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王明宇公館:瀋陽首家“奉系府邸”圖書館

王明宇公館:瀋陽首家“奉系府邸”圖書館

俯瞰大東區圖書館(原王明宇公館舊址)

蜿蜒的北運河,平靜地流淌。兩岸綠樹,簇擁著這條玉帶,灑下兩條漫漫濃蔭。四周萬籟俱靜、絕無纖塵,唯有不時駛過的列車,攪動這鬧市中少有的恬靜。在跨越北運河鐵路的路北,一個紅頂灰牆的建築群端然矗立。6月8日,記者步入這座端莊典雅的建築群,領略了她的風采,探尋了由此引發的“奉海鐵路”其人其事。

舊貌新顏

這座建築群,位於大東區如意五路14號。正門券頂上方,鑲嵌著“大東區圖書館”6個金字。人們殊不知,這裡,曾經是奉系政要、“奉海鐵路”總辦王明宇的府邸。

大東區圖書館館長王文風介紹說,這座王明宇公館,又稱“總辦府”,佔地面積5190平方米、建築面積3260平方米,為“中日混合式”建築。該建築群坐北朝南,由圍牆、門房、主樓、廂樓、花園組成。其圍牆底部及上半部,採用大塊毛石、紅磚砌築。院門為拱券式,兩側有10餘間青磚起脊門房。

王明宇公館主樓、廂樓均為“東洋式”二層建築,磚木結構。其建築格局別出心裁:平視正面,呈“凹”字形;俯瞰,則為“器”字形。即由主樓,東南、西南、西北方向3座廂樓,東北方向後罩房,以及花園組成。整座建築佈局精巧,主樓、廂樓、花園之間,由曲折簷廊、寬敞木質樓梯相通,使得樓群之間顧盼勾連、暢通無阻。4個各自獨立的慢坡,形成“協和式”屋頂,上鋪水泥瓦。方形廊柱排列整齊;廊柱之間,以“寶瓶式”護欄連綴。

王明宇公館主樓、廂樓,分別設有大門、側門;二樓南側,為“凹”字形開放式陽臺;主樓東北端,有10餘間平房;中間為花園,四周亦飾有“寶瓶式”護欄;東、西廂樓正面山牆之上,各設一個八角形瞭望亭,既可登臨遠眺、觀花賞月,又為主體建築增添了幾許美感。

王文風館長介紹說,王明宇公館與奉海站(鐵路東站)為同期建築,雖經80餘年風雨剝蝕,仍不減當年風韻。2005年,本著“修舊如舊”原則,大東區政府投巨資,對王明宇公館進行了全面修繕,在保持原有風貌基礎上,將其原來的磚木結構,改為框架結構。王明宇公館修繕竣工之後,2007年4月29日,大東區圖書館正式開放。

如今,“王明宇公館舊址”,已被列入“瀋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北鎮達官

大東區圖書館二樓“王明宇展廳”,以珍稀的歷史照片、各類文字影印件、圖表、實物等資料,介紹了王明宇生平,及其府邸狀況。

王明宇,本名王鏡寰,1883年出生於錦州市北鎮,曾任奉天省東豐縣知事、奉天官地清丈局總辦、奉海鐵路公司總辦、東三省交涉總署署長、外交部駐遼寧特派員等職。1935年3月2日,王明宇病逝於武漢,卒年52歲。

“王明宇展廳”中,還陳列著當年諸多軍政要員為王明宇題寫的輓聯。萬福麟(見本報3月1日B6版《小樓昨夜東風長憶抗戰將領》一文)輓聯為:“鵰鶚正摩霄夜雨楚江摧勁翮;龍蛇悲發讖春風故國吊英雄。”抗戰名將、國民黨29軍軍長宋哲元輓聯為:“邦國惜人亡塞北更增同澤感;江樓乘鶴去遼東應有化身歸。”

“奉海”總辦

史載,1904年,爆發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日俄戰爭”。結果,日寇攫取了“東清鐵路”支線長春至大連的鐵路,及其附屬地,改稱“南滿鐵路”。1906年,日寇設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通過“南滿鐵路”及其附屬地,瘋狂掠奪東北資源,並實施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全面侵略。

張作霖主政東北後,為擺脫日寇控制,便籌劃在“南滿鐵路”東側,鋪設奉天至海龍的鐵路,與日寇爭奪鐵路建設權、經濟權、軍事運輸權。1922年,張作霖聽從總參議楊宇霆、代省長王永江等人的意見,制訂了修建縱貫東三省的鐵路東、西幹線計劃。其中,東干線由奉天起,經海龍、吉林到呼蘭,連接奉、吉、黑三省;西幹線由打虎山起,經通遼、洮南、白城子到齊齊哈爾,連接奉、黑兩省。

1922年下半年,楊宇霆建議,首先鋪設東干線南段的“奉海路”。王永江積極支持、籌備修築這條鐵路。但是,“奉海路”干支線,全被日寇不平等條約限制。於是,張作霖便責成王永江與日寇交涉,收回鐵路修築權。

