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印象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曾經是我這個歷史愛好者最喜歡的地方,之前也曾經專程去看過。這次再去,反倒對那聲勢浩大的古建築失了感覺。只是在腦海中反覆盤算著一個問題:王家大院究竟經歷了什麼,王家的後人又都去了哪裡?

印象 王家大院

上次去的時候,我還沒有開始練習書法,自然對王家大院裡邊的名人書跡有什麼印象。這次再去,竟然發現翁方綱、劉墉等著名書家都曾給王家留下墨跡。至於其他尚書、侍郎之類的題字更是不勝枚舉。由此足見王家當年聲勢之煊赫。

印象 王家大院

然這當年足有25萬平米的王家大院如今只餘四分之一,其他的部分早已廉價賣給了別人。而消息靈通的王氏族人也在日寇侵華之初便舉家南遷,如今不知所蹤。曾經風光無限的王家大院如今只是兩個大型的堡院而已,當年的繁盛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印象 王家大院

王家的鼎盛自清康熙年始,至道光年衰,到1937年遁,其盛橫亙整個有清一朝。王氏商而優則仕,前前後後共有101人為官,最高做到了正二品。故而王家才敢如此大興土木,生生將自家宅院建成了“山西的紫禁城”。據說這規模宏大的建築前前後後總共修了五十多年方告完工,足見其用心之細、花費之巨。然而一旦運數將近,這廣廈千間也終將人去樓空。

追本溯源,王家的先祖是元朝末年一個叫王實的農民。農忙時務農,農閒時做豆腐、賣豆腐。王家後人為表示不數典忘祖,世世代代在祠堂中供奉著王實當年用過的豆腐擔子。如此綿延下去,一直到了王實之後的第十四世,王家的生意才逐漸做大了起來。康熙年間,王家捐贈良馬20餘匹給平定吳三桂叛亂的康熙皇帝,自此進入政府的視野,因著政府的支持與幫助,逐漸把生意做向了全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印象 王家大院

山西人有了錢,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修宅子、修祠堂。王家自然也不例外,於是也便有了王家大院的肇始。他們深知祖宗不易,故而祭祀也必殷勤;也知發家全因官助,故而特別注意對子孫後代的教育,他們希望徹底擺脫農民和商人的印記,從此世代為官。大院裡很多處磚雕、石雕、木雕的主題就是在向子孫們言明為官的好處。

印象 王家大院

人云物極必反,王家自然也逃不出這一規律。在備極尊榮之後,終於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湮沒在浩浩湯湯的歷史洪流之中,思之令人不禁黯然神傷。

印象 王家大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個豪門巨族的盛與衰一如史上諸多朝代的興替,有始亦必有終。只是不知那王家的後人,早晚憶起往昔的崢嶸歲月,會否有一絲酸楚在心頭。好在王家當年是自己有先見之明,得到消息立即遷走。若是偌大家產被憑空褫奪,該又有多麼失落呀。或許如今的王家的後人在先祖的庇佑之下依然活得很好,這些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