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溪
根據宋史記載,包拯並非是由長嫂養大的,正史上包拯也沒有兄長之說,包氏家譜中記載過包拯有兩個哥哥,皆早年去世亦無長嫂。包拯出身富貴人家。二十九歲中進士,在家鄉瀘州做官,因孝心辭官回家照顧二老十餘年,二老離世又守孝三年,後賦閒兩年才重新入仕。
據此推算,包拯重新步入仕途時已經四十多歲,後來包拯一直做到了樞密副使的職位,也就是副宰相,但是包拯仕途中任開封府尹不足兩年,而官方記載的包拯斷案僅限於牛舌案,所以包拯的仕途名聲並非斷案而起,而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彈劾贓官庸官,還有經濟方面頗有建樹。
包拯奉養嫂娘,以及斬侄的故事,多存在於野史和各種演義,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包拯一生有三位妻子,生有三子,長子包繶,次子包授,還有兩個女兒,長子包繶19歲結婚,20歲死亡,留下妻子崔氏和兒子包文輔,但是這個包拯的小孫子5歲就夭折了,崔氏一直守寡。次子包授是包拯媵妾(陪嫁的侍女)孫氏在包拯59歲時所懷,離開包府到本來的主人家後生下的,崔氏聽說後,將這個弟弟帶回包家撫養,以長嫂身份撫養,直到包拯64歲去世時,這個孩子已經5歲了,算是給包家續下了香火。這便是後世包拯有嫂孃的由來。
包拯是宋朝著名清官,以其政績和品行為深受百姓愛戴,包拯去世的噩耗傳出時,朝野震驚,全城盡悼,“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衢路”。
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蹟,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至於為什麼會有包拯斬侄的故事,也是為了突出其正直,不徇私枉法的一面,後世多有藝術加工的緣故吧!
又見桃花
歷史上,包公是獨子,並沒有嫂子,電視劇和戲曲演繹的包公鍘包勉的故事是源自三俠五義的幾個章節。
《鍘包勉》故事講述包公由大嫂撫養長大,對嫂子奉若親孃,大哥的兒子包勉任職蕭山縣令,因為收受賄賂觸犯國法,被大公無私的包拯處死,他的嫂娘來到赤桑鎮大罵包拯忘恩負義,包拯跪求嫂娘諒解,最終叔嫂和好的故事。
這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歷史上包拯並沒有兄長,他是獨生兒子,被嫂子撫養的原型是包拯的小兒子包綬。
包拯長子包繶,年輕早亡,妻子崔氏和獨子包文輔,但很不幸,文輔五歲夭折,崔氏在包家守寡,聽說包拯遣回孃家的小妾孫氏生了孩子,崔氏就去把弟弟接回來撫養。
後來包綬為官,奉養嫂娘如親孃,併為嫂子披麻戴孝,如同兒子一般。
包綬與嫂子的故事就被轉嫁到包拯身上來,經過戲曲演繹變得家喻戶曉。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