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俗語是古代老百姓所自然醞釀而出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它相比上流社會的文人雅士詩詞,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能聽見俗語的聲音,而俗語也不是真的俗,只是古代文人方便區分的可以稱呼罷了,那雅俗共賞其實就是對俗語的一種肯定,它不僅能生活的展示不同時代的人文風貌,還飽含為人處世的智慧哲學,今天咱們要講的"飽暖思淫慾"就是如此,那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不過卻鮮為人知,下半句才是精髓,聽者一生受益。
古人生產力低下,又常有自然災害和各種苛捐雜稅,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是很不穩定的,那時可能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人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言歸正傳,"飽暖思淫慾"是出自哪個朝代呢?它是出自元末時期一位戲曲作家賈仲明的《對玉疏》,這句俗語是由作者演化,而追本溯源的話還是來自春秋時期的管仲,原文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的本意是引導君王要想讓百姓知書達理,減少社會治安問題,就要從百姓的衣食住行去考慮,而賈仲明則是以相反的觀點來描述,雖然不及管仲的指導意義,但同樣是洞悉人性,頭一句理解不難,所謂"淫慾"無非是不好的慾望讓人沉迷,甚至到放縱沉淪,如果連一日三餐都保證不了,那人們第一時間想的應該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去過著奢靡浮華的生活。
在物質條件基本滿足後,人們便會從生存的角度轉變為精神上的享受,這雖然沒有不妥,但很多人也因此迷失,沉迷賭博,吸食毒品等等,都是因為衣食無憂的情況才去涉獵的,說白了這和吃飽了沒事幹有一些相似之處。
前半句眾人皆知,後半句的"飢寒起盜心"卻鮮為人知,不過它正是精髓之處,在吃飽了沒事幹後,閒著也是閒著,乾脆為自己找點樂子,那當又冷又餓該怎麼辦呢?打工,不存在的,可餓的實在沒辦法了,有什麼途徑能不勞而獲呢?不是偷就是搶,所以結局可以預料,那就是自取滅亡。
古代出現了無數的王朝,而出現盛世的卻屈指可數,百姓都是其中的犧牲品,這句俗語也是驚醒世人,勸人向善,莫要吃飽了沒事幹,想想自己的家庭,不勞而獲是自取滅亡,勤勞致富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閱讀更多 半醉侃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