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吼叫有毒,别让孩子的童年只记得妈妈的大吼大叫!

吼叫有毒,别让孩子的童年只记得妈妈的大吼大叫!

孩子哭了,所有的妈妈都想要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止住哭声,但是如果你妄图用吼来当成关闭哭声的开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你吼道:“不许哭!”

没用的,孩子的哭声不会停的。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情绪是需要一个释放过程的,哪怕是成年人恐怕都做不到将自己的情绪收放自如,更何况是孩子。

你大吼:“给我闭嘴,再哭就不理你了。”

依旧是没用的,孩子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他注意到了那个重点“不理你了”,“妈妈怎么可以不理我?那太可怕了!”这种可怕的情绪,会让他觉得更伤心。

你怒吼:“我最讨厌哭闹的孩子!”

好吧,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哭得简直伤心到了极致,不仅如此,他会比之前更贴近你。因为,他不愿意被妈妈讨厌,他此时行为和心理的重点全都转移到了“我一定要黏着妈妈,否则就被讨厌了”。

你看,你的吼叫就好像是让孩子中了毒一样,之前的状况非但得不到缓解,反而越发严重了。你吼叫得越厉害,孩子“中毒”越深。

“解毒”的唯一方法,只有你的冷静。

但还是有很多妈妈都难以自控,时不时就会大吼大叫一番,吼叫的当时,妈妈认为自己迫不得已、不得不吼,还自以为孩子会记住为什么吼和吼了他什么。可实际上,孩子并不能理解吼叫的深层含义,我们想要通过吼叫传达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恨铁不成钢的难过,其实他并不能很好地体会。

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新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记忆,是从最直观的图像开始的,因此妈妈大吼大叫的样子,或者说妈妈长期大吼大叫的情境,将会逐渐深刻在他的内心,成为他童年最主要的记忆。

吼叫有毒,别让孩子的童年只记得妈妈的大吼大叫!

一位3年级的小学生在自己作文里写道:

看见我写作业姿势不对,妈妈吼我:“把后背挺直,眼睛离书本那么近,喜欢当近视眼啊!”叫什么叫啊!整栋楼都听见了,我坐直了不就得了。这吼叫太讨厌了!

看见我写作业慢,妈妈又吼:“怎么还没写完?手里玩什么呢?你就是不专心!”什么啊!我手里拿着的是笔盖,哪儿玩了啊!但我也不敢解释,怕她继续吼。这吼叫好烦人!

看见我写完作业没收拾书桌,妈妈还吼:“一个女孩子,桌子跟猪圈似的,天天得我给你收拾!你什么时候长大!”我哪里是没收拾,刚写完作业,还没来得及呢!可我也不敢反对,万一火上浇油了怎么办?太烦了!

同样的话每天我都要听无数次,都听烦了。就算妈妈说得有道理,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能好声好气地说话,就我的妈妈那么严厉,我可不想再听见她的吼叫了!

每天,无数次,吼叫,相信有不少孩子都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共鸣。孩子的态度再明显不过,他讨厌这样的吼叫。

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新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从上面这个小姑娘的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总是眼盯着“别人家孩子”的同时,其实孩子也同样期待着“别人家的妈妈”,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吼叫的厌恶有多么明显。

童年的时光是最美的,童年的记忆应该充满了许多家庭成员间温暖的回忆,这是日后难以复制的珍贵记忆,但其中若是加入了妈妈吼叫的画面,这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中难以被涂抹的灰暗色彩。

对“吼叫之毒”要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与反思。

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就宛如是在照镜子。你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也将如何对待你。所以,你吼叫他,他也将学会吼叫你,不仅如此,他还会用吼叫去对待其他人,去应对所有事。

你注意到了吗?吼叫的毒是这样一点一点发散出去的:

妈妈开始吼叫——释放“毒素”

孩子接收吼叫——不知不觉“中毒”

妈妈持续吼叫——“毒素”不断入侵

孩子学会吼叫——“中毒”已深

童年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深刻影响的,因为童年正是人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学习以至于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重要阶段。

童年,因为单纯,所以更容易接纳与学习,也就对很多事会有更深刻的记忆。就如白纸染墨,一滴便能显眼至极,而且铭刻恒久。

你爱孩子吗?那就想办法让他免于中这“吼叫之毒”吧,给他的童年多留下一些日后想起能笑得灿烂、温暖的回忆吧!

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新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吼叫有毒,别让孩子的童年只记得妈妈的大吼大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