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董卓出自西凉,马腾也出自西凉,那到底谁才是西凉的老大?

缥缈峰下一粒沙


董卓、马腾都不是西凉老大,西凉军阀其实没有老大。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这一年是甲子年,黄巾起义就在一年爆发。由于受到了黄巾起义波及,凉州羌胡部落造反,西凉的诸多汉人豪强,比如后来凉州军阀之一韩遂也参加了造反。

这一次叛乱规模很大,一度打到长安附近的美阳。把朝廷文武百官吓得不轻,汉灵帝遂即下诏,他一面让凉州地方官员自募军队镇压,一面调集皇甫嵩、董卓和孙坚等人率中央军参与平叛。

后来朝廷官军和凉州地方官军联手,击退了叛军对长安的侵犯。但是,正当官军准备进一步聚歼叛军时,河北又叛乱了,朝廷考虑叛军已是乌合之众,凉州地方军应该能消灭叛军,于是便把皇甫嵩、董卓、孙坚等人全部调走,将围歼叛军的任务,交给了西凉地方军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不是军阀的马腾响应朝廷号召,参加了凉州地方军。并且马腾还通过努力,成为了凉州刺史耿鄙的司马,挤入了上流官场圈子。为他后来割据一方打下了基础。



中央军走后,叛军卷土而来,凉州地方军失去了中央军的助战,根本打不过叛军。后来凉州刺史耿鄙兵败,被叛军杀死,凉州地方军群龙无首。鉴于叛军势大,且州郡长官又战死,于是凉州地方军干脆就造反了,与叛军合流,控制了陇西。

当时,身为凉州司马的马腾也拥兵反叛,正式成为军阀。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整个西凉地区全部沦陷,西凉军在韩遂、马腾、杨秋等陇西实力派的聚集下,二度出兵进犯关中。

听说西凉军又来了,这一次,朝廷再次调皇甫嵩、董卓等人参与平叛,中央军在陈仓大败叛军,把叛军又赶回了陇西。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中央军大败西凉军的同一年,汉灵帝居然病死了,洛阳朝廷接连发生了争权夺利事件。

董卓由于是司徒袁隗的学生,因而他便在袁隗的暗中拉拢下,带兵进京勤王。

董卓是聪明人,清楚这次进京的意义,于是他便在临行之前,与韩遂、马腾密会,邀请他们与自己结盟。并且还嘱咐他们在自己走后,攻打皇甫嵩,趁机攻占长安,割离关中与朝廷的关系。


如果这两类人合为一股,那战斗力简直就要爆炸了。

不过,马腾那帮人并不信任董卓。所以董卓走后,他们都没有立即行动,而是一直在凉州观望。

其后,洛阳发生了董卓进京乱政,废少帝立献帝,关东十三路诸侯讨董卓,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等一系列事件。董卓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董卓在这一期间先后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何进、何旻兄弟二人的中央军,西凉兵马在董卓的部队序列中已经不占人数优势)

再后来,董卓在关中立足,并征召马腾到长安协助他。此时,马腾才拉着韩遂一起率军离开凉州,投奔董卓。

于是至此,西凉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当时西凉军事集团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人。一是董卓系军阀,二是非董卓系军阀。区别标准很简单,前者是董卓统领的中央军,割据关中。后者是被招安的西凉叛军,也包括凉州地方军,割据凉州。


不过,马腾的速度有点慢,他还没到,董卓在长安就被王允、吕布杀害了。

随后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攻占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控制了朝廷。

鉴于西凉叛军与董卓西凉军曾经亦战亦盟的背景,于是李傕、郭汜便以朝廷的名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扎在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于郿县。其余西凉军阀也都各有封赏。

至此,当年的西凉叛军,全部洗白,变成了朝廷册封的将军。

(“非董卓系”西凉军阀分布情况)



