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年人都是知道的,分享是一种自古以来的美德,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着孩子要大方的分享,分享也是一种回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家长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向上,热情大方的进行分享,这样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让其他人觉得“这孩子家教很好”等,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可是有一些孩子就是比较自私一点,在家里面比较“独”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倒是到了在外面也不大方的话,家长总是忍不住批评一句孩子:“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的自私呢!”有网友在网上发表了一件关于自私的事情,网友B和儿时的玩伴聊天,这一天儿时的玩伴开口,说到“我和你讲个实话,还记得五岁那年,你和阿姨来我家做客玩,当时你看上了我一辆小汽车,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了,我妈一定要让我把那辆小汽车送给你,我内心是一万个不情愿,十分不愿意,但我妈在一旁说我很自私,死活一定要我送,从此以后我在心里就很不想让你来我家,同时也恨了我妈好久。网友当时很错愕,没想到十几年前的事情,儿时玩伴居然记忆犹新,自己全然不知,也让网友在心里产生了愧疚之情。
因为说到自私,在很多人眼里都觉得自私是一个贬义词。一个被评论为自私的人,要么将会在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要么就是家里没有教好,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歧视。所以很多父母,在家里教育孩子时候,就说孩子不能成为自私的人,做事一定要学会从容大度,甚至还要无私奉献,不能心胸狭窄。
但是,根据育儿专家所说,这样的教育其实并无错误,只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不管什么地方都让教育孩子不能自私,要大度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别样的心里,误入歧途,受着窝囊气,那么有哪些地方要让孩子”自私“呢?
第一个地方:孩子对待自己的私有物品要“自私”
有的家长一直跟孩子说,要大度,别人喜欢自己家的东西,给他就是了,再买就行了,要大方一点,但是殊不知,玩具是孩子的”财产“,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孩子有权利进行支配的,有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就会遭到来自父母的责骂,这时候孩子会感到非常无辜和委屈。
教育学家曾经发表研究:父母在孩子成长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孩子心爱的东西被强行剥夺,经由父母转送给了他人,那么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讲,内心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打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最信任的爸爸妈妈竟然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对已经建立了感情的物品居然没有办法保护。
孩子的物权意识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从“就是我的”,到“不可以碰”,到“可以给你玩一下”,到“分享真开心”,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只要自己的物品能够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够更快的学会分享。因为从心理发展上来说,孩子的玩具的主权问题,关系着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以及心里上的安全感建立,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上说:4-5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用手抓取物品,这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在孩子1 岁左右,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性,希望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等大一点在2-3岁时,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不同于世界万物的,形成了物权意识。家长应该加倍的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能强人所难了。
第二点:孩子应该对待自己的安全问题要学会自私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想要的东西,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做出一味的让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要先学会为自己做考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因为爱人要先爱己,尤其在教育孩子安全问题上,一定不要让孩子“舍生赴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2018年8月30日,有这么一则新闻,陕西洛南,4名初中生相约到镇上一处水潭游泳。结果发生了意外,一名学生溺水,一名学生同伴前去营救,不幸的是,两人双双溺亡,这两名小孩都是13岁。
家长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在无法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不能贸然的行动,要对待自己生命自私一点。
:
閱讀更多 哺育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