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乾隆退位後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神奇巴馬


答案:

乾隆退位之後舉辦的千叟宴,因為這個時乾隆本身的年齡已經到85歲高齡了,所以不可以請一些太年輕的,如果三四十歲就來,那不跟老人帶孩子一樣嗎?這個時候請來的老人絕大多數都是70歲往上,甚至還來了一位141歲的老人,當然至於這一點,咱們暫且保留懷疑態度。在古代沒有咱們現在的交通便利,大老遠的來了吃頓飯,再讓人家大老遠地趕回去,折騰一圈,一般的老人也就受夠了。

事件回顧

首先這個千叟宴它的意圖是好的,畢竟乾隆皇帝年齡也挺大的了,而且剛剛退位,需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影響力,更要命的是如果來的老人多一些,還能滿足一下皇帝的虛榮心。

於是乾隆皇帝把這件事情運作得非常好,而且他認為非常的有序,當時有序到什麼地步呢?所有的老人按部就班,每吃一口飯都是統一規劃的。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個千叟宴舉辦的日期是在寒冬臘月,而且這些老人身邊沒有火盆烤暖。

更要命的是,因為千叟宴的流程非常的繁瑣,往往一份菜就需要來回左右的傳,真正遞到老人身邊的時候就已經涼了。

在大冬天裡面吃涼飯,後果是什麼?我不用多說了吧。

所以這些老人吃完之後,有一部分老人上吐下瀉,渾身不自在,而另一部分老人連回到自己的居住之地都沒有回過去,就直接掛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首先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很多老人和自己一起吃飯,來滿足自己十全十美的滿足心。

為什麼很多老人和自己一起吃飯,就能夠顯示出自己很偉大呢?

因為在古代來看一個王朝是否是巔峰盛世的話只有兩大標準,第1個標準是人口問題,人口越多往往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越強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封建王朝的皇帝都鼓勵大家結婚生子,流浪漢趕緊去討個老婆。

與此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老人越多,老人的日子過得越幸福,將來就可以在史書上寫上那一筆:有這樣的皇帝,這樣的臣子可真是國家的幸事啊。

乾隆的虛榮心滿足了,但老人的生命可能保不住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乾隆退位當了太上皇后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有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那當然不是被乾隆毒死的,不過去世的原因跟“千叟宴”還是有些關係。

清朝有兩位皇帝在位時間在中國歷史是數一數二,因為活的夠久,國家管理的也不錯,大家都稱之為“康乾盛世”,康熙在8歲幼齡登基,是滿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14歲親政,兩年後就幹掉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侵略軍保衛雅克薩,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要過60歲壽誕了,他覺得自己在位時間這麼久,又幹的這麼好,該舉辦一場盛會來慶祝一下,就決定請65歲以上的老人到京城來聚宴,地點選在暢春園,且官民不論,均可按時到暢春園赴宴,而諸皇子、皇孫、宗室子孫年在10歲以上、20歲以下的人都要出來給赴宴的老人敬酒、分發食品,扶80歲以上的老人到康熙面前飲酒,以示恩寵。


康熙舉辦千叟宴的初衷絕對是好的,一是旨在踐行孝德,二是與民同樂,參加宴會的老人不分滿漢官民,人數總數多達六到七千人,其盛況在當時傳為佳話,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舉辦地點在乾清宮,12歲的弘曆作為皇孫參加了這次盛會,宏大的場面給小弘曆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以祖父為榜樣的弘曆在後來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最久的皇帝,乾隆第一次舉辦千叟宴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75歲的乾隆喜添五世元孫,加上四海承平日久,乾隆就想著也搞個千叟宴盛會來表示其皇恩浩蕩,數千人在乾清宮共聚一堂,這些人有皇親國戚、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第二次舉辦千叟宴是在嘉慶元年(1796年),此時身為太上皇的乾隆已經86歲,這次舉辦千叟宴的規矩是最低年齡要70歲,畢竟乾隆都86歲了,60歲的老人在他面前就是小孩子,這次乾隆向全國邀請了5000名老人,來參加宴會的有3056人,這場盛會結束後,卻有多位老人接連過世,這是有幾個原因的。

第一,首先要說到老人的年齡,當時參加宴會的老人最小年齡是70歲,最年老的是106歲的熊國沛,在當時,70歲都可以算得上壽數挺高的了,其實在現代,70歲也能算的上高壽,人年紀越大,身體的毛病自然就多,那些八、九十更是高壽,可以說來赴宴的老人年齡太老了。


