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趙本山的家鄉是全國邊貿重鎮,單次交易就超100萬


明朝,趙本山的家鄉是全國邊貿重鎮,單次交易就超100萬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 不戲說 不深說

現在一提到“邊貿”,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黑龍江的滿洲里、廣西的東興等城市。在明朝,東北的邊貿重鎮可不在黑龍江,而是在遼寧,準確的說,是在遼寧的北鎮市(錦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開原市(鐵嶺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趙本山的家鄉)和撫順市

那時候,這三個地方在全國首先建立馬市。因位於遼東地區,所以被稱為“遼東馬市”,這三個地方也成為明朝與邊境少數民族進行交易的商貿重鎮。今天,“遼寧有歷史”就來說一說遼東馬市,以及它們的繁華過往。

明朝,趙本山的家鄉是全國邊貿重鎮,單次交易就超100萬

馬市,看字面意思好像是馬匹的交易場所,雖然當初創立的本意的確如此,但實際運營中,馬市更像現在的農村大集,除了馬匹之外,貂皮、狐皮等毛皮;鏵子、犁等種糧用具;人參、木耳等特產都是交易物品。

明朝初年,北鎮設立了第一個馬市,當時北鎮叫“廣寧”,所以叫“廣寧馬市”。那時的皇帝是誰呢?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兒子,就是那位從侄子手裡搶過皇位、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的皇帝。隨後,開原馬市、撫順馬市相繼建立,再之後,山西的大同、丹東的寬甸、鳳城等地也陸續開立。之所以增設馬市,一方面便於交易,另一方面,每個馬市對應的少數民族群體各不相同。

明萬曆1619年,努爾哈赤攻下開原城,至此,遼東馬市壽終正寢,它一共存在了213年

遼東馬市的熱鬧與喧囂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僅以萬曆十二年,開原鎮北、廣順兩關的交易額為例,6個月總交易額摺合今天人民幣1200餘萬元,每個馬市每次交易額近人民幣100餘萬元。

遼東馬市的影響力絕非侷限在遼寧地區。據史料記載,除了貿易主體漢人、女真人、蒙古人外,現在的俄羅斯人、朝鮮人、日本人也直接或間接從馬市中獲益。要論獲益最大者,則是努爾哈赤,因為遼東馬市開闊了他的視野、馬市上的物資提升了部落的實力,讓他最終成為明朝的掘墓人。

實際上,馬市並不是明朝首創,漢代我國就已經有馬市了。那麼,明朝初期為什麼要大張旗鼓的開立馬市呢?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馬匹對明朝特別重要。在冷兵器時代,馬匹的軍事作用類似坦克、裝甲車,對一個政權的軍事實力意義重大。但因為明朝並不盛產馬匹,而通過朝貢獲得的馬又數量有限,所以,明朝積極開立馬市。

其次,朝貢的馬匹運輸很不方便。明朝定都之初,國都在南京,從邊疆地區運輸馬匹到南京,路途遙遠,損耗較大,而在邊境一帶開立馬市,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明朝疆域最北不是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嗎,怎麼遼東成為邊境了?通俗來說,明朝時期,東北的少數民族更多是自治,明朝對其管理相對鬆散,實際的邊境是在遼東。

設立馬市的第三個原因是,馬市貿易可以換來邊境安寧。交易與交流,淡化了衝突與矛盾,回望這段歷史,明朝通過馬市想要達到的這個目的已經實現了,但讓明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存在二百多年的遼東馬市也給它自己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明朝,趙本山的家鄉是全國邊貿重鎮,單次交易就超1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