,現在腦子裡頭又裝著什麼呢?那些青春歲月又在想什麼、做什麼呢?不禁為之汗顏。所以,人生修煉,得從改裝大腦開始,每天想著普渡眾生,你就能立地成佛,每天想著柴米油鹽,你就只能平庸度日,都是活著,但活法不相同,境界有高下。
張燁琛,生於鹿城包頭,奉職軍旅,奔走四方,以勞作礪志,以讀書修行,以文章會友,涵養心智,求索人生。個人公眾號:夜辰讀書。
閱讀更多 自由發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