第二就是舟車勞頓,很多老人並不是京城本地的,古代路途遙遠的基本上都要走個十天半個月甚至月餘的,當時的路況和現在根本沒得比,老人家坐在車上長途跋涉一路顛簸,對身體可是個大考驗,其實別說老年人,那些身體弱點的年輕人很多在路上染上病而死也不在少數,就是因為舟車勞頓讓身體機能下降,很容易染上風寒,沒挺過來死在客棧的都有,何況在參加完宴會後又得長途跋涉一路顛簸的回家,對老人真的是一種折騰,個別人在經過這一番折騰後扛不住生病去世。

第三個就不得不說北京的天氣,當時是正月初四,這在北京還是天寒地凍時節,在北方的老人習慣了寒冷倒還好,那些南方的老人可不怎麼抗凍,因為天氣寒冷加上人數眾多,難免有些菜變冷,而且這些老人一生難得見到皇帝,也難得能遇到這種豪宴,看到皇家貢品酒水和佳餚,基本上是大快朵頤狼吞虎飲,這暴飲暴食加上吃了些冷食,腸胃可受不了,因此生病也實屬正常。


雖然說有些老人在參加完千叟宴後受不了這些折騰而過世,不過他們還是很樂意來參加千叟宴,因為參加千叟宴就意味著被皇帝接見,是很高的榮譽,家人和朋友也會倍感榮耀,所以遠在安徽的106歲老人熊國沛在接到邀請後,由家人攙扶著坐上去往北京的馬車,在喝到太上皇親賜的御酒後,還得到了一頂六品頂戴,那些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也都得到了七品頂戴,這個是朝廷的敬老之意,可以說千叟宴的初衷是好的,只不過一些老人因為上述原因在參加御膳後接連過世,當然不是乾隆的本意!


歷史紅塵


這個題目真搞笑!

我想起一個笑話來:

說是一夥人去山裡採蘑菇,然後想煮著吃,又擔心有毒,於是煮好了後先給一條狗吃了,然後觀察這條狗有沒有事。

觀察了一會兒,發現狗沒死,於是放心大膽的吃了,剛剛吃完,就看到一個人大喊著跑過來,說著狗死了……

一夥人聽完,忙不迭地跑醫院催吐、洗胃,折騰了半天,回來再看,原來狗被汽車撞死了。

再回過頭來看這個題目:

乾隆退位後舉辦“千叟宴”,為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壽星接連去世?

這就是玩文字遊戲,讓人覺得問題是出在千叟宴的飯菜上,也稱御膳,吃了御膳後,老壽星們接連去世。

他們不吃御膳,難道就不會接連去世了?

所以,這個題目問的就有問題,就像問怎麼活到一百歲,答案是每天喝一杯牛奶,連續喝100年,保你能活到一百歲。

難道是牛奶的功效?

半途死了,怪牛奶沒有喝夠?

那麼為什麼乾隆帝辦千叟宴,回頭卻吃死了不少老壽星呢?

其實很簡單,乾隆帝本身活的歲數就大,他退位之後都八十多歲了,舉辦千叟宴,基本上都是跟他歲數差不多的老人,這個年齡的老人,本身抵抗力就差。

舟車勞頓,不辭辛苦,千里迢迢跑到京城,吃什麼千叟宴,先不說會不會死在路上,就單說北京的冬天,那是相當寒冷,有幾個能受得了?

按照史書記載,之前的千叟宴菜都涼了,老人吃了生病拉肚子,乾隆帝退位後的那次是吃的小火鍋。

七八老十的人了,吃的是火鍋,還能吃到一輩子都很難吃到的各種肉類,本身就不怎麼好消化,況且一群老頭還會搶著吃,甚至都煮不熟就搶沒了。不信的話,就去刷刷小視頻,看看老人們吃大席是怎麼搶菜的,毀你三觀。

本身能見到皇帝就很激動,又碰到這麼多好吃的,暴飲暴食,再加上北京天氣很冷,一場宴席持續時間又長,本身趕路就沒休息好,又這麼一折騰,不死也得掉層皮。

本身這個千叟宴,離得近的老人可以一試,遠的就別去了,搞不好命就丟在那裡了。

但是說到底,並不是說乾隆帝組織千叟宴是壞事,這是好事,值得提倡,只不過在過去那種交通環境下,並不值得提倡,至少對國內長壽老人的增長沒起到好作用,反而降低了長壽老人的數量。

