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保險!到底買不買?

品味人生品位生活


一、別人說:

有人說保險是剛需,因為風險客觀存在,於個人而言要麼發生100%概率,要麼不發生0%的概率。

有人說保險不是剛需,我有儲蓄,我有房子,我有親戚朋友可以支援,更何況,我這麼年輕,體檢這麼健康,買保險有什麼用?

二、自己想:

但事實是,身邊的人都多多少少的買了保險(這裡指商業保險),因此你自己特別糾結?

買吧,保險不是免費的,需要有成本支出,

不買吧,萬一遇到風險,後悔明明可以用5千保費,撬動50萬保額,現在卻要乾巴巴的花掉50萬存款。


三、我們怎麼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

1、首先,分析現實情況

現實1:會有病!人食五穀,沒有誰不生病,生病如果治療,就會花錢,小錢兒自擔,大錢兒就會有轉嫁的需求。

現實2:社保不夠!社保有年度上限,有賠付比例,有醫院和藥品限制,萬一失業了,還會斷掉,因此轉嫁大病的大額風險就需要對現有社保做補充,更何況很多人連社保都沒有!

2、認清兩個問題

問題1:存款無槓桿,花一分少一分!比如一個0歲的孩子,父母可以花500元給ta買一個50萬的定期消費重疾險,萬一不幸罹患重疾,父母用500元換來的是50萬,但是如果是花存款 500就是500的購買力,變不了50萬。

問題2:醫學進步推進重疾險需求:醫療技術進步提高了疾病確診率、延緩了患者壽命,在沒有相關診療技術之前,重疾患者只能低成本地等死。有了治療技術和手段後,不治療,患者心有不甘,家庭成員也面臨巨大的道德壓力,於是大家齊心協力去治療,承擔了巨大的醫療成本,製藥和醫療行業則賺的盆滿缽滿。越是重大疾病、越是罕見病,醫藥支出就越貴,於是,大家轉嫁高額醫療費用的需求就越來越迫切。


3、選擇承受哪一種成本?

成本1:購買保險的成本:從傳統經濟學來看,購買保險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消費者的風險厭惡。因為風險厭惡的消費者願意支付超出期望賠付(純保費)的風險溢價(附加保費),所以保險交易對雙方均有利,保險交易達成了,重疾險成交了。

成本2:患病治療的醫藥成本:說到底,保險本身是人類恐懼和擔心的產物,人類越是害怕或恐懼,其認定的主觀保險價值就越高,保險需求就越強烈。事實上,一個人得了重病,除了治病本身的醫療費,康復費,收入損失影響的還是一個家庭,一個人生病了,其他人還要不要繼續生活,難道一個人病了,整個家庭也要跟著病倒?

就拿德雲社相聲演員 眾籌100萬的事兒看,我其實非常理解其家人的心情,丈夫(兒子)病了,可能較長一段時間沒有了收入,不但要花錢,其原來的生活成本支出,也不想降低或者減少,只是,我們應該首先想到,沒人欠你的,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付出,車子,房子都想要,別人沒有道理為你捐款。


四、是有尊嚴的自己付出成本用保險轉嫁部分風險,還是走投無路的時候伸手眾籌,看自己 的需求和選擇吧!


懂保學堂


這就要看個人情況了,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就不用買,如果沒信心就去找一家靠譜的保險公司買,不過如果你對保險條款和術語不太懂也有可能被不良保險業務員欺騙,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經驗越多越值錢,就好像抗戰時期敵人也不可能把中國農民和工人都殺掉,所以真正的保險就是你從事的行業技能比任何保險都靠譜,那是生存技能就像現在很多農民工不打工了也可以回老家種地哪怕不包地只種自留地也可以有飯吃一樣,對他們來說“種地”就是根本,不會種地的農民也可以在農村自留地裡重新學會,因為不會也可以問人。


nzp2000


現在保險真心不是問買不買的問題了,而是買多少的問題!李嘉誠,馬雲等人比你有錢吧?人家都要買保險,難道人家會疾病意外的錢嗎?為什麼人家還要買?他們頭腦難道沒我們好嗎?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