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于玉华宫,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于总章2年(669)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 ,历尽沧桑。建寺约百年之后,即“ 塔无主,寺无僧”。唐文宗太和2年(828),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 ,几成废墟 。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 、大殿 、藏经楼、山门等并补 修了三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
游览兴教寺可从西安电视塔乘917路,经31站,可直达。现兴教寺主要建筑兴教寺现由中部殿房、东院藏经楼和西院慈恩塔院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兴教寺山门,中间为护国兴教寺几个大字,两旁小门上为法相和庄严。这里的门不开,进寺须走旁边的门。
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大雄宝殿后为讲经堂。
藏经楼在东院,楼内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的照片,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1344年,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窥基大师塔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玄奘法师舍利塔高21米,共五层,底层拱洞内有 玄奘法师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因亦称大遍觉塔。与玄奘法师墓塔呈山字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三层塔,均高5米,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
閱讀更多 樑溪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