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相聲有新人》——不倫不類什麼玩意兒

《相聲有新人》是東方衛視正在播出的節目,又是東方衛視。前幾年是《歡樂喜劇人》,一季不如一季,貌似已經辦不下去了。為什麼會一季不如一季,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業人員就那麼點,總不能老是那麼幾個人在那裡比來比去吧,新鮮感都沒了誰來看?而是創作能力就那麼點,段子、包袱都用的差不多了,沒有新東西觀眾也不愛看吧!基本上第一季就是巔峰,從節目的形式就註定了活不長久。喜劇作品根子在劇本上,而一個劇本的創作不是網上隨便扒拉扒拉就湊成的,而這種賽會制的方式是不利於出好劇本的,所以更多要依賴表演者,透支表演者的吸引力。

《相聲有新人》——不倫不類什麼玩意兒

《相聲有新人》的受眾其實比《歡樂喜劇人》還要窄,而相聲作品的創作則比小品更難,那麼這質量?看完第一輪其實就清楚了,談得上新作品的真心就不多,所以這檔節目顯然沒有在比作品,重點在比表演者。所以這裡的“新”不是指新作品。

那麼新人新在哪裡呢?這個新到底作何解釋?如果沒有個統一性的認識,那麼也就談不上比賽了。

新人的第一種理解是指入行時間短,算是行當裡的新人。但是我們看到幾十組選手裡貌似不是這樣的,有從業十多年了的,有從業幾十年帶著兒子一起上臺的。很顯然該節目的新人不是這種含義。

新人的第二種理解是年輕人,也就是從年齡上來談。這還是不符合,因為年近60了恐怕連報名資格都不應該有。其他人也是年齡參差不齊。

新人的第三種理解是對於觀眾來說是新人,也就是觀眾不熟悉。比如你把岳雲鵬弄來參賽叫新人那不太合適。從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這種解釋可能更接近一些。畢竟大多數選手還是大家不很熟悉的。不過這反證了一個問題,不是新人的相聲表演者到底有哪些?讓觀眾說說看能說上來多少個?我猜能說出來的人數是比小品表演者少。聽說相聲復興了,復興了十多年了,為啥還是隻有那麼幾個人呢?

我暫時沒想到新人的其他理解方式。但是從比賽的過程來看,這三種解釋全部都不完全是!新人的新完全是隨意性的。只有第三種解釋相對更接近一些,但是以此為標準的話西安珍友社那老爺子對觀眾來說是不是也是新人呢?在這之前知道的人有幾個呢?恐怕比知道德雲社那幾對和嘻哈包袱鋪那對還要少之又少吧!為何在淘汰的時候又特別強調是選年輕人?父子搭檔不能說相聲?楊少華楊議父子不也搭檔說相聲麼?

《相聲有新人》——不倫不類什麼玩意兒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新人要有標準有統一,這是公平的基本前提。沒看明白這節目到底是要選苗子呢還是要選角兒呢?某人的師叔那對搭檔,表演完全不能服眾,為什麼抬手就過了?看輩分看出身?如果是選苗子那是看潛質,而不是看基本功。比如西安那個公務員那對,完全沒有基本功啊,根本就沒拜師學藝過。結果比著比著變成比基本功了。要麼報名的時候就設置基本功考核,也不至於弄出這尷尬的場面吧!如果是要選角兒,那就把那些連基本功都沒有的先排除掉,放在一起有什麼比的?一幫拜過師而且都有少則數年多則十年劇場演出經驗的和一幫師出無門默默無聞的放一起比什麼?怎麼比?

《相聲有新人》——不倫不類什麼玩意兒

你師叔

召喚師一個郭德綱一個張國立,張國立跟相聲有多大關係,有多少專業水準?召喚師對選手有著生殺大權,用一個相聲行當外的召喚師是為了新人還是為了錢財?一個相聲行業復興了十多年連兩個召喚師都湊不齊?更有甚者,一個用腹語表演的也進來了,我不知道這種形式跟相聲捱得著不!如果捱得著那麼叫相聲在外延發展,如果挨不著那不是扯淡嗎?從諸多環節看這檔節目粗製濫造的太顯眼了,真不是什麼玩意兒!

最後,相聲復興就是個假象,做再多的節目宣傳也改變不了。評書幾百年了,京劇二百多年了,現在是文化遺產了,相聲比京劇年輕,解放後是矯枉過正,現在是迴歸過度,相聲死抱著傳統終將會成為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