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以色列:在宗教的國度過世俗的生活

以色列:在宗教的國度過世俗的生活

特拉維夫街景。供圖/以色列旅遊局

本刊記者/韓永

本文首發於總第867期《中國新聞週刊》

經過10個小時的飛行,海航廣州至特拉維夫首航班機降落時,我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想象層面。這些想象大多與宗教和衝突有關。

進入“聖城”耶路撒冷的第一眼,似乎印證了此前的想象。在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一排排墓地佔滿了一整面山坡,在陽光的照射下白煞煞一片,視覺上非常震撼。如此大規模的墓地堂而皇之地橫在一座城市的市區,彰顯著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在遠處黑頂的聖墓教堂和圓頂清真寺的映襯下,給人一種死亡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的強烈感覺。

按照猶太人的說法,在世界末日來臨時,先知以賽亞會光臨耶路撒冷,埋在這裡的人會最早復活。除了這片猶太人墓地,耶路撒冷市區還有很多片公墓,穆斯林、基督教徒、東正教徒等各有自己的墓地。

接下來的行程似乎強化了宗教的印象。在猶太教著名的哭牆邊,能看到大量身著黑色衣褲、打著領結、戴著禮帽的人,他們被稱為猶太教徒中的傳統派,在猶太人中佔比10%左右。他們的生活嚴格依循猶太教義,誦經佔據生活的重要部分,家裡少有電視,也少有手機。即便在炎熱的夏天,也要裡外穿戴整齊。這些人通常結婚較早,多養育三個以上的孩子。

在哭牆邊,能感受到個人的無力與宗教的力量。猶太民族幾千年的顛沛流離,似乎都寄寓在這座歷經戰火而不倒的哭牆裡了。“哭牆”確有對著牆哭訴之意,但如今撫牆祈禱的人似乎並無太多悲慼,有心事者有之,表情輕鬆者也有之;有的垂默良久,有的則來去匆匆。在乾熱的陽光下,這面看起來並無二樣的牆不僅僅是神蹟的化身,是傾訴的對象,還是每個教徒的鏡子。

耶穌的苦路與聖墓都在離哭牆不遠處。大多數苦路的站點已沒有顯眼的標記,其存在的意義似乎主要是使得宗教傳說能在現實中找到依據。14個苦路站點大都位於穆斯林區,走在路上,能聽見喇叭裡傳出穆斯林誦經的提醒,不時會有誦經的人群經過。

之前想象中三種宗教交匯的畫面在這裡出現了。基督教的苦路與聖墓、伊斯蘭教的圓頂清真寺和猶太教的哭牆,這幾個對各自宗教都至為神聖的符號,幾乎就在同一個街區,相隔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一方面,有一種從歷史課本進入現實的恍惚感;另一方面,並沒有想象中的對峙氛圍,各教信眾各走各路,相安無事。所以,歷史或如一瞬,現實才是生命力長存的。

在耶穌聖墓內,能體會到同一宗教各個分支的細微差別。不太大的空間內,有多個小型教堂,分別代表了基督教不同的分支,彼此雖源於一宗,亦各有自己的堅持。其中東正教教堂排隊最長,安檢很細,裡面也不許拍照。

以色列:在宗教的國度過世俗的生活

耶路撒冷的巷子。供圖/以色列旅遊局

從此地走出不遠,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猶太區的一個飲食廣場,幾百位中老年女性隨著動感的舞曲大幅度搖擺,中間夾雜著笑聲與尖叫,仿若中國的廣場舞,只是舞曲更為激越,表情更為沉迷。

酒館內,打著鼻釘、衣著清涼、帶著明媚笑容的猶太少女,哼著輕快的曲子,端著紅酒與牛排穿梭在人群中,經過時如輕風拂過,讓人回味悠長。

以色列少女之美,是這次行程的最大驚喜。那是一種渾身透著自然和自信的美,渾然天成,大方得體。她們望著你、認真回答你的問題的樣子,真誠、坦率,沉靜中不掩內心的奔放,彷彿她站在你面前,就有一種沁人心脾的交流在發生。

同樣是美,以色列的兩大城市又不太一樣。耶路撒冷的女孩相對內斂,熱情平緩地流淌,地中海之濱的特拉維夫則是滿城風光,女孩更加開放,更加舒朗。走在特拉維夫街頭,滿街都是身材曼妙的少女,穿搭也簡潔自然。到了不太酷曬的下午時分,她們換上比基尼,走向海灘,將美盡情潑灑在地中海畔。

初到以色列,常會有一種不知身在何方的恍惚感:眼前的開放、繁華、豐腴和歌舞昇平,就是印象中的宗教國度以色列?

耶路撒冷的大街上經常能看到挎著槍的年輕女兵巡邏,看上去氣場凜然,但只要你過去搭訕,她們大多會愉快地接受合影的請求,並做出小女生獨有的很美很酷的動作。

警察中也有很多女性,工作時嚴肅威嚴,下班後自由灑脫。在耶路撒冷的城區內,我還看到了幾位巡邏完畢後倚欄抽菸的女警。在她們面前,不時有穿著黑衣黑褲的傳統猶太人經過。

如果說,耶路撒冷的吸引力在於深厚的積澱以及歷史與現實、宗教與生活的反差,那麼,特拉維夫則更開放,更風情,給人一種發自骨子裡的愜意與鬆弛感。

傍晚的特拉維夫,坐在地中海邊的露天酒館,夕陽穿過雲層慢慢落到海里,海水衝出欄杆打溼少女的衣服,嬰兒車裡的寶貝鍥而不捨地咬著麵包,服務員端上黃澄澄的啤酒,笑容像冰塊落在啤酒杯裡。風吹起時,每個人的笑容舒展,毛孔裡都是夏日黃昏的味道。

當地人喜歡把耶路撒冷比做北京,把特拉維夫比做上海,以說明兩座城市對以色列的意義。在我看來,耶路撒冷比北京更政治,特拉維夫比上海更經濟。而這兩座城市,比我們的想象,都更生活。

以宗教立國的以色列,其實可能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國家。1948年建國時,以色列只有100萬人,現在則有900萬人。除了自身人口的增長外,大部分來自於世界各地認祖歸宗的猶太人。為了吸引這些域外的猶太人,以色列政府推出了很多政策,比如提供免費到以色列旅遊的機會。

以色列創造了充裕的工作機會,這在中東國家是少見的。這對非猶太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利於消弭各宗教之間的潛在衝突。大量巴勒斯坦年輕人通過隔離牆,進入耶路撒冷,每天工作完後再返回巴方。

夜幕降臨,酒館開始擠滿了人。以色列人的正餐很講究,分為前菜、主菜和甜點,前菜有面包、沙拉、鵝肝醬、魚子醬等,主菜是牛羊魚肉和湯,甜點是蛋糕,還有茶和咖啡。這需要科學分配胃部空間,要不等到主菜上來時,就只能遺憾地傻看著了。

燈光亮起時,紅酒、啤酒一一上桌,牛肉、羊肉散發著熱氣,祝酒令響起,空氣中處處飄蕩著令人沉醉的生活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