不過,都活到七八十了,能一睹皇上真容,說不定還能得到皇上的敬酒,還能吃頓好的,對於封建君主制觀念薰陶下的老人們,也算是一種圓滿。

要放到現在,得,您還是把費用折算成錢,打我卡上吧,飯,就不去吃了……


楊角風發作


我有一個老前輩講過一個故事。那是在三四十年前,他們一幫子人修黃河。那時生活水平很差,住的是透風漏雨的大棚,吃的是白水煮白菜加玉米麵窩窩頭。有一次有官員視察,晚飯菜裡放了點肥肉至使菜湯表面漂著一層油。我的這個前輩趁無人時偷偷的把菜表面的油都撇出來共兩大碗,如賊般優雅的獨吞入腹。真是爽哉哉!至夜,被窩裡突覺肚疼腹墜、菊不能鎖,揮被暴起飛奔棚外。一路之上只覺得菊花大開,從床上到棚外一溜的稀屎和豬油……這前輩回家躺了一月方能正常運作菊花。這夥被乾隆宴請的壽星們不是此原因那就是有可能被下毒再或者是吃撐啦!


敗事老大


“千叟宴”最是康熙皇帝開始舉辦的,康熙舉辦了兩次,乾隆卻舉辦了三次。康熙61年的那次“千叟宴”,乾隆參加了,他才12歲。那種君臣同樂、盛大豪華的場面,對乾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乾隆最崇拜的人,就是其祖父康熙帝。到乾隆繼位之後,中學習他爺爺的好榜樣,竟然舉辦了三次“千叟宴”。乾隆退位的“千叟宴”,雖然高大上的君臣同樂,用膳後卻造成了多位老人去世的悲劇。這是為什麼呢?



小姐姐史海遊弋,思忖再三,恍然大悟,歸納原因如下。

第一、老人的年齡太老了。

在1796年的春節,乾隆皇帝決定喜上加喜,自己退居二線,將皇位禪讓給了15阿哥顒琰。他就是嘉慶皇帝,他這個皇帝跟別的皇帝不一樣,不讓兄弟們避諱,竟然自己避諱了。大年初四乾隆皇帝決定舉行“千叟宴”,這年乾隆已經有85歲的高齡。乾隆皇帝為了避免代溝,一改以往60歲以上才能赴約,規定只有70歲以上的德高望重的臣民才有資格入選。乾隆皇帝向全國邀請了5000名老人,卻只有3056人赴約。最小的70歲,最大的106歲,他叫熊國沛。



第二、北京的冬天太冷了。

1796年2月9日即農曆的大年初一,顒琰繼位,是為清仁宗嘉慶皇帝。因為這年的2月19日才立春,而“千叟宴”這天正是2月13日,這時候雖然不是三九天,剛剛過年還沒立春,正是大寒的時候,夠冷的了。北方老人尚且怕冷,而南方的老人就更不抗凍了。

第三、長途跋涉太累了。



因為乾隆皇帝詔請,全國德高望重的70歲以上的老人前來赴宴。不少老人千里迢迢,歷經月餘,舟車勞頓。更有甚者途中會遇到各種意外,比如生病、受傷遇到壞人等等。而且他們可不是跑一趟,千叟宴結束後,他們還要駕馬車一路狂奔往家趕,甚至有的還需要船。這種風塵僕僕趕來趕去,不要說古代老年人了,就是今天的年輕人也會感到非常的疲憊的。年輕人疲憊休息一下就會好,而老人可能就要生病了,個別人甚至會發生不幸。

第四、繁文縟節太折騰了。



千叟宴不僅講究排場,而且還更講究朝儀。連三叩九拜都得“好事成雙”,要知道那個時期可是太上皇和皇帝都在呢。哪個皇帝不拜都不行啊。這些老胳膊老腿兒,那能經得起這麼大的折騰啊。致仕的老臣他們平時很少運動,而鄉紳也大多養尊處優。而且他們可不像還珠格格里面的趙薇,有貴的容易那個東西。

第五、情緒激動太意外了。

受邀的老臣和鄉紳們,從聽到喜訊非常激動了。要知道這些老城和鄉村們,有很多人是一輩子都沒進過宮,更不要說見過皇帝了。想想都興奮,想想都激動。一般而言,老人們的心臟不是特別的好。

