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Villa7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趣。表面上看莫言事业个小学五年级文化的人。实际上,在辍学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他在业余时间是阅读了大量文学哲学历史著作的。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到了1976年莫言当了兵,成了部队里的图书管理员,这一下莫言如鱼得水,阅读了他保管的1000多册文学书籍,还阅读了政治哲学方面的书籍。坚持不懈的学习阅读使他有了创作冲动,于是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因此而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莫言是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在农村也好,在部队也罢他始终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和创作,可以说阅读和学习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的人生追求,是他的一种精神慰藉。第二说明莫言的学历是大学毕业。这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绝对是高学历。
至于文学博士、文学教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术业有专攻,每个文学博士、文学教授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从事文学创作,争取诺贝尔文学奖。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贡献就是个合格的博士或者教授。
顺带说一句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奖项,有关专家对此有深入精辟的论述,恕不赘述。
江南不缺水
题主所说问题是片面的,莫言只是五年级肄业,经过后期学习,他进入北师大,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由此可见,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他的坚持不懈,无论生活中有多少困难,明确方向,坚持学习。为什么很多大学的文学博士、文学教授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第一、忙于工作
大学的文学博士忙于教育学生,完成各种工作,很少有人能够专心研究写作。
第二、不能联系生活
大学文学博士处于大学中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老百姓的生活,他们搞的是学术,专业并不在搞文学创作。
第三、莫言成功的原因
莫言身为作家,主攻写作,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老百姓的生活。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的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皓月百科堂
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偶然的,虽然他只读过小学五年级,但是在部队的军事与文化的大课堂里得到了学习。
他又能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事实证明了平时博览了群书,事实证明了平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事实证明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能买寸光阴”。
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比莫言文学高的为什么未获得诺贝尔奖呢?
答案是唯一的,“实践出真知”。
生活是七色的阳光,人在七色阳光中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犹如甘甜的泉水,一旦被人探索到这“泉水”乃用之不尽也……
生活是写作的最好素材,似如浩瀚的海洋,只有乘着创作小舟在这海洋中勇行,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综上所言,莫言通过自学和体验生活所创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县有学术性和艺术性,他做到了,比他学历高的未做到吧?
gzj6068
一、诺贝尔奖更愿意奖励文学作品,而不是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
首先要明白一点,莫言写作的是小说,是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成就非常高,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准(当然不止他一人)。
而文学博士和文学院教授,他们写的,多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学术性专著。
而诺贝奖是更愿意奖励文学作品而非学术性专著的。这其中有中外对文学概念理解的偏差。也有很现实的一点,就是小说容易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更易于阅读,从而增强在国外的影响力。而研究中国文学的学术性专著,不好翻译成英文,而且也很少翻译成英文,因此在国外是鲜为人知的,没什么影响力。
二、诺贝尔奖不能作为作家文学成就文学造诣高低的评判标准。
