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事件之所以容易传播,一定是在关键时刻发生敏感的事。疫情当下,人们关注疫情的发展,医护人员的付出,社区工作的管控……人们还关注疫情下的师生生活,延期开学线上教学带来的各种喜与忧,尤其关于网课的各种吐槽。随着家长复工,开学日期未定,尽管各级教育部门都在想尽办法引导、指导居家学习,而且还筹备了应有尽有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但是家长的焦虑,孩子的烦躁仍然充斥在各个角落。焦点开始转移到教育,于是关于“名师”胡老师的抄袭事件霸占了“头条”。就单纯这个事件而言,胡老师确实犯错了,即便是论文“引用”还要注明参考资料,作为一个有如此斐然成绩的名师应该是知道的,因为她写过那么多成果。再说引用的内容多少,她应该是清楚的。可是据爆料的王老师称,抄袭两年之久,内容也比较多,而且她投诉无门。好东西谁都喜欢,喜欢想要拥有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借”(引用),标明出处。拥有多少也要考量,可以和原拥有者商量,完全可以和她合著,说不准还可以成就“双剑合璧”的佳话,“南北名师”比翼齐飞!
王老师可能成为中小学论文抄袭的“吹哨人”而成为“名师”。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王老师的成果能被胡老师抄袭,应该是高水平的,至少也是一定范围内的“名师”。
教师这个职业牵涉面很广,社会的关注度本身很高。如果没有职称所累,没有走穴式的“名师”现象而耀眼的光芒乱了教师的眼,没有苛刻,没有责备求全,没有裹挟,老师或许不会被“名师”所累。
“名师”、“名生”、“名校”是谁催生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都撰文呼吁过“不要把教师节变成表彰优秀老师的节日”。
如果没有职称,如果没有评优评先,如果没有一线教师并不专业且含金量不高的做科研……老师可能更加在乎孩子的笑脸。
“名师”到底为了谁,也到底累了谁?
两位老师应该原本都是优秀老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对职业本身都在尽职尽责。总之,做老师的还是要有一些定力,不被裹挟,不为名所累,要守好主业,尽好主责!
閱讀更多 心歸文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