后来由于李傕、郭汜内战,关中大乱,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去兼并西凉军阀,于是西凉军阀就一直没变,各自拥兵自重。除了名气很大的马腾、韩遂外,杨秋、宋建、张奂、武都氐王等人也都是西凉军阀中的实力派。

再后来,关中的原董卓系西凉军内斗,打得一地鸡毛。汉献帝趁乱出逃,脱离了西凉军的魔爪——最终便宜了曹操。

李、郭失去了天子象征,两人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关中西凉军随即开始不服他们。

公元197年,曹操逮住机会,派尚书裴茂赴关中,联合西凉军出身的段煨(董卓系西凉军将领,不得志,投靠曹操),诛杀了李傕和郭汜,名义上控制了关中。

为啥说名义上控制呢?因为李傕郭祀被杀后,曹操无力派兵占领关中,所以关中就被马腾、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等非董卓系西凉军趁机占据了。

不过这些人都没什么远见,既不知道要恢复生产,积蓄实力,也不知道要统一西凉,对抗关东军阀。成日就知道固步自封,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官渡之战时,曹操派钟繇入长安,利诱西凉军阀。这帮人未曾利用这次机会,以谋求更大发展。反而被曹操当枪使,进攻袁绍的余部。所以当后来曹操统一河北,并打算向关中、西凉下手时,这些人就都慌了神。爆发了潼关、渭水大战。

最后,都被曹操消灭。



总结。

①:西凉军分为董卓系和非董卓系两派。前者是正规军,割据关中,而且其中有很多人不是凉州人;后者很多都是叛军出身,是凉州本地人,割据凉州。

②:两拨人虽然都属于西凉军,但其实不是一个圈子。

③:董卓活着时,他的实力最强,最右希望统一西凉。但他死的太早。后来李傕、郭祀也有机会,然而他们也没有远见。最终被曹操联合段煨杀掉,董卓系西凉军这一派也就此覆灭。

④:非董卓系西凉军多是草莽出身,没有远大志向。李傕、郭祀死后,他们占了董卓系西凉军的地盘,实力强大,但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都没有统一西凉的想法。

⑤:西凉军不存在老大。董卓、马腾、韩遂的名气稍微大一点,是西凉军阀中比较厉害的角色。但他们不是西凉老大。


Mer86


实际上这里两个人物并不矛盾的,董卓是属于当时是属于西凉的大军阀,是属于官方的军队,换句话说就是董卓是朝廷的人,拥有正统,但是马腾是西凉人,不错,但是马腾是属于叛军的一支,就是董卓需要绞杀的。

但是当后期董卓的羽翼成熟的时候,就不甘心再做一个军阀了,就直接是入住了国都,挟天子去了,但是马腾就是再韩遂被杀死之后,董卓选择出来引领西凉的人的。

就是收董卓是暗地里的老大,也就是背后的老板,但是马腾就是属于明面上的老大,但是还是有权力的,按照官方定义来说的话,就是董卓任命马腾的。


笑看流年世态


董卓与马腾都是凉州出来的枭雄,但两人是对手,是敌人,在战场上互有胜负,谁也称不上老大。凉州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韩遂,一个是皇甫嵩。马腾与韩遂是叛军,皇甫嵩与董卓是政府军,没有人可以称是凉州老大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马腾与董卓的简史。

第一,董卓在凉州军中的地位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员悍将,他早年在名将张奂麾下效力,在平定先零羌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曾经一战斩、俘羌人一万多人,威震西北。此役也奠定了董卓在西北军中的地位与声望,他打仗以剽悍、勇猛见长,论及兵略却比不上另一位凉州将领皇甫嵩。

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以东中郎将的身份参加镇压黄巾军的作战,结果一败涂地,一仗下来就被撤职了。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队后,消灭张角,基本平定黄巾之乱。