在路上鞍馬勞頓的時候想到這些也是很激動的。其實除了激動開心外,還有一些緊張的心情,你比如三跪九拜不太熟悉。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眼神不好,耳朵聽力不好,擔心自己會發生什麼誤會,從而導致滅頂之災。小心翼翼的緊張和激動開心激動的心情交織在一起,很容易導致心臟病突發等一些不可預測的病症。

第六、暴飲暴食太開心了。



他們受到太上皇和皇帝的恩寵,參加各種有趣的娛樂活動,像吟詩作對,談笑逗樂。那些老臣鄉紳們也就逐漸放開了。自然少不了大吃大喝,因為天氣寒冷,加上老人眾,他們所吃的飯菜不免會著涼。拌菜有些涼,又暴飲暴食,這些老人們的腸胃是受不了的。是那些飲酒比較多的就更容易誘發疾病,加上他們在返程中的顛簸,更難以預料了。

第七、老人更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小姐姐講史


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9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皇帝之一。而乾隆皇帝在位整整60年之後,選擇退居二線做了太上皇,將大清王朝的皇位讓給了自己指定的接班人十五子嘉慶皇帝。


但是乾隆皇帝卻是表面上文章做的十分漂亮,但是暗中依然掌握著整個大清王朝的運轉和最高權力。年輕的嘉慶皇帝不得不作著這個名不副實的皇帝。

乾隆皇帝當太上皇的第一年,也就是乾隆皇帝85週歲那年。回想起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曾經在61歲時舉辦千叟宴,宴請天下所有的古稀老人齊聚北京,與康熙皇帝和在京的退休官員一同飲酒作樂,這給小小的乾隆皇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因此乾隆皇帝在當上太上皇之後便開始著手效仿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再次舉辦千叟宴。



然而乾隆皇帝卻不知許多古稀老人並沒有那個福分去消受來自皇帝的恩寵,去參加這樣一場盛大的宴會。畢竟在交通不算髮達的古代時期,這些古稀老人為了參加這場由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勢必要舟馬勞頓數十日乃至於數月才能抵達北京。


再加上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時天氣依然寒冷,尤其是許多南方的老人一生沒有離開過溫暖的南方,而因為參加千叟宴不得不去北京。因此許多老人參加千叟宴並沒有真正的感覺到幸福!反而因為參加這次宴席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回到家中不久之後便辭世!

而且這些老人在參加宴會的過程中也吃不到一口熱飯,因為當時的人參加宴會的人數過多並且形式過於冗長!等到菜全部上席並且聽完乾隆皇帝的訓話之後,許多菜早已經涼了,但是這些老人卻不得不喝著御酒就著冷菜下肚!這樣的冷菜下肚恐怕不生病才怪。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自詡為十全老人。卻不知他一生做過的許多事情都與民有害無益。同時也親手葬送了其祖父康熙皇帝和父親雍正皇帝開創的盛世局面。


珞珈山的貓


好多年前,在天涯有一個搞笑的帖子,一個人在那裡嚎叫說他爺爺大清沒有飢餓而死,民國沒有飢餓而死,偏偏建國後他爺爺死了。

引得眾人一片唏噓。下面討論的帖子一大堆。

後來,一個人問道:“請問,您爺爺多少歲死的?”

回答說:“86歲,馬上就快過87歲生日了,可憐吶!......。云云”

下面一片寂然,然後有大神貼了一句:

智商檢測貼!

關於此問題,大家散了吧!不要暴露了智商。


葭明通半瓶歷史


第一個舉辦千叟宴的不是乾隆,而是康熙。

當年,康熙為了紀念60歲生日,邀請了全國的老壽星一起參加生日派對,他下令只要年滿65歲的老人,不論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赴京參加,並且,管吃管喝管住,來回路費全額報銷。


到了來年三月,千叟宴開始了,飯桌從皇宮門口,一直延伸到了暢春園,場面非常壯觀。

後來,到了康熙臨近七十歲,又舉辦了第二場千叟宴,不過沒過多久,康熙就死了,最終沒能活過七十。

乾隆是個自信過頭,有些完美主義的人,什麼都想拿個第一,GDP全球第一,人口全球第一,《四庫全書》中國第一,寫的詩文產量世界第一……

為了向爺爺康熙看齊,乾隆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75歲的時候,當時恰好五世孫子出生了,乾隆一高興,就舉辦了千叟宴,這次要求60歲以上都可以報名參加。


