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之下,一面是八百多萬畢業生,一面是企業有兩千多萬用工缺口,怎麼辦?

成功在望wpj


1.放下身段,從基層幹起

2.好好培養新人,長遠規劃

3.復工得戴好口罩,不能鬆懈

4.發燒得自覺上報


我是一個菜鳥


打個不很恰當的比喻,一方面農村有幾百萬光棍找不到媳婦,一方面城市裡又有大批剩女嫁不出去,比喻雖不合適,但原因卻差不多,就是剩女和大學畢業生的期望值太高。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必須要從觀念上改變,剩女就不說了,那是個人問題,人家願意寧願剩也不掉價,可就業是一個關於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必須讓畢業生能正視現實,別管多高學歷,出自什麼名牌大學,最好從基礎做起,從工人當起,先解決飯碗問題,然後在生存基礎上求發展,眼高手低求職過程最要不的。


閒聊亨特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從學生的角度來回答下吧,

我覺得用工單位首先要真誠的去招人,有的用工單位,他和你說的好,說幹苦力只是暫時的,工資也會漲起來,但是他壓根就沒想培養你,只是因為工廠突然急缺,需要人,通過招生來緩解企業的用工荒,等過了這段時期,錢少,少得學生都沒法再幹了,都不用企業辭退你,你自己就不幹,走了。

第二個就是門檻限制,有的企業有的崗位壓根不需要某項技能,但是他就拿這個卡你。

第三,錢的事兒,比如說外地學生看上了這個企業,結果不包吃住,錢還少,你說他能待麼,租房,最簡單吃喝拉撒都不夠,看不到前景,貼錢幹這個幹啥?

還有就是我幾個女同學在某物流公司,說要儲備幹部,因為實習期,只能給死工資不按計件,結果那個主管盡情壓榨,他們的件數都快趕上正式工了,最後沒辦法走了,其實壓根就是因為雙十一雙十二流量大而招的工。


大涼拖


回答。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企業缺少多少人?這800多萬畢業生。到企業工作也不會過半數,試問。誰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培養出個人才。到毫無前途的企業生存呢,弄不好到今後還要失業,像這種題材最好不要講出來。這是對八百萬學子的不尊重。





白河沙灘


勞動力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錯配。

八百萬畢業生,數字可信,需要一個適應市場的時間過程;企業用工缺口,與其用人數來表示,不如按報酬來劃分。

因此,這是一個包含時間價值的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匹配問題。

勞動力市場的複雜性,是不可能簡單用市場經濟手段應對得好的。國家的宏觀政策大家應該看到了:一方面是把畢業生往上深造的門開大,用逆週期的調節人才培養時間來期待人才市場需求的釋放;另一方面藉助財政政策來補貼企業用工培訓,用看得見的手縮短錯配勞動力適應市場的時間。

回答問題的怎麼辦不是什麼難題,難的是實際操作中要形成反饋迴路,不斷監測勞動力不匹配的數量和價格分佈,來進一步優化政策。

最後,值得期待的是這些畢業生們學以致用,能設法在解決企業用工升級換代的過程中,藉助所學現代科技技術,來提高企業用工的產出效率,從而在降低企業傳統用工量的同時,為自己和同學們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新職業崗位。

大家想想,如果這樣能做到的話,問題中的怎麼辦不是就能解決了,對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這裡所用的通用動態模型研究方法,歡迎交流。


高效率大概率小成本


人為造成的結果。

大學擴招+教育產業化,掏光了底層家庭的積蓄。

可是,大學擴招之後,教學質量下降,畢業生畢業就失業,讓貧困底層家庭,越來越窮。

20多年,不重視職業教育,大學擴招造成學歷氾濫貶值,學歷歧視。。。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企業用工條件太高,35歲以上就不聘用了,年齡大的為啥不能用。許多人50歲年富力強就強行讓退休,或退居二線,不但不工作,還要社會養起來;如果活到八十歲,就要休養三十年;那麼多人跳廣場舞、打麻將,還不是閒著沒事幹嘛。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也就2000萬,哪來那麼多的年輕人!大學生眼高手低,怕累怕吃苦,幾乎沒有人願意當工人、農民,只想坐班室,工資要求太高,找不到工作咎由自取。


高功93


這是重大疫情下,會出現的現象,不過這是暫時的,隨著疫情的好轉,相信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有的調控能力能很好發揮,國家機器一直在正常運轉,困難能克服,問題會迎刃而解,在殊死的抗疫大戰中,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能力,彰顯了全國人民團結戰鬥能力。我們就是要支持黨的戰略佈署,配合做好工作,我們自已的困難也會得到解決。


奇奇攀枝花


教育與社會需求脫鉤,這種現象是必然的。現在的社會太過浮躁,把錢看的太重。大學生自視甚高,高不成,低不就。媒體推波助瀾,把造星逐臭當主業,誤導價值取向。

糾正要有過程,讓現實去糾偏吧,市場的作用會逐步顯現。


閒雲野鶴39771834


放寬招工條件,有些企業還有地域歧現象,自己設置的條條框框限制了自己的成長,再加上一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得打工人員望而卻步,畢竟工人是給你創造價值的,當今時代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埋頭幹活,揮汗如雨的時代了,人們要的是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主要是管理者要把工人當成自己人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