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文学史上千古不可比拟的一位全才,他涉猎极广,不仅精通诗词韵律,还对书法、绘画、烹饪等多项技能拥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此外,苏轼还非常擅于集百家之长、融同行之思——将其他诗人的经典名句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嵌入精密、不露痕迹、如若己出。这不,苏轼就利用李白、崔颢还有他自己的名句炼出了一首千古经典!
苏轼的词风清新豪朗,行文纵横恣肆,在宋代文坛上独具格调。但是谈起狂傲来,仿佛苏轼还不太“够格”!毕竟这位优雅的精神绅士,即便被官场和同僚鞭笞得满身伤痕,也不会对生活和生命有所抱怨,他的句子中始终充满着振奋和激昂!然而这一次他写下的这首“嗟来之词”却出人意料的狂!
大家印象里古诗词的第一狂人应是那个执青剑吞烈酒的诗仙李白,动不动就提刀伤人,或者口出呓语,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他是供酒精驱使的傀儡;宋词中的第一狂人就应该是稼轩兄了,“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直言不讳,十分直白。虽然李白和辛弃疾一路狂奔遥遥领先,但苏轼的这首词也不谦虚!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轼在此词中一共运用了多少典故,化用了几多名句。第一处,乘鸾,出自《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一个简单的名词,来头都非常之大!
“人在清凉国”中的清凉国,苏轼化用了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个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望中烟树历历”,这个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苏轼化用的是崔颢在《黄鹤楼》中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更加好猜,这是李白写在《月下独酌》中的名句:“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外词中的“起舞徘徊风露下”一句也是化用《月下独酌》的句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化用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一些典故,但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在《水调歌头》中的千古名句“我欲乘风归去”。《念奴娇·中秋》写于元丰五年,即1082年,而《水调歌头》则是写于熙宁九年,即1076年,足以说明苏轼这是在自己化用自己的句子!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出自《唐国史补》中的典故,是说一位名为李牟的笛手吹笛天下第一,可以使山河劈裂,如果他胸气充沛,可以把横笛吹碎。
那么为什么说苏轼这首词堪称最狂呢?小解认为有两大理由。第一,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苏轼在其他作品里从未有过的霸气,尤其是“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一句,简直是拿李白的酒杯来抒发自己的疏狂,有一种君临天下之威;第二,苏轼如此大胆地一连引用了七八个人尽皆知的典故,且融合得毫无破绽,最后流传为一首经典之作,难道这还称不上狂吗?
閱讀更多 歷史解憂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