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傷寒論》第四條如何理解呢?

用戶12345670wys888


《傷寒論》第四條,是屬於太陽病綱領。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躁脈數急者,為傳也。”

這是熱論家的文字,不是仲景之文字。傷寒六經傳變並無日數可拘,都是以機體內因為依據的。有八九日始終在太陽一經不傳變的,如:“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者,此當發起汗……”傷寒傳變有說明其原因的例:“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也”。

這第四條是按一日太陽,二日傳陽明,三日傳少陽。若第二日不見陽明證,第三日不見少陽證便是不傳變。

這顯然與傷寒病之傳變不同,而與內經熱病論之傳變規律卻是一致的。歷代注家多以此二條為後人所加。


兆陽師兄


《傷寒論》第四條原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文意:

傷寒一日:因內傷引起外感六淫之邪的一切外感病初期。“寒”,六淫的代稱,非單指寒邪;“一日”,第一個時間,初期之意,不能理解成字面上的“第一天”。

太陽受之:(所有外感病初期,外邪入侵,都是太陽經層面先接受外邪。“太陽”,太陽經,人體表層;“受之”,接受病邪;太陽經層面是人體的最外層面,一切外邪要進入人體,首先要經過太陽經層面。

脈若靜者,為不傳:(外邪侵入太陽經層面後,隨著內傷的狀況決定外邪的去留;純粹太陽鏡臟腑內傷引起的太陽病,外邪不會再想內層的經絡臟腑轉移;但若是其他經臟腑內傷引起的外邪入侵,則外邪會選擇適當時機乘虛向內傷的層面轉移,比如,陽明病外邪要乘虛進入陽明經層面,以此類推;而臨床上判斷外邪轉移不轉移的標準是脈象的平靜與不平靜)脈若靜者,為不傳。(脈弱躁動者,為傳)。“靜”,平靜的脈象,陰陽平衡謂之靜;“不傳”,不發展。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倘若出現太陽病以外的症狀,比如)很想嘔吐,(病家老感到)煩躁,(診得脈象)為數急的,(說明存在其他經臟腑的內傷,外邪不會停留在太陽經層面),要乘虛向內傷的經絡層面轉移。“吐·躁煩”,太陽病以外的症狀;“數急”,脈速比平脈快,脈象急促,非靜之脈。其意是說:六淫侵犯人體,在初期,都是太陽經受邪;太陽經受邪後,病情發展不發展,可從脈象和症狀兩個方面判別——若脈象平靜,說明陰陽已平衡,病情已趨好轉,表明病情不再發展;若出現“很想吐,情緒煩躁”等太陽病沒有的症狀,脈象出現“數急”不平靜之象的,說明陰陽不平衡,病情在繼續發展。

診斷意:

本案為仲景案例說教條。其意義有二。其一,記述了太陽病好轉和惡化的脈象及症狀。其二,對於太陽病的轉歸要從兩個方面認識:1,當人體有了內傷並引起太陽經經氣抗邪力消弱後,六淫侵入機體,首先是太陽經接受病邪,出現太陽病。2,太陽病形成後,經治療或未經治療,太陽病都有一個動態變化,或向愈,或發展;怎麼變化?怎麼判斷?一看脈象,二看症狀;從脈象上說,脈象平靜,說明陰陽已經平衡,病情向愈;從症狀上說,無太陽病以外症狀的是沒有發展,有太陽病以外症狀的是病情出現了發展。如“吐·煩躁”是太陽病以外的症狀,數急之脈是不平靜的脈像,這就證明病情已經發展了,可能已不是太陽病了,醫家應當依據脈象症狀重新辯證論治


公子靈均


傷寒論第四條可分兩次解讀“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這裡的一日是指時間短,不絕對就是一天。太陽經證,脈若靜: 不能理解為脈平和,而是太陽表徵脈象浮緊,這是太陽表證常脈。不傳,有這一些表現的皆是太陽表證,沒有變化,可以麻湯、桂湯調整之。

“頻欲吐,若煩躁,脈數急,為傳”。如果有噁心欲嘔,心裡煩躁,脈象又快又急,這是由表入裡了。就是說無論傷寒時間多久,一天也算,如果有這一些症狀和脈象,就是病已經不在太陽經了,應該是變化了。

所以,懇請不要迷信某些中醫的不問病情,直接號脈用藥,偶爾是可以的。準確診斷還是要靠四診合參,才可以診斷清疾病本質,也好準確用藥、各種療法。這一些過程叫做辨證論治、對症下藥。



中醫顧鴻


學好傷寒論先把各類辯證方法學精通了,再把中藥的歸經,升降,四氣五味等弄弄明白了,不用背藥方,把自己當成一個打仗的將軍,用誰主將,副將,用火攻,寒攻,用大兵團,還是游擊戰,專攻內,還是內外兼攻,現攻上還是攻下,是瀉還是補……效果很好!



健康管理一點通


一、脈有變,病有傳。

二、很想吐,及膽腑,乃少陽。

三、若躁煩,及胃腸,乃陽明。


用戶12345670wys888


這裡的一天就是一天,沒有概說的天數的意思,仲景在時間上是很嚴謹的,太陽中風,傷寒和傳經都是經過當時的實踐總結的。


黃帝健康密碼


太陰太陽,小陽小陰,觀眼睛,看臉色,再查看手指腳。聽聲色,再定


醜藍cfa


樓上分析是對的。看症狀就知道有沒有傳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