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城中,巍巍屹立著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大學

一個多世紀過去,從三江師範學堂國立中央大學再到南京大學,百年的發展,同時也是無與倫比的百年輝煌。

然而,當你說在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可能會被追問“在南京哪兒大學呀”。如此低調的現象似乎與百年名校的輝煌有點違和,但這就是這所百年名校的獨特之處,高調的宣稱自己低調。我們是南京大學,也是南哪兒大學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南京大學(拍攝:不院長)

01

含著金鑰匙出生(1902-1920)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

1906年,兩江優級師範學堂

1914年,南京高等師範學堂

1920年,國立東南大學

作為南京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在辦學之初,就成為江蘇的最高學府,被盛讚“堪與京師大學堂比美”。受到時任或署理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魏光燾的鼎力支持,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身,更是江蘇教育的掌上明珠。

三江師範學堂,便是指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之公學,典雅古風,得人稱道,自是合理。不過後來因為學生省界和經費之間的矛盾,況且兩江總督本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遂改名為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兩江師範學堂(拍攝:不院長)

即便是含著金鑰匙出身,但地主家也有缺糧的時候,礙於當時中國動盪不安的局勢,學校曾一度因為兵匪戰亂而停辦。不過對於那個時候的高校來說,也算是家常便飯了,兵匪一走,再辦起來就是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所大學的發展可以說是和

校長息息相關,到郭秉文校長期間,學校已經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堂。郭秉文認為,只有改高師為大學,擴大辦學規模,才能順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潮流,培養出大批傑出的人才。換句話說就是緊緊抓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抓住了歷史機遇期。

人們說時勢造英雄,但英雄關鍵時候也造時勢,英雄的出場往往能夠扭轉整個的歷史走向。郭秉文正是這樣的人物,推動南高向現代高校發展。而且這樣的人物,在南京大學後面的發展中還會出現。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郭秉文(圖源:網絡)

由此在南京高等師範學堂的基礎上,國立東南大學成立。後來南高就完全併入了國立東南大學,並撤掉了校牌。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國立東南大學的事業發展如日中天,大批優秀的師資和生源集中在學校。一時間,東南大學名師薈萃,俊彥雲集,學人皆以受聘南高師、東大為榮。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國立東南大學(圖源:網絡)

不過隨後發生的“易長風潮”(北洋政府國務會議決定免去郭秉文校長職務,任命胡敦復為校長,這引發了校內“擁郭派”與“擁胡派”、東大校董會與教育部的激烈爭鬥)卻使得國立東南大學元氣大傷,風潮雖然平息了下去,但是各種矛盾、派系爭鬥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並不斷積壓醞釀。

從三江師範學堂到國立東南大學成立,這一段路程可以說是異常坎坷,但對於當時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而言,卻又是再為平常不過了。儘管出身高貴,經費卻總是捉襟見肘,東大就曾因為經費困難而將工科劃出組建成立河海工程大學。管中窺豹,中國其他的百年名校,其早年經歷何嘗不是如此。國家遭受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穩定,要辦好教育事業,在積貧積弱的戰亂環境中,其中困難可想而知。因此,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大學生學習不刻苦是犯法的

02

茁壯成長(1927-1928)

1927年,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1928年,江蘇大學

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

在1927年北伐戰爭中,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南京政權為提高自身威望,以及首都南京在全國的地位,決定整合原國立東南大學、河海工程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以及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等江蘇境內專科以上的9所公立學校。將他們合併,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因南京為北伐軍攻克的第四座歷史文化名城,而得“第四”。

因為中山大學不止一處,不易辨記,所以出現了將投往甲中山大學的函件誤投到了乙中山大學的失誤。今後若都稱第X中山大學,豈不更加混亂,因此教育行政主事就醞釀著改校名。

但是國民政府大學院的人也不知道是如何想的,下命令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成江蘇大學,大概覺得叫江蘇大學更氣派一些。該決定遭到了學校全體上下的一致反對,

“江蘇大學”的校牌只勉強掛了40天,就被存放在了學生會,永不懸掛。

學校和大學院就這樣死磕著,一面是學生,血氣方剛,就是不同意改名“江蘇大學”。一面是政府部門,下出去的命令怎麼還能夠收回呢。但總這樣對峙也不是回事,於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遂做出決定,改“江蘇大學”為“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國立中央大學(圖源:網絡)

自此國立中央大學集中了江蘇乃至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學。

03

耀眼的璀璨明珠(1928-1945)

國立中央大學為中國教育事業皇冠上一顆璀璨明珠,並不是謬讚,是有著充分的依據。這個時候的中央大學也不用低調,因為自己就是全國高校的大哥大,低調的話怎麼做大哥。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國立中央大學(圖源:網絡)

在中國全面抗戰之前,校長郭秉文就瞄準了在美國成立的中國科學社,先將社長任鴻雋和所有發起人全部拉來學校,待若上賓。又鼎力支持將中國科學社大本營遷往國內,安扎在學校,由此吸引了源源不斷的留學生前來。

北京大學教授梁和鈞在其《記北大(東大附)》一文中就有點睛之筆:“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國立東南大學)以科學名世。然東大的文史哲教授,實不亞於北大。”

在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在往西部跌跌撞撞遷移。以西南聯大為例,遷徙距離最遠,先是搬到長沙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日軍進攻,長沙不保,遂遷到昆明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過程一波三折不算,還損失慘重,師生總數只有原來的1/4,圖書儀器丟的丟,破的破,在缺乏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師生花了68天從長沙走到了昆明,尤為艱苦。