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一个作家成就的高度认可。但是,不能说获得诺奖的作家,他们的文学成就就比没有获奖的作家要高。它不能成为评判作家文学成就高低的评判标准。
有些作家,他们文学成就很高,按资格来讲,获诺奖是完全够格的,比如说鲁迅、胡适、老舍、巴金、沈从文、张爱玲等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外意识形态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一些现实的客观原因(比如作家去世了)等,这些人都没能获得诺奖。但是我认为,他们完全够格。
在中国当代的作家中,除莫言以外,阎连科、余华、北岛等作家,也有机会竞争诺奖。
欧阳子说
学历与获得诺贝尔奖没有必然关系。
学历高的,接受现阶段前沿科学技术的机会多,思想的碰撞,观念的交流,学者间的较量,出现新的成果的机会大。概率大不代表就能获奖,获奖背后的评价机制不同,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只有相对科学的标准。
伟大领袖在早期理论创作时,没有到欧洲留过学,没有到苏联聆听理论宣言,在早期的大城市暴动中,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也许是理论无法适用当前环境,那就坚持理论自信,创造合适的环境适应它。事实发现,继续坚持洋理论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事情还得靠中国人自己,实践出真知,只有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是可以尝试的,曾经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感想敢为,结果被证明是正确的。
屠呦呦,法拉第,并没有通过自己在业界的权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大胆尝试是分不开的。
学历反映了一部分能力,无法反应全部能力,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这样。
高中物理启迪智慧
我觉得他能得诺奖最大原因就是他所写的文章有很多都是偏向西方人口味写的,他的有些作品让我常常感到他在丑化中国人,用愚昧,丑陋,狭隘,放荡的人性去描绘中国人,莫言的作品粗俗不堪,为何在西方人士眼中却被视为经典,因为他把中国社会的偶发事物当生活习惯,写给西方人士研读把玩,在高粱地做爱,几个光棍合买一个媳妇,吃煤,西方人士看了哈哈大笑:中国人还是一帮这样的人啊!他迎合了国外的反华势力的胃口,他没有把中国农民的勤劳,善良,质朴的人性主流描写出来,有些描写是阴暗,猥琐下流的人和事,什么丰乳肥臀等哗众取宠的标题,令人作呕的形容。
他的作品一直存在争议,突出表现在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披露和加重社会阴暗面,充满夸张、荒谬、变态,对人性贪婪、黑暗的肆无忌惮的大事宣扬,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全部描写的中国民众,几乎都是如此。他的每部小说几乎都是由偷情、诱奸、强奸、欺骗、屠杀来串联故事情节。
所以诺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意与现实结合,实则是对中国民众的最大黑色幽默和中国文学的最大讽刺!!!
最后我想说中国人真的把诺贝尔奖看的太重,捧的太高了!为什么中国人一直拿不到诺奖?政治对立永远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欧美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再加上欧洲人骨子里面就充满了对中国人莫名其妙的傲慢与偏见,就像前不久瑞典电视台播放辱华新闻一样,叫我们不要在瑞典随地拉屎,它们不吃猫狗,叫我们也不要吃等等!这样的国家对中国人赤裸裸地歧视你觉得它们还会把奖颁给你吗?
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就已经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了,这个伟大的实验是全世界首例,但西方人置若罔闻,因为诺奖是它们设立的,所以它们只会在内部玩玩,连布什和奥巴马这样的战争狂都能获得和平奖,我真觉得这种奖没意思!中国要设立一个孔子奖,你看欧洲有几个人能得到!
我曾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村上春树对诺奖的看法,他说我就算得到也不会去领,这种奖真的没意思!
永远战斗在一线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觉得得诺贝尔奖的,一定是这个领域最厉害的人,其实并不然。
第一,写作水平跟学历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就有许多没读过大学却成了作家的人,比如前段时间去世的二月河,也是只有高中学历;
第二,诺贝尔奖不是说你在这个领域水平最高就能够获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很多人都觉得“这次诺奖该发给村上春树了吧”,但他却每次都成了“陪跑”。其实,诺奖有运气成分。有很多名气很大的作家,也没得诺奖。曾有人为菲利普·罗斯打抱不平,在他没死前,赶紧给他发个奖吧。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上,大师太多了,而诺贝尔奖得主却只有一个。所以,这还得看评奖的口味。
浪潮读书
这个问题有点好笑——我是不是也可以问,为什么好多音乐大学的博士、教授却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歌曲来?
尽量简单的回答:
1.学历与成就无关
莫言是我国唯一一个将诺奖拿到手里的作家,却不是第一个。
鲁迅曾获诺奖提名,而被先生婉拒。而先生的学历在今天看来(没有上过真正意义的中小学,江南水师学堂就是现在中专的水平,而众所周知的日本仙台学校,在当初也只是个大专)这耽误鲁迅先生成为中国近代文学领域上巅峰一样的人物了吗?
并没有!