第二次是在乾隆讓位給嘉慶,當了太上皇三天之後,當時,乾隆當了太上皇,心裡千頭萬緒,感慨萬千,他想趁著自己還能動彈,準備搞最後一次千叟宴。

不過這次,乾隆規定必須年滿70歲才能參加,當然啦,此時的乾隆都85歲了,70歲的老頭比他還差一代人呢。

乾隆還將老人分為好幾個層級,年齡越大的,可以離的乾隆最近,年齡越小的,離乾隆越遠。倘若年齡超過90歲,還可以與一品大臣一同吃飯,可以喝到御賜美酒,而且還可以獲封七品的品級,相當於縣長的級別。這真是莫大的榮幸了!


然而,千叟宴結束之後,許多老人莫名的死去了,甚至有人說乾隆在酒食中下了慢性毒藥,真的是這樣嗎?

這屬於典型栽贓陷害潑髒水了,這些老頭又沒有得罪過乾隆,乾隆幹嘛害他們呀!

這些老人之所以陸續死去,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人們年齡畢竟大了,身子骨不行了,隨時都可能壽終正寢,突然死掉了純屬正常。

第二,路太遠。老人們不都是北京人,有的大老遠來的,有坐馬車的,有步行的,那時候又沒有柏油馬路,崎嶇難行,有的老人忍受不了旅途顛簸,就死在了途中。


第三,北京天冷。北京冬天那是分外的冷,最冷的時候零下二十多度,這樣的溫度對於南方來的老人,簡直是無法忍受,加之由暖到冷,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有許多老人就是突發腦梗去世了。

第四,老激動了。當時的乾隆,那是神一般的存在,這些老人見到了乾隆,一個個激動的熱淚盈眶,心潮澎湃的,這一激動,心跳加速,加之天氣寒冷,極易導致心臟病突發,有些老人就這樣死掉了。

不過,對於這些死掉的老人來說,能與皇帝共進晚餐,就算死了也值了!


一半秋色


1796年的大年初一,乾隆退居二線,成了太上皇,他把皇位禪讓給了他的第15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此時85歲的乾隆,在正月初,他又舉辦了他有生之年的第3次千叟宴。這一次,乾隆提高了參加千叟宴的老人的年齡,從60歲提高到了70歲,因為他已經80多歲,讓參加的老人的年齡儘量和他的年齡相接近一些,這樣可能更有共同語言吧。



乾隆向全國70歲以上的5000個老人發出了邀請函。接到邀請函的老人立即想辦法到京城,到達京城的只有3000多人,半路上有1000多名老人生病去世了。而參加完千叟宴之後,回家的途中又有1000多名老人去世了。

那麼為什麼參加完乾隆的千叟宴之後,有那麼多老人會去世呢?

一、路途太遙遠了,老人年齡太大,經不起顛簸。

全國各地的5000名老人接到了乾隆的邀請函,那就是聖旨啊,必須去參加。於是,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征程。有的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中間可能要坐車,有時候還要步行,有時候還要坐船。古時候交通又不發達,要想到達北京城,可能要走上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對有些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來說,不但旅途非常勞累,而且吃住都會沒有規律,身體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二、室外活動,天太冷了,老人身體素質差,凍感冒了。

這次乾隆舉行千叟宴,選在了正月初三,天還是很冷的,還沒有立春,即使立春以後,還有一個多月的冷天氣呢。

當時候舉行宴會的場所就在室外,一桌又一桌的擺在露天裡,即使裹著厚厚的衣服,老人也會凍得瑟瑟發抖,不凍感冒才怪呢,老人的身體經不起感冒,一感冒說不定就一病不起了。

三、飯菜太涼了,吃的太多,老人腸胃受不了。

在室外,飯菜很快就涼了,大冬天的,老人吃著涼涼的飯菜,肯定非常的不舒服。



而且古時候條件差,老人都沒有見過這麼好的飯菜,即使涼,也會大口大口塊吃,大塊朵頤。但是吃慣了粗糧的老人的腸胃怎麼能受得了呢?腸胃受不了,身體就吃不消了。

四、心情太激動,老人心腦血管受不了。

對這些老人來說,能參加乾隆年間的千叟宴,那是莫大的榮譽。心情是非常的激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見到萬人仰慕的皇上,老人的心臟是砰砰砰地跳啊。

