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之下,眾生皆苦。
除了被感染者,更有那些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企業能不能正常復工,未知;每個月的薪水能不能正常拿到,未知;能拿到多少薪水,未知……
而在這一連串的未知之下,是飯要吃,衣要穿,老人小孩要養,房貸、車貸、教育貸要還……
沒有存款,每天的開支,都彷彿成了心頭割下的“一塊肉”,讓人緊張而又焦慮。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
直到危機來臨,很多人才恍然驚覺:
有沒有存款,真的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存款,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底層能力。
沒錢,關鍵時候就會“掉鏈子”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留言。
她說,自己的老公是出租車司機。疫情出來後,街上沒多少人,壓根連基本的生活費都難以保障。
更讓人揪心的是,每天還要給出租車公司上繳費用,家裡還有個生病的孩子。
再這樣下去,孩子的藥費也出不來了。
說實話,看到這裡,我感到一陣揪心。
疫情肆虐的時候,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手頭緊,誰願冒著生命危險出門去掙錢呢?
但這一大家子都要靠這個男人養活,還能怎麼辦呢?
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
前陣子,一對年輕父母忍痛捨棄了剛出生的孩子。
他們無奈給孩子留下了一塊玉佩,以及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望醫院或派出所民警將他送至附近福利院,留下玉佩作為信物。我們尋找工作,如若生存下來,一個月內一定前往福利院領回。”
“如今肺炎過於嚴重,我們毫無收入。找不到工作流落街頭,也不能帶著他一起餓死。真心希望能幫忙救救這個孩子。”
孩子是無辜的,父母也並非冷酷無情,但是災難來襲,往往就是這樣猝不及防。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當我們缺錢的時候,我們只能像一匹老馬一樣,被沉重的生活壓彎了腰。
甚至,有的人還不得不顛沛流離、妻離子散。
當然,社會上還有很多好心人,還在盡己所能幫助遭受災難的人們。
只是, 如果我們總是心存僥倖,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那麼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嚐到苦果。
兵書常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只有保證了充足的物資儲備,才能有望打勝仗。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個戰場,說不定哪裡又會“埋雷”。
我們能做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只有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足夠的存款,才是生活的底氣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問:“人到30歲,有多少存款才有安全感?”
答案不一而足,其中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依然可以照常運轉,包括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能正常還款,那你就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生活也不會太緊繃。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狀態就比較危險了,任何一件突如其來的風險,就足以讓你、乃至整個家庭遭受重擊。”
的確,具體數字是多少因人而異。
但最起碼,我們要有足夠的儲蓄和盈利能力,能夠讓我們在較長時間內有相對穩定的保障。
世事無常,誰也不能保證,人生中還會遭遇多少“黑天鵝”、多少“灰犀牛”。
只有手中留有足夠的資金,才能讓我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身邊有一個朋友,90後,單身,父母都是農民,沒有雙保。
她長期北漂,雖然生活很拮据,但她一直以來省吃儉用。
合租的室友下血本買大牌的包包,她雖然也很羨慕,但還是忍住。
室友換了最新的蘋果手機,慫恿她用花唄分期付款,她雖然也很心動,但她想想還是算了。
她覺得,自己家境一般,錢要花到刀刃上。
所以,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及花錢參加一些技能類的培訓,其他的錢,她都是能省則省。
就這樣,北漂5年,她居然也省下了一筆錢。
沒想到,這筆錢最後居然成了救命錢!
去年她媽媽生病住院,病情很嚴重,雖然農村醫保也報銷了一部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開支。
她媽媽怕花錢,也怕耽誤她,死活不肯接受治療。
她爸爸也是老實人,賺不到多少錢,也不好意思開口到處去求人借錢。更何況,也沒多少有錢的親戚。
她得知消息後,立馬趕回來,死活堅持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這才保住了媽媽的性命。
她說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幹了件多麼了不得的事!
電影《縫紉機樂隊》裡有一句非常殘酷的 :“金錢可以救命,但理想不能。”
有錢才可能任性,沒錢真的會要命。
存款,某種意義上,真的扮演著救命稻草的角色!
只有手中的資金足夠充裕,我們才能更大限度規避人生的風險,才能給自己和家人多一道安全的防護欄。
與其“買買買”,不如“掙掙掙”
最近有個詞語火了:報復性消費。
因為疫情原因宅家過久,一些人產生了強烈的消費衝動。
比如,有人一出手就是5千多元的裙子;有人一不小心就花去了三分之二個月的工資;還有人在網上下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應該說,在疫情之下,還能有錢“買買買”,是一種幸運。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實力報復性消費嗎?
一位網友這樣說道:
“我和許多人一樣,購物車裡早已堆滿了寶貝,大量好物也迫切地需要‘拔草’。就等疫情結束後狠狠地消費,任性地花錢,以解我‘心頭之癢’。
但當我陸續收到銀行的短信、支付寶的通知,京東白條的提醒時,我就知道,我錯了。”
寅吃卯糧,只會讓自己入不敷出,甚至讓整個家庭都雪上加霜。
傅雷先生在家書裡寫到:“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才不致為金錢所奴役。”
想要讓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就不要羨慕人家能夠“買買買”,不如先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掙掙掙”的能力。
就像那個如今被稱為“九億少女錢包噩夢”的李佳琦。
曾經的他,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妝品專櫃櫃員,為生活的瑣碎操心。
但他一直在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只用三年的時間,就成為那個櫃檯最專業最懂化妝品最會銷售的導購。
正是一步步紮實的累計,才有了今天的戰績—
3分鐘賣出5000份高價護膚品;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但即便27歲就年入千萬,他仍然不忘提醒粉絲:好好學習、理性消費、不要借貸。
只有經歷過生活的苦,才更懂得珍惜今天的所有。
與其抱怨攢不下錢,不如從現在開始,好好審視自己的消費觀,老老實實提升掙錢的技能。
想要迎接花團錦簇的生活,只有那些讓自己不斷“增值”的人,才有可能迎接花團錦簇的生活。
一場疫情,其實也是一個分水嶺。
有的人,在沒錢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而有的人,會意識到沒錢的風險,從而開始積極“自救”和改變。
電影《真情假愛》中說:“我愛的不是錢,我愛的是錢帶來的那種獨立自由的生活。”
在生存面前,沒有人擁有特權。
只有擁有足夠的儲蓄,才能讓正常的生活得以持續。
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消費觀了!
沒事少任性、有空多存錢。讓未來的日子,都能活色生香。
閱讀更多 木子門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