對於中央大學來說,校長羅家倫對戰爭發展作了充分的預估,各方面調動資源。畢竟是親生的,政府要啥給啥。因此中央大學是當時西遷學校中準備最充分,考察最詳細,遷的最早,搬的最徹底,損失最小的學校。以租船的方式,一口氣就將師生、圖書設備和其他財產送到了四川。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羅家倫(圖源:網絡)

學校西遷重慶的九年期間,不僅沒有因為戰爭削減其發展,反而贏得了重要發展契機。拿院系設置來說,短時間內學校設有7院38系,而西南聯大隻有5院26系。國民政府對中央大學扶持力度也大於其他高校,大量的文化名人、教育機構、科研院所也雲集重慶,更加增強了中央大學濃厚的學術文化環境。

拿學生質量來說,1940到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學業競賽,第一屆競賽中央大學有18名學生獲獎,西南聯大有3名學生獲獎。第二屆競賽中央大學有14名學生獲獎,西南聯大無學生獲獎。1943年的教育部自費留學考試,錄取329人中有62人是中央大學畢業,佔總數的1/5。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的中央大學畢業生與校長吳有訓合影(圖源:網絡)

拿專家學者來說,有學者統計了中國877名具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有115名畢業於中央大學,高居首位。此外,中央大學在1940年建設了中國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基地;擁有全國1/3的“部聘教授”;培養的學生中有19名院士,4位兩彈一星元勳,五星紅旗的設計者。

在1948年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超過日本東京大學,位居亞洲第一位。雖然該排名在網上存在一些爭議,但不容否認的是,中央大學在亞洲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中央大學高調的如此突出,與當時政權的支持不無關係。而當1949年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新中國建都北京,中央大學不只失去“首都大學”的光環,更是因為其與國民黨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受到嚴重質疑乃至壓抑。

04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1952-1953)

1949年8月,國立南京大學。

1949年10月,南京大學。

可以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當年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合併了全江蘇最優質的大學資源。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則從全國最優質的綜合性大學,被拆的七零八落。

1、工學院獨立,組建成立南京工學院,後改名為東南大學。

2、師範學院獨立,組建成立南京師範學院,後改名為南京師範大學。

3、農學院劃出合併,組建成立南京農學院,後改名為南京農業大學。

4、工學院水利系與其他院校水利系合併,組建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後改名為河海大學。

5、農學院森林系劃出合併,組建成立南京林學院,後改名為南京林業大學。

6、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劃出合併,組建成立華東航空學院,後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再後更名為西北工業大學。

7、醫學院改變建制,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再後併入第四軍醫大學。

8、文學院哲學系併入北大哲學系;法學院法律、政治兩系併入華東政治學院;經濟系併入復旦大學。

同年,南京大學與金陵大學合併,仍稱南京大學,現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即為金陵大學舊址。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國立中央大學與金陵大學(拍攝:不院長)

從唯結果論來看,一所曾經設有37個系的綜合性大學,調整後,變成以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為主,僅剩13個系的大學。被拆成這樣,就像一個家產散盡的沒落貴族,還如何高調的起來,那麼該低調的時候就得低調。

從另一個角度講,從中央大學分離出來的9所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南大學和江蘇大學。如今已經成為南京高校教育的實力擔當,足以和北上廣比較。東大是“建築老八校”,這名號拿出來沉甸甸;南師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河海大學校名由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等等。

當你去這9所高校的時候,會發現每所高校內都有一座鼎,這正是2002年中央大學百年華誕之際,江蘇省政府特意贈送給9所高校以示紀念。聽說,集齊了九鼎照片之後,便可以召喚神龍。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南京大學鼎(拍攝:不院長)

05

繼往開來(1978-至今)

現在,南京大學作為國家211、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以豪邁的氣概向國際化方向邁進。不過,當年在“七五”計劃期間,也曾因為沒有入選國家重點投資的五所高校而情緒波動。

但無論如何,你得承認,這是一所積極進取、專心做學問的高校,論兩院院士,自恢復高考制度後南京大學培養的最多;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自1994年來南京大學最多;論SCI收錄論文數,南京大學連續七年位居中國大陸高校榜首;論論文被引數,南京大學連續八年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一。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南京大學尚樸路、志學路(拍攝:不院長)

說到SCI收錄論文,真是讓無數高校老師又愛又恨。但又不得不說,南京大學首開將SCI引入學術評價體系,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京大學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從排不到中國高校的前十名,到與清華、北大齊名,很大程度歸功於此。

不過這也是一所可愛的學校,火熱的雙十一光棍節就起源於南大,並制定了一部專業並被爭相模仿的《南京大學表白條例》;生態環境極優,常常會因為奔跑的野豬、狐狸上熱搜;自黑與被黑不斷。

南京大學:高調地宣稱自己低調

她曾站在亞洲第一的神壇上,也曾因派系鬥爭嚴重,辦學質量下降,面臨誠樸有餘而雄偉不足的批評。但這些都不要緊,她曾經擁有過無與倫比的輝煌,而今也在中國教育中拔得頭籌。

風風雨雨,一百一十六載過去,她所經歷的一切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是是非非,如大浪淘沙一樣,隨他而去。只有辦好教育事業,培育優秀人才,才是永恆的。

正如南大校歌中所唱道: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上天將教育恩澤人間,我們所走過的道路無窮無盡,但衷心祝願,我們熱愛的這份事業,像初升的太陽一樣,照耀長空。

本文轉載學術志分享,如原作者如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短時間內予以處理,敬請聯繫010-828631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