1925年春,王永江在八王寺設立了“奉海鐵路建設籌備處”。同年5月14日,成立了“奉海鐵路公司”,由奉天省政務廳廳長王鏡寰(王明宇)為公司總理;原四(平)洮(南)鐵路總務處處長、技師陳樹棠為技術長。

官商合資

當時,囿於財政不充裕,代省長王永江,便決定招募商股,以補充官方資金不足,暫定“奉海鐵路”由本國投入資金奉大洋2000萬元,官、商各投資一半。其中,“官股”由奉天省財政廳投資,東三省官銀號支出;“商股”在各大銀行、各商民中募集,確保築路資金來源。該公司章程明確規定:“入股者以本國籍人民為限”,公司股票為記名式有價證券,股票可在中國人之間轉讓,“不準轉讓或抵押給外國人”。

情繫鐵路

王明宇公館所在位置,當年遠離市區,荒涼而偏僻。王明宇為何將豪宅建在此地呢?史料記載,為衝破日本侵略者壟斷東北鐵路的蠶食巨網,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曾前赴後繼經營“滿鐵包圍圈”,即修建奉天兩側的“大通線”(大虎山至通遼),以及自奉天向東北方向延伸的“奉海線”(奉天至海龍)。當時,王明宇便是“奉海鐵路”總辦。

作為中國人在東北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奉海鐵路”所有施工設計,均由中國工程師擔任,並且不取外資、不借外力。為方便調撥資金及建材,王明宇設立了東北銀行、東方商棧、太平木業公司等,均由他兼任總經理。“奉海鐵路”歷時3年完工。

為便於修築“奉海鐵路”,王明宇便把府邸建在貼近鐵道、臨近奉海站(東站)的大東區如意五路。那時,王明宇經常站在府邸樓頂的八角形瞭望亭內,觀察東站、“奉海鐵路”的建設情況。

自主鐵路

史料記載,“奉海鐵路”是奉系軍閥用自有資金和技術,修建的官商合辦鐵路。

“奉海鐵路”建成之前,東北沒有中國人自己的鐵路。“奉海鐵路”干支線營業里程總長337.1公里。其中,幹線自奉天經海龍縣至朝陽鎮,全長263.5公里;支線自梅河口至西安縣(遼源)及煤礦,全長73.6公里。1925年7月,“奉海鐵路”開工;1927年12月,鐵路干支線基本完工。1929年4月,隨著奉天改名瀋陽,“奉海鐵路”改稱“瀋海鐵路”。“九·一八”事變後,“瀋海鐵路”被日寇掠奪,複稱“奉海鐵路”;抗戰勝利後,恢復“瀋海鐵路”名稱。

競爭“滿鐵”

“奉海鐵路”沿線地勢險峻,工程艱鉅,全線除需建設279座橋涵外,還要鑿通老虎嶺、西嶺山兩座隧道。築路者開通了490米長的隧道之後,使得鐵路全線提前9個月竣工,並且在質量上高於日寇修築的鐵路。

“奉海鐵路”建成後,沿線經過瀋陽、撫順、清原、海龍、東豐、西安(遼源)六縣,以及山城鎮、朝陽鎮兩個商業中心市場,煙麻、糧產、森林、礦產等豐富資源,以前必須通過日寇“南滿鐵路”運輸;現在均可轉入“奉海鐵路”運輸。1929年,“奉海鐵路”正式營業,收入和利潤逐年增多,每年運輸農產品90餘萬噸,其中大豆佔70%。其次,是運輸西安(遼源)煤炭,以及工業品雜貨。不到一年,“奉海鐵路”便成為日寇“南滿鐵路”東部的“平行競爭線”。

“奉海鐵路”還方便了商賈、旅客出行。1929年至1931年,“奉海鐵路”收入每年增長200萬元現大洋;1931年,利潤最多達457.6萬元,相當於築路投資的五分之一,平均每公里收入1.5萬元。

老樓新生

6月8日,記者在“王明宇公館舊址”主樓一層看到,寬敞的大廳內,是為閱覽室,十餘名讀者,在靜靜地閱覽各種報刊雜誌,可謂書香溢滿廳堂。

整座建築內,但見走廊漫回、儒雅靜謐,窗明壁白、地面潔淨。走廊內,辦證處、圖書借閱處、視聽資料外借處、過刊外借處、資料存查處、閱覽廳、多功能報告廳、展覽廳、會議室、多媒體閱覽室、文獻信息檢索室、教室、自習室等一應俱全。王文風館長介紹說,大東區圖書館佔地面積5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藏書15萬冊。其中,館藏文獻實行開架借閱;利用計算機管理,為讀者提供書報刊、文獻資料借閱、查詢、網上信息檢索等服務;並適時舉辦各種講座、專題報告等活動,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樓房環抱中的花園,儘管面積不大,卻佈局緊湊、極盡雅緻,山石、葡萄架、水池、小徑等,和諧依偎,與府邸書香相映成趣。

作為沈城唯一的“奉系府邸”圖書館,在再現“文物樓”風韻的同時,更恰如其分地延續了這座80多歲優秀建築的生命。

(本文來源:2010年06月21日《瀋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