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史
我国西北地区之所以气候这么干旱主要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在与四大洋的距离来看,距离印度洋是最近的,塔里木盆地距离印度洋大约1800千米左右。第二个原因是地形阻挡,山地高原地形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虽然距离印度洋距离较近,但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携带印度洋暖湿空气的西南季风根本没有办法逾越。
如果,在印度洋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存在“水汽通道”的话,那么应该是能够进入一部分水汽的,比如在青藏地区,由于雅鲁藏布江的存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从雅鲁藏布江谷地进入青藏地区,使得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为丰富。不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自然经过了上万年的侵蚀塑造,如果想要打通一个通道到塔里木盆地,那工程量是极其惊人的,目前人类应该难以实现。雅鲁藏布江谷地水汽通道
地理沙龙
题主你真敢想啊!
一、先说决定西北降雨量的印度洋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有一个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如下图:
中国西南部、西北部的降雨主要来自于印度洋。但是喜马拉雅山脉恰好把夏季来的西南湿润水汽给挡住了。青藏高原东部的云南、贵州、四川降雨就丰富,而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就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变得少雨干旱。
以上简单的地理气候知识是背景和基础,下面说说历史和现实。
二、历史上为何没有人打通喜马拉雅?因为工程量是天量啊!
喜马拉雅如果只是一座狭长的山脉,可能还真挡不住历史上有雄主把它打开一个缺口。
可惜啊,喜马拉雅山只是青藏高原的南面的边缘,仅仅打开南缘这个缺口没用,还要把青藏高原从西南到东北整个向下挖,以降低阻挡,把水汽引过来。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假如这个通道从国境线开始挖,50公里宽,平均向下挖3000米,要挖多长呢?
如下图:
即使只挖到青海中部,这个长度也超过了1000公里!
要挖土方50公里*3公里*1000公里,这是多少工程量,请你算一下,15万立方公里!天量啊!
别说古代中国了,就是今天,号称工程狂魔的我天朝,也没敢打这个工程的主意啊!
三、古代真要开建这个工程,有那个王朝能撑得住呢?
古代青藏高原归于中国行政版图的,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
我们来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对比一下。
隋炀帝下令挖了3条运河,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总共长度2400公里,运河平均宽度50米,平均深度7米。则总土方量2400公里*0.05公里*0.007公里,0.84立方公里。仅仅相当于打通喜马拉雅山工程量的0.00056%!
而隋炀帝搞这个工程的结果呢?民怨沸腾,天下义军四起,隋朝灭亡。
隋炀帝时全国大约有5000万人口,大清乾隆末时有3亿人口,即使把全国一半人口都弄来干挖通青藏高原水汽通道这个工程,也得几千年才能干完!
而且,运河是在富庶的地区施工,而青藏高原上的条件,一个壮劳动力能撑多久都是未知数啊。
这个工程真要开建,大清就止于乾隆了。
四、古人知道这么这些地理和气候知识吗?
以上只是粗略的估算了工作量。除此之外,知道这么做可以引入水汽的知识,咱们古人是否具备呢?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直到近代的清朝末期,遇到干旱的时候,官府和老百姓还是只知道拜神祈雨。根本没有关于气候的科学知识。
因此,我们中国古人应该对打开喜马拉雅山能引入水汽的知识一窍不通。
结语:
古人不具备知识能力,即使有了这个知识,也不具备这么大的工程能力。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口,对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简直是杯水车薪。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沙漠,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印度洋来的水汽受到高山、高原的阻挡,进入不了西北地区,也是气候干旱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决口不能改善西北地区的干旱呢?因为西北与印度洋之间隔的是整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多条与喜马拉雅山脉大致平行的山脉,只炸开一个山口只能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带来降水,水汽到不了西北地区。
其实喜马拉雅山脉本来就有一个口,那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条不起眼的冈底斯山脉就把水汽挡在了该山脉的南面。
另外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国界线上,南坡不是中国的(东段南坡是中国的领土),你想炸开也办不到。
提出想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就能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人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秦三之地928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大国,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里,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基础建设领域,被人民亲切地称为“基建狂魔”。
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基建狂魔,我国这些鬼斧神工的能力自古有之。作为一个地形最复杂,高差跨度极大的国家,我国虽然有气候宜人的平原地带,但西部的广大区域,却一直处于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中,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改造大自然的节奏和步伐。
但我国的先民,却从未想过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凿开一个口子,将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温暖湿润的水汽引过来,让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成为肥沃的鱼米之乡,实在是不应该。
而静夜史认为,他们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傻。
即便在今天,在喜马拉雅山脉开口都基本不可行,更遑论古代,而这种不可行性,无论古今,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不可行
鉴于我国雾霾笼罩的问题,某些“砖家”主张在帝都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上开一道口子,然后引入西北风将雾霾吹散。
静夜史认为,这些砖家纯粹就是雾霾吸多了。因为风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仅来自于地表地物,还包括横向上的各种要素,如果没有持续的温差,和光滑的“管壁”,让蒙古高原上的西北风吹到北京,你们咋不上天呢?
