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北有哪些历史名人?

大侃历史


河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根据《书·舜典》记载,舜帝时划分十二州,“幽州”和“冀州”各自占据今天河北之地的一部分。后来,商王祖乙曾将商朝的都城迁到过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周朝推行分封制,这里又成为了邢国和燕国的领地。时至今日,河北已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长达四千年的故事。在这四千年里,河北产生了许多的英雄人物,那么,河北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说到河北的历史名人,笔者当先想到的便是三国时期这里人才的井喷,那么,笔者就姑且以三国时期河北的人才为例,聊聊三国时的河北名人。首先,著名的汉昭烈帝刘备就是河北人,《三国志》中说,他是“涿郡涿县人”,涿郡是汉高祖时所设,其治所便是涿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涿州市。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刘胜之子刘贞被封陆城亭侯,封地就在涿郡。元鼎五年(公元前112)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借口列侯们送上的金子纯度不够而夺去了他们的爵位,史称“酎金夺爵”。刘贞也在被罢免之列,于是刘贞的后人变成了平民,索性就定居在了涿郡。

刘备帐下的悍将张飞也是涿郡人,《三国志》记载道:“少与关羽俱事先主。”刘备刚刚起兵,身边就恰好有关羽、张飞辅佐,可以说是相当幸运了。张飞伴随着刘备南征北战、颠沛流离,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官至右将军,死后追封桓侯。

此外,刘备帐下另一位重要将领,赵云也是河北人氏。在民间,赵云往往伴随着“常山赵子龙”的名号,他的故乡在常山真定,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秦始皇征服赵国后,设置了恒山郡,治所在东垣县,位于今天石家庄市的东部。到了汉朝,因为汉文帝名叫刘恒,为了避讳,恒山郡改名为常山郡。

河北出身的赵云,先是效力于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派遣刘备抵挡袁绍,赵云协同征战,被刘备的人格魅力吸引,于是“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后来赵云救幼主刘禅及其母甘夫人于乱军之中,又跟随诸葛亮从荆州协助刘备平定益州。诸葛亮北伐时,赵云是五虎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了,不过,诸葛亮北伐的第二年,赵云也去世。

还有便是袁绍手下著名的“河北四庭柱”,即张郃、高览、颜良、文丑,他们都是河北本地的优秀将领,武勇过人。我们说说最为知名的张郃,他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刘备、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都督夏侯渊被斩杀,而刘备听说后,却说:“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在刘备眼里,值得忌惮的不是总领兵马夏侯渊,而是张郃。后来,郭淮等将领推荐张郃做了主帅,负责讨蜀事务,他曾在街亭大破马谡,最终位列左将军,多次随军征战。太和五年(231),他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


邓海春


河北省地处一马平川、富饶肥沃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等地貌,地跨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河北在上古时期属于九州之一的冀州,周朝时河北处于燕国的腹地,河北邯郸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河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名人辈出。河北历史上涌现了乐毅、扁鹊、董仲舒、祖冲之、郦道元、贾岛、刘备、赵云、魏征、李牧、郭守敬、纪晓岚、张之洞、董存瑞等英雄人物。




①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②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③董仲舒,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④祖冲之,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⑤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郦道元撰有《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⑥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贾岛著有诗文集《长江集》。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灵机一动,写出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韩愈骑马遇到他说推字改为敲字更生动,这就是推敲的典故。



⑦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⑧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但不久之后追随刘备,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⑨魏征: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代表作《谏太宗十思疏》流传千古。魏征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⑩李牧:牧:河北邢台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 “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⑪郭守敬:河北邢台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4]。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⑫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⑬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河北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⑭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