老人年齡大了,經不起激動。一激動心腦血管就受不了。如果在路上激動過了,那麼就會提前掛了。如果在千叟宴上激動過了,就會在宴會上掛了。如果回到家中向家人敘說的時候太激動,那麼回到家就掛了。

五、三拜九叩,儀式太多,老人折騰不了。

乾隆舉辦千叟宴,肯定要有一定的儀式的。老人老胳膊老腿兒的也要給皇上和太上皇行跪拜禮。一跪一起的,地又很硬,膝蓋受不了。

然後,乾隆會講上幾句,嘉慶皇帝會敬酒,一整套程序下來,老人會頭暈暈的,真的受不了。

綜上,參加乾隆千叟宴的老人,在種種的折磨下,不掛了才怪呢。那些沒有掛的,說實話都是身體素質非常好的,心理素質也非常好的老人。

如果像現在這樣,交通這麼發達,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就能夠到達北京,那麼對老人的身體的傷害程度也會降到最低。而且,現在完全可以在室內舉行,那麼就又規避了天氣寒冷這一塊,飯菜涼這一塊。而且回到家的老人還可以進行一些健康保健,那麼,就不會出現那樣的悲劇了。


歷史漫談君


借這個問題來揭秘一下清朝最後一次“千叟宴”的諸多細節。

“千叟宴”在有清一代僅僅舉行過四次。

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這一年是康熙六十大壽,按中國人的習俗,人到甲子之年一定要慶祝,何況當朝皇帝呢,加之康熙主政頗得人心,所以當時便有一些老人不辭辛苦,行程幾十裡、幾百裡乃至上千裡地從四面八方趕到京城,自發地為康熙祝壽。消息傳到宮中,康熙大為欣慰,為了不讓祝壽老人空手而歸,康熙決定在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暢春園舉行盛大的招待會,邀請年齡在65歲以上,現任、退休的滿蒙漢文武官員、兵丁及閒散老人,共2000人,分兩天進行宴請。

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為慶賀大清盛世,在這一年的正月新春,康熙又邀請年齡在65歲以上的滿蒙漢文武官員2000人,在紫禁城乾清宮舉辦了兩天千叟盛宴,席間康熙賦了一首《千叟宴詩》,12歲的乾隆也參加了這次千叟宴。

第三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

這一年乾隆朝有兩件大喜事,一是《四庫全書》編纂告竣,二是乾隆得了五世元孫,加之當時國力比康熙朝更加殷實富足,好大喜功的乾隆便效仿祖父康熙,在乾清宮舉行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千叟宴盛典,入宴人數增加到了3000人。

比起前三次“千叟宴”,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紫禁城皇極殿舉行的那場“千叟宴”,就要用空前絕後來形容了。

因為它是集乾隆禪位、嘉慶即位、元旦節等三項重大國事活動於一身的隆重慶典。

什麼樣的老人可以參加這次“千叟宴”?

根據清宮硃批奏摺內政職官類檔案記載:官員在三品以上滿60歲以上者,三品以下滿65歲者,其餘人員在70歲以上者可入選。


另外還有皇帝親自指定的,例如福建有一位104歲的進士郭鍾嶽,當年乾隆南巡時曾負責在浙江迎鑾送駕,做得既得體又周到,乾隆迴鑾後一直對他念念不忘,於是特意傳旨,郭鍾嶽如精力充沛,尚能行走,即令於本歲內到京預宴。

當然,除了年齡達到要求的老人,各省立有軍功的總兵,為清廷效勞的各類臣工以及各藩屬國使臣,也都受到了邀請。

有一點需要說明,雖然進宮入宴者只有3000人,但入冊受邀者一共有8056人。

“千叟宴”膳桌上都有哪些美酒佳餚?