老舍先生因那起悲哀的事件而选择自杀,自此与诺奖擦肩而过。老舍先生是纯纯的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中途有过辍学,但并不耽误人家工费考上好学校。同样是我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
沈从文先生也因诺奖通知的迟到,而无缘诺奖。沈从文先生一样是小学毕业,一切依靠自学,更加完成了《边城》这样美丽的文章。
谁说学历低就不能取得文学成就了?
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国内外作家:河南作家二月河是高中学历;拥有亿万读者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美国名作家马克·吐温,当过报童、学徒和水手,就是没上过学;俄国大文豪高尔基11岁开始当苦力,他说自己读的是“社会大学”;写过《羊脂球》《俊友》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也是低学历;以《老人与海》一书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中学毕业便踏上社会……
学历低没办法做文豪?酸葡萄心理吗?
2.文学作品与学术研究不同
反言之,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存在着“偷换概念”的嫌疑。
问题里的那些学者写的文学作品有人看过了?谁能拿出来和笔者分享一下?
大学的文学博士与教授,他们的工作更趋近于研究东西方文学体裁与艺术结构,和创作小说、散文一类的文学作品相比,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好吗?
你能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而我根本就不知道特斯拉定理,就说特斯拉对于物理学毫无贡献吗?
那些大学学者可能连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都没写过,凭什么就说人家没办法获得诺奖了呢?
鑫时空科技
低学历不等于低水平,更不等于不能取得高成就;高学不等于高水平,更不等于一定会取得一定比低学历高的成就。五年级基础的莫言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最好的例证!
为什么只读五年书的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很多大学的专家教授恰恰不能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的基础学历不是问题,问题是以后肯不肯学,不肯钻研。勤学苦钻的人,哪怕学历再低,也会成为大家。而那些学历高的人,如果说躺在高学历上睡大觉,很有可能一事无成。
2、曲折的人生,在给人苦难同时,也能给人更多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财富。像莫言这样学历不高的人,往往生活会比较曲折。这样,在小说中就可能更接地气,见解就可能更加深刻。而与之相反,很多专家教授一直优秀,一路顺风,没有那么多经历,因而写出文章来也没有那么接地气。
3、执着的人更容易有大作为。象莫言这样的人,基础不好,没出名之前,大学看不中,只能靠笔耕挣得一份收入。因而生活更能磨砺人的斗志,往往对于事业的追求更加执着和坚韧。长期下去,终有一天就会结出硕果!
基于以上原因,莫言成功了,而且成为大陆创造历史的第一人。天道酬勤,这是他应得的!敬佩!
文轩阁
我用两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才华。第二,文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才华。
无数实践证明,唯学历论是严重错误的,因为一个人的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才华。莫言只有五年级学历,只能说明他在学校里仅仅学习到了五年级就离开,这样一个事实。不是一个能力判断。文学博士,文学教授,只能证明这个人循着学生台阶,一步一步走到了博士,评选上了教授,拥有了一定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但是,莫言仅有小学五年级学历,不代表他的学习生涯就止步于此,此后几十年里,莫言仍然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之中。学历,不代表水平。李嘉诚很早就辍学,可是终身手不释卷,才有了后来眼界超人的李超人,并且被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你能说李嘉诚没有水平吗?再比如鲁迅先生,原本是学的西医,最后弃医从文,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和他的教育经历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第二,文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不能混为一谈。
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给那些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重要成就的文学家的,并非奖励给文学专业的学者。文学家的使命,是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描摹世界,讲述故事,传导价值观,是一个艺术的创造。文学博士和文学教授,更多的要求他们在学术上有所贡献,他们以文学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创作对象。他们研究文学作品,探索文学规律,总结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域或者某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成就,他们的工作更加讲究学术性,而不是艺术的创造性。实际上,很多专家因为过多关注学术研究的逻辑性,系统性,写出的文章毫无文采可言。和文学家的妙笔生花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