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希臘“入群” 中國理念讓老歐洲“心動”

亞太日報、亞時特約評論員 董一凡

隨著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走進了第七個年頭,在剛剛結束的中東歐合作“16+1”杜布羅夫斯克領導人會晤上,不僅與會國在各領域互利合作進一步促進落實,機制框架的四梁八柱繼續完善,同時也迎來“16+1”合作機制的新突破——位於歐洲東南端的希臘加入了“16+1”,成為該合作創設以來的首次擴員。希臘的加入將使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外延和內涵進一步豐富,同時也顯示著,即將成為“17+1”的中國中東歐合作對東南歐地區國傢俱備真正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同時也證明其與整個歐盟的發展相互提振、促進和交融的趨勢。

希臘“入群” 中國理念讓老歐洲“心動”

客觀而言,希臘融入中國-中東歐合作具備其內在的合理邏輯。作為坐落於歐洲大陸東南一隅的希臘,是愛琴海、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三海交匯的要衝,也是歐洲腹地、巴爾幹半島與西亞北非世界之間的十字路口,從歷史上到今天一直是東西方經貿、交通和文明的交流融聚之地,在歐亞聯通的大格局中具有非凡的地緣經濟意義。因此,融入區域經濟合作和歐亞互聯互通對於希臘的國家發展而言頗為重要。

但從現實來說,希臘的地緣優勢卻並非充分“變現”為經濟紅利。希臘在海上與意大利和塞浦路斯隔海相望,陸路上與中東歐的歐盟成員國之間相隔五個西巴爾幹國家,這些客觀條件上均不利於其與歐盟的單一市場和臨近的中東歐國家在經濟上相融相通,而成為其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其目前最大的海運物流業的明珠——比雷埃夫斯港,也亟待與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鐵路網相連接,以正式打造成中歐陸海快線,最大化發揮比港作為歐洲航運新樞紐和歐洲腹地新門戶的作用,而這一規劃的相關跨國機制協調、基礎設施升級和物流資源整合,則恰恰需要通過“16+1”機制吸收新成員,補齊中國-中東歐區域合作上在巴爾幹半島的最後一塊拼圖來完成。

希臘“入群” 中國理念讓老歐洲“心動”

事實上,希臘對於中國-中東歐合作心生嚮往早已有之,從2016年起,希臘即作為觀察員國參加“16+1”領導人會晤,而今年杜布羅夫斯克領導人會晤,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更是以觀察員國首腦的身份與會,顯示了希臘方面對於藉助該機制融入地區發展的積極意願。齊普拉斯總理也在致辭中對中國中東歐合作寄予厚望,指出在全球和地區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方應攜手走出危機,共同夯實促進地區與全球發展的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希臘的加入也對“16+1”合作本身發展起到的巨大促進作用。一方面,希臘在經濟、人文、政治、宗教等領域與巴爾幹半島傳統聯繫緊密,該國也認為其對巴爾幹國家的和平、發展和穩定負有重要責任,同時將該地區的穩定發展視作周邊環境的重要事務。希臘的加入,將成為巴爾幹乃至中東歐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近年來希臘和北馬其頓共和國協商解決困擾兩國多年的國名問題,就是希臘為地區穩定做出的重要貢獻。而希臘此次加入“16+1”,也是“帶著項目而來”,其期待將雅典到布達佩斯的鐵路項目得到“16+1”參與國的支持,與比港一道打通巴爾幹半島到中歐地區的經濟血脈,助力區域互聯互通,促進地區國家“借船出海”及外部商品、服務和投資走進去的雙向聯通,實現合作共贏。

希臘“入群” 中國理念讓老歐洲“心動”

另外一方面,希臘的加入不僅是中東歐片意外國家的首次參與,也是第一個加盟該機制的“老歐洲”國家,讓“16+1”的歐盟成員國增加到12個,與歐盟兼容並序也更進一步。希臘作為“老歐洲”國家的加入,有助於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注入更多的“歐盟規範”,令相關項目與歐盟的規則、標準在參與國國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接和融合,回應外界對相關合作的關切。齊普拉斯總理也表示,希臘有意在“充分尊重歐盟相關規則和程序的基礎上”與各參與國在“16+1”框架下開展合作,顯示了中國中東歐合作與歐盟發展、穩定及規則之間具備包容共濟、相互促進的關係。而中東歐國家也對希臘的到來視作“16+1”深入發展的標誌。正如斯洛文尼亞總理馬裡安·沙雷茨所言,希臘成為“16+1”正式成員將為該機制的發展帶來更廣闊的前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6+1”的共贏魅力和開放包容正在吸引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國家,搭乘發展快車,謀求聯通機遇。從最近的意大利和盧森堡分別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到今天希臘正式成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成員國,互聯互通、共商共建、發展互惠作為順應時代潮流的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老歐洲”國家接受。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