第二,凉州羌乱,给董卓东山再起的机会

黄巾起义爆发后,西北的先零羌乘机起事,拥北宫伯玉为首领,后来北宫伯玉又找来边章、韩遂两人,成为叛军最早的三巨头。

由于董卓与羌人作战经验丰富,朝廷遂重新起用他为破虏将军,追随车骑将军张温前往平定凉州羌乱。董卓过于自负,不把羌人放在眼里,结果反而被羌人打得十分狼狈,差点被包了饺子。不仅如此,董卓还十分瞧不起上司张温,因为张温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一点本事也没有。

董卓出生于西疆,其军旅生涯二十年,多数时间是在西疆度过,在西北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尽管没打什么胜仗,他仍傲慢地认为,要解决西北羌乱,非自己莫属。为此,孙坚曾建议张温,把以下犯上的董卓抓起来杀掉,但张温胆小怕事,终究不敢。

第三,马腾叛变,成为凉州叛军三巨头之一

公元187年初,叛军首领韩遂杀死北宫伯玉与边章,吞并其部。身为凉州军司马的马腾率部叛反,与韩遂部合并,另一支由王国率领的叛军也前来加盟。这样,西北叛军便组成了新的三巨头联盟,三巨头分别为韩遂、马腾、王国。

叛军势力如日中天,集中十余万大军,进逼长安,而后又包围陈仓。大汉首都震动,汉灵帝遂起用平定黄巾之乱的头号名将皇甫嵩,以左将军的身份率领四万大军。同时,董卓以前将军的身份协助皇甫嵩。

第四,董卓的打仗水平,与皇甫嵩不在一个层次

董卓是个很狂妄自大的人,但是在皇甫嵩面前他真牛不起来。当他的意见与皇甫嵩相左时,事实证明往往皇甫嵩是对的,而董卓是错的。由于皇甫嵩出色的指挥,政府军打退了叛军的进攻。

此时凉州叛军的老大是韩遂,而不是马腾;政府军的老大是皇甫嵩,而不是董卓。

陈仓一战,是西北叛军兴衰的转折点。由于王国在陈仓之战中表现太差,韩遂大为恼怒,把他给废了。这么一来,王国的部下十分不服气,凉州另一名首领马腾也与韩遂争权夺利,高层的内斗,使得凉州反政府武装集团由盛而衰。

第五,董卓与皇甫嵩的斗争

论行军打仗,兵法谋略,董卓远远不及皇甫嵩。可若要论政治野心与权术,则皇甫嵩远远不及董卓。

由于董卓太过于嚣张,目中无人,皇帝对他很不放心,便打算削其兵权,召入朝廷。董卓深知军队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决意抗旨不从。他假称自己打算动身返回京城,却被士兵们给拖住不放,没办法,只能暂且逗留,好对部下安抚。

汉灵帝也知道董卓想要的是实权,而不是朝廷的虚职,遂再发一道诏令,任命他为冀州牧。不过,有一个附带条件,董卓必须把军队交给皇甫嵩。很明显,皇帝就是要削董卓的兵权。董卓当然不干了,他又讨价还价,要求把自己的部队带到冀州。

当时可以节制董卓的人,只有皇甫嵩了。皇甫嵩完全有机会干掉董卓,但他没有这样做。在这个关键时刻,汉灵帝病逝,给了董卓一个绝佳的投机机会。

何进死后,袁绍血洗皇宫,董卓乘机以勤王名义入京,控制首都,大权独揽。董卓没有忘掉提防皇甫嵩,以朝廷名义下了命令,召皇甫嵩返回京师。皇甫嵩的兵权被解除了,挂个了城门校尉,从左将军一下子掉到城门校尉,地位一落千丈。

第六,马腾的结局

董卓控制朝廷后,打算招抚韩遂与马腾,企图借助他们的力量,剿平关东义军。在董卓的利诱下,韩遂与马腾同意了,便率着兵马开赴长安。不想他们刚到长安,董卓就被吕布刺杀,紧接着李傕、郭汜等凉州将领赶走吕布,控制朝廷。李傕、郭汜担心不能控制韩遂、马腾,不敢让他们的军队入就城,只是抛给他们一些官衔。韩遂成了镇西将军,屯金城;马腾成了征西将军,屯郿县。

