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为什么你总是“开导得了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自己看别人的事往往看的透彻,所以能说一堆大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如果能说服自己的话,压根就不会开始那件事。不到遍体鳞伤的时候是不会回头的。反过来如果看别人的话,就会觉得怎么如此愚蠢之类的。这就是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为什么你总是“开导得了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每个人好比一面镜子和手电筒,照(看)得见别人(优.缺点)却照(看)不见自己的。当亲友困惑或其他原因找到自己倾诉时,自己会用已知的尽力去劝解和帮助。但,等落到自己时有时却怎么也解不开这个心结。只是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它埋进了心底深处,有的埋得深有的埋得浅而已。深的,在一个人时因外界的因素偶尔小小的刺自己一下。从此,让自已更加坚强成熟。浅的,就好比“祥林嫂”一样,经常念唠,时常埋怨甚至受外因而走极端。

我们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角度就是开导者的角度。开导者在面对被开导者的问题时,因为置身事外,保持理智,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较少受到感情和情绪的干扰,可以很顺畅地梳理问题,确实是起到了“开导的了别人”的作用,所谓“旁观者清”。

第二个角度,就是要站在被开导者的角度来看。被开导者思绪混乱,当情感方向积极时,可能会做出比较过激、不切实际的选择,而忽视了很多潜在问题;当情感消极时,就很容易做出低于现实水平的抉择。因此被开导者很难在情绪不平稳的情况下,做出理智的考量和选择,所谓“当局者迷”。

为什么你总是“开导得了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八九,人生路上没有谁会永远处在开导者的地位,此一事你开导了别人,彼一事,也许会是别人开导了你。所以当开导者遇到困惑的时候,因为当局者迷,因为关心则乱,因为渗入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往往丧失了理智,不知所措。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说到底,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不论别人怎么说,说得再多,再有条理,最终还是要自己开导自己。

当我们被某个问题困扰的时候,试着跳出固有的模式,换位思考,置身事外,寻找一条冷静理智的思路。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让自己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困扰我们的问题,理智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开导自己的能力,只是比局外人和旁观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罢了。

为什么你总是“开导得了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作为人与人之间是有着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本能,而对对方的情绪的好坏,了解的了如指掌,所以开导别人上有一定的资料保障

人要有自知之明,当然,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为数不多。

当自己的心负于某一事时,自己往往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能力超群,在开导别人的能力上发挥到极止,而对自己脸上黑点毫无察觉之感,叫做"野猫不知自己脸上的花",把自己的不良言行,包裹的严严实实,对着自己照镜子形象还不错。

总而言之,自己犯的事自己不能看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