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千里,汉江东流。此间山高水长,钟毓灵秀。
大汉山巍然高耸,如巨人般矗立在汉中市南郑区南郊,与北面经流的汉江遥相呼应。
汉山之名,应当源于大汉王朝。
想当年,汉王刘邦依张良之计,避西楚霸王之锋芒,烧绝千里栈道,退居汉中,厉兵秣马;听萧何之言,于汉江之滨设坛拜将,授予韩信大将军印。其后,韩信率汉军北行,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垓下之战使霸王难渡乌江,从而建立大汉四百年基业,才有汉人、汉语和大汉民族。
大汉山北望汉江,南依巴山,东临冷水河,西滨廉水河,呈虎踞之势。远望大汉山,巍巍然雄健。其主峰高耸,侧峰连绵,山基雄浑,壮阔辽然
。
驱车前往,逾汉江,经南郑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诺大的汉山广场。广场壮阔,有亭台楼榭相连,古色古香。有古树名木蔽日,悠悠然成趣。有花坛相依,皆绿肥红瘦。有九曲石桥,桥下有清流潺潺,有荷叶田田,水中鱼儿嬉戏,或左顾右盼,或翔游浅底,或摇尾击水,一派烂漫景象。广场最南端矗立着汉王刘邦巨大的站立雕像,石色呈暗红色,为坚硬的花岗岩石材。汉王刘邦高大威猛,巍然挺立。戴峨冠,着长袍,衣袂在飓风中咧咧飘扬。汉王左手按长剑,右手朝右前方有力地挥去,重现逐鹿中原的男儿雄风。
沿着新近修建的盘山公路攀爬大汉山,只见道路曲折蜿蜒,所乘车辆只能蛇行。耳边有风声呼啸,更多的则是汽车老牛般的喘息声。路旁有人工修建的草坪和花畦,但见绿草滴翠,红的黄的紫的各色花儿灿烂,美不胜收。
早闻“汉山樵歌”乃汉中八景之一,以为汉山有参天古树遮天蔽日。直到半山,只看到沿途稀疏低矮的乔木在因修路而裸露的山体上生长,而更多的是一畦畦高山梯田和傍山而居的座座民居。同行的友人说,早先的汉山植被丰茂,古树参天,四季气候温润,是汉中的晴雨表。谚语说,“汉山戴帽,大雨滂沱”。住在汉江两边的人只要看乌云遮住了汉山主峰,就知道一定要下雨了。清末至民国年间,天灾人祸,植被破坏严重。因为山体风化严重,土层松软肥沃,加之水源丰沛,适宜耕种,在“农业学大寨”期间成为战天斗地的主战场。
闭目遐想,彼时古木森森,烟雾缭绕,有樵夫在山间边樵边歌,其音或袅袅婉转,或高亢嘹亮,或低沉悲伤,或诙谐戏虐,更兼林间千百种鸟叫声,此起彼伏,犹入仙境。
约一个小时,车到汉山峰顶,有汉中电视转播台转播机站赫然在目。已是初夏,山顶岚风劲吹,顿觉寒冷。
临汉山顶饱览天汉美景,是登大汉山者愿景。南望处,巴山连绵起伏,如海浪翻滚,极目难尽,我知道山的更远处便是蜀中。西望处,山峦叠翠,有镜面似的湖泊在夕阳下泛着亮闪闪的光芒,友人说,那是著名的南湖公园。是的,那矗立于南湖湖心岛的揽月楼,甚至在湖水中荡漾的大铁船都清晰可见,虽然它们只有积木般大小。远眺东北方,连片的民居和高楼掩映在一片片浓荫中,一派祥和的江南风情。更北处,有玉带般的汉江在夕阳下静静流淌,江两岸的高楼大厦朦朦胧胧,全然没有了身在其中的喧嚣与烦躁。
风吹皱了人们的衣衫,吹乱了人们的头发,寒意也在夕阳中漫上心头。可是,人们依然守候在峰顶,等着月亮升起,等着俯瞰天汉夜景的时刻。
最先点亮的是半山腰的“汉山夜明珠”,那是一只巨大的人造圆月。它在逐渐黝黑的夜幕中发出月光般洁白柔和的光。站在山顶看那只圆月变换着色彩,犹如在天宫一般眩晕。
汉山广场的灯光也亮起来了,灿烂的霓虹闪烁中,翻飞着一只只巨大的萤火虫。那些青白色的萤火般的灯光就像万千个孩子的眼睛,在深邃的夜空中眨呀眨。友人说,广场再现的“汉山夜明珠”也是旧时汉山美景。那时,带着灯笼的萤火虫和山林中闪闪发光的磷火让汉山美成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实在难以割舍这人间美景,睁大了双眼,我在汉山之颠再一次眺望,看远处汉江两岸霓虹闪烁,看龙岗大桥流光溢彩。看近处汉山广场星火闪耀,如梦如幻。看广场如炽的灯光下巍然耸立的汉王刘邦,他双目如矩,和我们一起眺望着这盛世年华。
美哉,巍巍大汉山。
閱讀更多 漢中在路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