不过,请神容易送神难。马腾与李傕很快就水火不容,遂发兵准备攻打李傕。汉献帝亲自充当调停人,派使者前往劝说马腾。岂料马腾拒绝接受调解,与韩遂联合,共同对付李傕。

李傕也不是吃素的,与郭汜等出战马腾、韩遂。马腾、韩遂被得大败而逃,退回凉州。李傕虽然打得胜仗,但根本无法消灭马腾与韩遂,于是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赦免马腾、韩遂,并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总算稳定这两个西北枭雄。

后来,马腾归顺曹操控制下的中央朝廷。曹操对马腾十分忌惮,遂征他入朝为官,马腾虽一度犹豫,后来迫于压力,只得前往曹操所在的邺城,其部属交由儿子马超统领。马腾入朝,实际上沦为人质,最终也因此而死。由于马腾的儿子马超不愿归顺曹操,曹操最终处死马腾。


君山话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董卓和马腾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两个人都出身西凉,并且交情不浅,但是,要问西凉真正的老大是谁?今天小哥说一个人,有这个人在,董卓、马腾都是良民,这个人去世后,董卓和马腾才开始驰骋西凉。



西凉第一号人物:段颎

段颎被称为东汉政权的最后一位武将,也被称作东汉战神,位列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他和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合称“凉州三明”。

段颎一生戍边征战十余年,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又击灭东羌。以功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所以在段炯所在的时代,凉州虽然有汉、羌、胡各族杂居,但是在段炯的武力威慑下,西凉政局非常安稳,段炯和董卓也有很深的关系,因为董卓成年后,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此时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当时的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自此之后董卓的人生有了全新的开始。

所以说,段颎是董卓的长辈、上级、伯乐。

段颎的名声在凉州多大呢?贾诩被羌人抓了,他很镇定的冒充成段颎的孙子,杀人不眨眼的羌人首领听了后,居然就把贾诩给放了,可见段颎才是西凉真正的大哥大。



史上最著名的官兵叛军同污合流:三辅之乱

段炯去世后,朝堂动荡,后来凉州刺史是耿鄙,耿鄙在凉州横征暴敛,胡作非为,激发了很大的阶层矛盾,很快就导致了一场汉、氐、羌各族的联合叛乱。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为了镇压反叛,州郡募集各族男子组建了一支讨伐军,马腾加入其中,一来他本身就名气,二来汉末实行的还是察举制,再加上很快就立了战功,马腾就被任命为了军从事,统领这只部队,后又升为了军司马,偏将军。

后来耿鄙被手下人杀害,镇压反叛的队伍一时间群龙无首,但是此刻的马腾等人已经有了自己的队伍,他们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所以最后,镇压反叛的官兵和叛军握手言和、同流合污了。

史书上把这段反叛称之为“三辅作乱”。

三辅作乱后,朝廷派人镇压,这个人就是董卓,但是董卓和“三辅作乱”中的马腾、韩遂都是出身于凉州,汉、羌杂居的环境中,有些人本身就是汉、羌混血,很容易沟通。而且“三辅”中的韩遂、马腾本来就是正规军,稍微一明说利害关系,很快就表明了立场,杀掉了“三辅”中唯一的叛军头领王国,三辅作乱至此结束。



董卓和马腾的关系

三辅之乱被平定后,董卓在朝内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后来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入朝的时候,董卓给马腾、韩遂写过书信,想邀请两人一起共谋天下,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马腾、韩遂和董卓也有联络,他们都向董卓打听消息,想借董卓的权势起兵。

《后汉书·董卓列传》:初,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

正史上面记载马腾的文献资料比较少,但是记载董卓的比较多,所以关于马腾、韩遂的很多资料都是从董卓这块引伸出来的。



也就是说,自段颎之后,董卓先在西凉崛起,董卓到京城后,其他地方势力出现,而马腾、韩遂正是这类地方势力,最后马腾和韩遂被东汉朝廷收编,董卓的官职虽然高于马腾,但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那个时候董卓和马腾其实是同一个档次,两个人又是朋友,所以不存在谁是西凉老大的问题。