此次“千叟宴”共設800張膳桌,席位依據入席老人的品位高低分而排列。

據內務府《御茶膳房》檔案記載:大殿內按親王、貝勒、貝子、公、公吉、一二品大臣順序擺放,藩國使臣在大殿廊下,三品官員在丹陛甬路旁,四品以下官員在丹陛左右,拜唐阿、護軍、馬甲以及兵民匠役等在寧壽門外依次排列。

800張膳桌上的菜品、餐具,根據入宴群臣老人的品位高低分成兩等。

一等桌就座的是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藩國使臣。每桌擺放的膳品是:火鍋2個(銀製和錫制各1個)、豬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鹿尾燒鹿肉1盤、煺羊肉烏叉(臀部肉)1盤、葷菜4碗、蒸食壽意1盤、爐食壽意1盤、螺螄盒小菜2份、烏木筋2份。

此等桌就座的是三品至九品官員、蒙古臺吉、頂戴、領催、兵民等。每桌擺放的膳品是:火鍋2個(銀製和錫制各1個)、豬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煺羊肉1份、燒袍肉1盤、蒸食壽意1盤、爐食壽意1盤、螺螄盒小菜2份、烏木筋2份。

酒是皇家御用的玉泉酒,每桌8兩。

“千叟宴”的禮儀是怎樣的?

第一項禮儀是進茶,即“就位進茶”。

御茶膳房大臣先向太上皇、皇帝呈遞上一碗紅奶茶,二人面帶微笑舉杯向大家點頭示意,然後一飲而盡。這時侍衛手捧銀裡椰瓢碗分別為殿內及東西簷下王公大臣倒滿茶水,其餘人等以此類推。

眾人接茶後叩頭行禮謝過皇恩,一飲而盡,飲茶的器皿可以帶回珍藏。

第二項是進酒,即“奉觴上壽”。

此時茶膳房首領二人抬進金龍膳桌一張放在寶座前面,御茶膳房總管首領太監手持黃盤蒸食、爐食、米麵奶子等15種果宴魚貫而入,依次擺好。

之後,群臣眾叟在禮樂中齊刷刷地站立起來,內務府掌儀官手捧爵臺壺卮(zhi)將爵倒滿酒,由進爵大臣跪遞太上皇、皇帝,二人跟進茶時一樣,先微笑,再一飲而盡。

完了,群臣眾叟叩頭行禮。

對於年邁老叟而言,佳餚沒吃上,已經是四跪十三叩了,這樣的繁文縟節確實將他們折騰得不輕。

第三項是進饌,也就是開宴吃飯。

開宴吃飯前,還有一套禮儀。

太上皇、皇上會先招呼一品大臣和年屆90以上的老人到自己御座前舉杯親賜卮酒,這時候老叟們又得下跪謝恩,磕頭行大禮。

接下來,皇子、皇孫、曾孫們領旨為殿內王公大臣等長輩進酒;侍衛們為群臣老叟進酒。

進完酒,就可以正式進食了。

有的朋友說,這時候一些從沒進過宮,沒見過多大世面的老叟一定會大快朵頤,其實看看上面的菜品,再加上莊嚴的氛圍就知道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老叟們一定是喝的涼風比吃的菜多。

參加完千叟宴,為何很多老叟不久就去世了?

原因很簡單,參加這樣一場千叟宴,其實就是遭受各種折騰。對老人而言,千里迢迢的來回是折騰,京城的大冷天是折騰,千叟宴上的繁文縟節是折騰,甚至既激動又要小心翼翼的心情也是一種折騰。

所以說,千叟宴看似是盛世下很有人情味,很講孝道的盛典,但歸根結底是勞民耗資的形象工程。

乾隆爺辦這次“千叟宴”花了多少錢?

3000人的膳食要耗費多少銀兩,咱們在此就不多說了,關鍵是乾隆爺的各種賞賜。

需要說明的是,乾隆爺賞賜的可不是3000人,而是入冊受邀的8000多人。

當時,凡預宴的文武官員,各賞如意一隻並加賜綢緞。兵丁匠役和無職銜人員,70歲者各賞10兩重養老銀牌一面,75歲者賞的是15兩重養老銀牌,80歲是20兩,85歲是25兩,90歲以上是30兩。

除此之外,乾隆爺還諭命在座老者每人賞賜壽杖一隻。壽杖長約188cm,多為黃花梨,手柄為犀牛角,有的木杆上還鑲嵌有銀牌。

還有,內務府造辦處作坊另又趕做了御賞小荷包,數量達4800多個。

關於乾隆爺辦的這最後一次“千叟宴”到底花了多少錢,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乾隆四十九年那次倒是有據可查,那一次至少花了100萬兩白銀。

自乾隆禪位之後,所謂的盛世其實已是虛華,所以從那以後,清朝再也辦不起如此規模盛大的千叟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