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非)科学调查显示,有了孩子之后,女性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

她们练就了18般武艺变成了无所不能的铁妈一不小心就「易燃易爆炸」

养娃这场战役,把妈妈们变成了坚不可摧的女超人!倒不是因为「为母则强」而是——身边的队友太不给力了!!!

在我们的数百位用户调研中,「如何让老公多多参与照顾孩子」成为了妈妈们排名前三的需求,父职的缺席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于是我们请妈妈们分享并总结了爸爸们容易缺席的五个场景。神奇的是,当我们带着这些迷思去询问爸爸们的想法时,他们均发出了(疑似)主题为「才不是我没有别瞎说」的自辩,耐人寻味……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丧偶式育儿的比喻经常传递给家庭一个信息:「父亲是不存在的」。

或许你已经从漫画中看出来了,这份态度其实就是爸爸们不知不觉走开的根源——妈妈们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而他们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觉得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这在心理学中就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

所以妈妈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撕掉对爸爸的标签,让家庭重新「发现」父亲的存在。

比如将照顾孩子的要点讲清楚、尽量放下不信任、多用白描的语言表达担心而非抱怨和指责、看到点滴进步进行正面的反馈、从整个家庭的系统(比如孩子奶奶)中去看到问题……

成为妈妈,女性面临着自己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和焦虑:关于自我的发展、关于年龄、关于有没有跟社会脱节、有没有被主流抛下、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财务、以及这段婚姻失败的风险。这些焦虑,我们一直渴望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真正地被了解。

其实爸爸们也是一样,孩子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身份冲击,这种转变将影响男性在每一天生活中的选择、行为和事情的优先级。男性需要成长,才能逐渐扮演父亲的角色。

撕掉「丧偶式育儿」的标签,将情绪和怨怼变成理解和合作,就是告别爸爸角色缺席的开始。

每位“丧偶式育儿”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位“失语”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