喜马拉雅山开口何尝不是如此?到底要多大的口子,才能彻底改善西北缺水的问题啊?
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多雨,完全是因为地形的抬升。现在开口子没有了抬升作用,如何成云致雨?
而且和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平原不同,山北完全是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你让水汽如何输送到西北?
再说,即便不屈的印度洋暖流能够跨越千山来到西北,从青藏高原到西北,海拔不断降低,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如何成云致雨?
2、政治不可行
在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实施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几千年来的印度不断被吊打,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嚣张欠揍,对喜马拉雅山的主权提出异议。但数千年的历史上,中原王朝也没有真正控制过青藏高原,甚至未真正控制过西北地区。
这就非常尴尬了。
都不是自己的底盘,我们去累死累活地干个锤子啊?去扶贫吗?再说了,人家需要你扶吗?
1247年蒙古语西藏高层的凉州会盟,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而西域虽然在汉唐都曾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但自安史之乱后,这里在将近一千年时间里一直属于他国,直到清朝1759年才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因为大部分时间不属于中原王朝且控制极不稳定,所以中原王朝根本没有从喜马拉雅山开口的必要,毕竟稳定压倒一切。
3、经济不可行
不说农业社会不需要这样玩命伤财的工程,即便需要,如何实行呢?靠可怜的藏人挖断几千米高山?还是从内地抓十万壮丁?
海拔超过4000米,高原反应就足以要人的命,还去学愚公移山,这不是没事找抽,这是嫌大伙和自己的帝国活得太长。
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便工业时代到来,有了比古代强大数十倍百倍的生产力,开山挖沟不在话下,但也不代表能在喜马拉雅山创造这样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这个工程从经济上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
就像被喊了多年的“渤海入疆”工程,以及从青藏高原向西北引水的“红旗河工程”,想法是好的,效益是有的,但效益如论如何也是难以找回投资的。在当下我国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国家生存危机前,这种考验综合国力的巨大工程根本就不可能实施。
所以,不要想这些不靠谱的工程,因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工程等于暴露智商的工程。
zKb3031
1、地理条件不允许
无法准确计算出到底要在喜马拉雅山开多大的口子,才能彻底改善西北缺水的问题。
而且和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平原不同,山北完全是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水汽无法顺利输送到西北。再者,即便不屈的印度洋暖流能够跨越千山来到西北,从青藏高原到西北,海拔不断降低,如何成云致雨也是问题。
2、经济不可行
即便现在工业时代,有了比古代强大数十倍百倍的生产力,开山挖沟不在话下,但也不代表能在喜马拉雅山创造这样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这个工程从经济上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
KOALA
问出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以目前的科技手段可能能达到喜马拉雅的目的,但是因此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喜马拉雅山脉南北边会因此而发生什么变化,是否会对人的居住环境造成不好的改变,中国整体气候甚至全球气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非常详细的评估。而且打通喜马拉雅山脉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国家是否能承受的起,这些都是问题。
那个少年207
干旱,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这一假设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我们早就开工建设了。如果让海洋气流直接穿过高原进入沙漠地区,最起码经过25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高原。
即使能够实现打通,带来的零星下雨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在山体中随意动工,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说不定还会引来更大的灾难后果。
感悟生活的某某某
简单点说,
1.喜马拉雅山确实阻挡了水汽北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西北干旱。不信看下喜马拉雅山南麓郁郁葱葱的树林就明白了
2.打通喜马拉雅山工程量太大,就是高科技的现在都做不到,何况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
奇谭见闻录影
不是,而是整个高原阻隔了水汽。只打通喜马拉雅没用,喜马拉雅本来就有缺口,雅鲁藏布大峡谷,影响只限峡谷局部。
小杰阿哥
有人提出过,他叫牟其中!1996年,他提出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五十公里的口子,引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入新疆沙漠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雨,把沙漠变良田,解决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但这糟老头不学好,后面因为坑蒙拐骗被抓,据说前段刚放出来。
先看看地形图。
印度洋的海水蒸发,形成暖湿气流,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吹向喜马拉雅山脉,由于高耸的山脉阻挡,在山脉以南形成了世界之最的“雨极”,某些地区年均降雨量超过1万毫米。这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真能开个口子,引入新疆沙漠地区可行吗? 目前有不少人分析过,一是技术上不可行,以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可完成。二是经济性不可行,投入与产出太不值。三是引发气象与地质灾害。
但是,现在不行,不代表今后不行!
一百年之后,可控核聚变将会实现大范围的商业应用,届时能源将会变得非常便宜,并且强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人工”也会非常便宜,机器装置的能力也会非常强大👍! 基于以上二点,所谓技术和经济性不行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至于说到引发气象与地质灾害,因为这么宏大的工程一定会有前期的论证与分析,并且不是短时间内可完成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面向未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