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命斷皇帝夢,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各派勢力群龍無首,對大總統的寶座卻是虎視眈眈。此時的當務之急,便是選出一名足以服眾的人來繼任總統。
誰知袁世凱早有準備,他在臨死前就將繼承人名單寫在“嘉禾金簡”上,藏在“金匱石室”中。金匱打開後,名單上依次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圍繞著這份名單,北方的北洋軍閥和南方的革命黨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可是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他們還是請來了受人尊敬、同時也是袁世凱指定大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徐世昌來做決斷。
徐世昌沉吟片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根據《臨時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也就是說根據規定,繼任大總統的應該是副總統黎元洪。
那麼,另一名被袁世凱指定的候選人段祺瑞是什麼想法呢?面對大總統的寶座,說“不想要”那一定是假的。但是,當聽到徐世昌提名黎元洪後,他沉默了一刻鐘最終選擇附議。這一刻鐘也許是段祺瑞一生中最漫長的一刻鐘。
段祺瑞號稱“北洋之虎”。不管是論資歷、論實力、還是論武力,段祺瑞自認絕對是當大總統的不二人選。那他為什麼會將這個通往權力頂峰的機會拱手讓人呢?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死,這時南方駐滬海軍正在籌劃獨立,並加入護國軍,這就給了北洋軍閥段祺瑞較大壓力。而對於黎元洪來說,自從武昌首義成功,他擔任湖北軍都督後,就與革命黨人淵源頗深。因此,他在政治上有孫中山等人的支持。在這個風口浪尖,他背後的政治籌碼與段祺瑞相比就豐厚多了。
徐世昌正是考慮到此時需要一個能夠調和南北矛盾的人出任大總統之職,才能緩和局勢。而袁世凱死後,只有作為南北勢力中間人的黎元洪最為合適,段祺瑞的最終妥協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
1916年6月6日下午,段祺瑞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袁大總統本日上午10時40分以尿毒症薨逝,停柩居仁堂。並遺令約法第二十九條宣告以副總統代行中華民國之職權。中華民國國務院民國4年6月6日。”
這天夜裡,黎元洪的同鄉、時任陸軍次長的蔣作賓打來電話說:“外面情況很不好。”黎元洪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急派張國淦前往段祺瑞的府邸打聽情況,還要他代為傳話:“請你告訴芝泉(段祺瑞),我不要做總統。”
去段祺瑞處打聽情況的張國淦看到,深夜裡段祺瑞的辦公室還是燈火通明,裡面吵吵嚷嚷站滿了一大批軍人。他們圍著段祺瑞,表示堅決反對北洋系以外的人來當大總統。要麼徐世昌,要麼段祺瑞,就是不能讓黎元洪上臺。
人群之中,段祺瑞一眼瞥見張國淦,就撇開眾人將其帶到一個小房間。板著面孔的段祺瑞,自然知道張國淦的來意,便對他說:“我姓段的說要姓黎的,我的話始終不會改變。無論有天大的事,我姓段的一力承擔,與姓黎的不相干!”其後沒有再多言語,段祺瑞就匆忙再返回擠滿人的辦公室去了。
最後在段祺瑞的堅持下,6月7日黎元洪在府邸就職。6月13日《申報》發表文章稱頌段祺瑞說:“今日各界公電紛紛,謂大總統未能完全自由者,不僅疑帝制派人尚盤踞政局中,亦有一部分人,疑段之態度不甚分明,或謂為人利用也,吾謂段於前既反對帝制而退,首先擁護總統態度無所謂不分明。”
黎元洪素有寬厚之名,而段祺瑞在袁世凱稱帝時扮演了反對派,也給世人留下了一些好印象。然而,這對被世人看好的政治夥伴卻上演了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權力之爭——“府院之爭”。他們二人究竟是怎樣鬥法的呢?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閱讀更多 湖北衛視大揭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