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天鹅”来袭,行业轮番上演“魔幻”大戏。
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遭遇重创,在线教育、生鲜电商、企业服务等赛道却迎来需求“井喷式”爆增。
一时间“风口论”不绝于耳。热度当前,有人为了分得蛋糕或者谋求自救,急急转型布局,试图抓住这波热度。
但是,抗疫有没有催生“风口”?眼下热门赛道是不是“伪风口”?真正的机会藏在哪里?
01 抗“疫”催生“风口”?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分清真伪。”一位投资人说道。
“如果哪个机构说‘疫情带来风口’,我完全不赞同。因为供需关系没有因为疫情发生本质变化。”某机构高级投资经理马杰表示。
持同类观点的投资人不在少数。教育赛道投资人赵家也认为,“疫情没有创造行业,只是改变了业态,让一些行业暂时超速发展。如果一年半载之后,行业还在超速发展,或许可以称之‘风口’,现在下定论言之尚早。”
细数当前坐拥热度的几大赛道,如在线教育、生鲜电商、企业服务等,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通过非接触的形式实现了当面场景的功能,同时只是暂时替代品。
“建议一些人不要太骄傲。有人爱把一时热度归功于能力,但等热度散了,可能什么都没有。”赵家表示。
几位受访投资人一致认为,疫情过后,大众需求会回落到日常水准,上述赛道很可能回落到原始水平,并且留下一地炮灰。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确实让一些赛道迎来了流量爆发的机会。
02 生鲜电商,大概率“伪风口”?
面对突如其来的井喷式“到家”需求,生鲜电商仿佛打了一针强心剂。
生鲜电商在当下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但疫情后是否还能“逢考必过”?
受访的几位投资人一致认为,生鲜电商不是刚需,疫情后大家可以出门买菜,生鲜电商会回归从前,大概率是个“伪风口”。
“手头刚好有个生鲜电商项目在看,但没什么特别之处。生鲜电商本身的商业逻辑是站不住的。因为逻辑成立的前提是,电商要比线下更有效率地调动资源,提高生鲜产品的价格(质量)、效率(周转率)、杠杆(利用规模产生的账期),但目前看起来,这几点都没达到。”PE机构风控总监李海向投中网表示。
资本对于电商生鲜相对冷淡的态度,或许不会因一时火爆而翻盘,但生鲜电商可能还存在一些突破空间。
李海认为,“生鲜电商乃至所谓新零售,核心是‘地段’,其他包装都是为核心服务。生鲜电商如果可以转型线下,拿到良好地段和便宜租金,再利用线上供应链改造线下卖场,不失为一种改善。比如北京朝阳区的十里堡盒马,‘住宅区周边+落后商业综合体+地下’的选址策略就很成功,周边房子甚至成了第一批‘盒区房’,这就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这种模式复制起来是非常难的。”
在投资人看来,这种模式是一盘大棋。如果跑得通,未来生鲜电商之战或许还是巨头间的游戏。
03 在线教育,付费转化是生死线
在线教育一直算是热门赛道,抗“疫”更为其加持了一大波“簇拥者”。
在线教育注重获客,当前用户增长问题得到解决,但无限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棘手问题。
比如,教育机构若想短时间转战线上,服务器、云服务等基本的平台技术支持难以跟上。一双币基金投资总监向投中网透露,近期与被投企业沟通时发现,一些中小教育机构因为学生数量激增导致平台承载力达到极限,无法实现流畅的课程直播,需要投资人出手对接一些方案解决服务商,帮助解决问题。
再如,当前在线课程的效果总体不甚理想。如果学生不能和教师互动,只是盯着屏幕的话,学生体验都和教学效果会很差,这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互联网教育替代不了的。日前钉钉之前被小学生喷到下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线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水土不服”。
另外,在线教育的运作模式存在难以攻克的硬伤。作为对接学生和教师资源的平台,在线教育如果只做对接,最核心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如果机构要深度参与,势必涉及教学材料、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课程监控等多个环节,全盘搬到线上的话,整个操作会非常沉重,成本端也很艰难。几日前,线上大语文机构明兮学堂宣布资金链断裂,在线教育现金流吃紧情况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是,在线教育长久受制“亏损魔咒”,盈利难度巨大。除了成本端问题,教育上市公司战投部投资经理沈重认为,“在线教育机构当前获客基本都是免费用户,疫情后能否实现用户付费转化,将是决定在线教育的一条‘生死线’”。
由此可见,在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产品、获客、盈利、现金流各个方面环环相扣,一环缺失,全局崩盘。同时,在线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一种补充,终归还是要依赖于线下的根基。
沈重认为,短期来看,在线教育并非刚需,当前热度只是特殊时期的暂时需求。但这次几乎覆盖全国的用户体验会让教育机构意识到一些机会和问题,日后线上和线下的比重或有调整,但主营业务大概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育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之前线上和线下教育的关系有点像‘跷跷板’,经过这次“练兵”,在线教育未来可能直接做上跳楼机。”沈重表示。
04 远程办公全功能产品或笑到最后
疫情之下企业的复工难题,催生了全国前所未有的“远程办公”热潮。
节后初期,仅阿里旗下的移动办公应用“钉钉”就承接了全国2亿人的远程办公。此外,头条系的飞书、腾讯系的企业微信、小鱼易连、云视频会议应用Zoom等一系列远程办公软件,也迅速收获了大范围普及。
PE机构风控总监李海认为:
企业服务比如远程办公、云计算之类日后会是趋势。之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限制,普及率也不足,如今这些障碍基本都打通了。加之B端需求一直存在,随着技术发展,需求在被逐步满足。”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期也公开表示,疫情可能让远程办公在中国形成一个大的习惯,肯定是非常的大的趋势。
如果把时间线拉短来看,以远程办公为代表的企业服务会在疫情之后大幅降温吗?
也有投资人预测道,这个赛道最终会留下1-2个体验优秀且功能齐全的产品,只专注某一功能的产品存活的可能性不大。
閱讀更多 亨特威新媒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