古梁镛


马腾:相传为东汉末年某将军之子,蜀国五虎上将马超之父,其中为羌人,算是混血儿,带着先天的彪悍基因,传说他身长八尺,1.85米的壮汉,面鼻雄异但性格贤厚,早年以在砍伐木材为生。中平四年,凉州氐、羌人叛乱造反,马腾应征入军,屡立战功升至偏将军。后凉州刺吏耿鄙为手下刺杀,马腾与韩遂这对好基友联合弄出个“三辅之乱”,这俩也反目成仇。

董卓:其父董君雅任豫州颖川下属轮氏县尉时生下了他,后随父回到老家甘肃岷县,成长于凉州,他喜行侠仗义,喜结交羌人头领。成年后任一方管地方治安的小官史,因其曾领兵大破掠边匈奴斩获千计,提什为朝庭羽林郎,从出生和入伍方式与战功来说,董卓均强于马腾。传说董卓武艺超群,力大无双,佩双箭囊,打仗时骑马飞驰左右开弓,令叛乱羌人闻风丧胆。后镇压黄巾起义升为中郎将,后凉州发生“三辅之乱”,马腾、韩遂、王国等发动叛乱,董卓己是平叛前将军,此后马腾与韩遂闹崩对战。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邀董卓带兵进京诛杀太监十常侍,还特意拉拢马腾一起出兵进京,此时马腾之董卓更无法类比。

当马腾真的到达长安时,董卓己当够了太师又封成了郿候,但被亲信“三姓家奴”吕布斩杀。马腾被李傕封为征西将军,驻守的恰好是郿。马腾又反李傕,再降于曹操助其大破袁绍之子袁尚,被曹操封为“征南将军”。后因马超起兵抗曹,除马超外马腾全家三族被曹诛杀。

马腾、董卓都具强大战力,从整体实力与谋略、野心上比,董卓是西凉霸主,而马腾终其一生不过征西、征南而己。


唱摇滚的斜杠道长


董卓和马腾虽然都出自西凉,但是二者其实并非同一时期称霸的西凉。


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狄道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凉州刺史招募各郡之兵进剿韩遂,马腾应征,因其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的身份,被州郡官员看重,任命为军从事,统领部队,后征战有功,提升为军司马,迁偏将军。


不久,耿鄙被手下杀死,大军在途中哗变,马腾等人都拉着队伍造反,杀掉了凉州刺史,联合韩遂与汉阳人王国合兵,自号“合众将军”,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汉王朝称其为三辅作乱。此时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军阀力量才正式出现。

但是这不是一支正统的西凉边军队伍,而是以羌胡少数民族、西北各郡汉兵组成的起义军。

此时的董卓因为熟悉西凉又有对羌作战经验,被任命为中郎将,为皇甫嵩的副将,率军平叛。

由此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

董卓属于正规军

马腾韩遂为叛军

既然立场不同,必然会有战争,马腾韩遂集团与董卓集团,发生过多次战争,经常吃败仗。从战斗力和组织力来说,马腾韩遂的军队,是不如董卓集团的。189年,马腾进兵三辅,围攻皇甫嵩和董卓的驻地陈仓,马腾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并斩杀王国。此后马腾和韩遂便退军割据西凉。

同年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于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从此董卓离开西凉入主朝政。

这里我们看出马腾韩遂的军队人数是比董卓集团多的,但是战斗力不去董卓集团,韩遂的人马本来就是各路造反势力的大杂烩,而马腾带着加入的则来自于西北各郡临时招募的人马,所以整体军事素养是远远不及董卓的正规军。

于是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

董卓集团的战斗力更强


马腾韩遂的叛军数量更多,所以即便同在西凉也是平手。

还有第三个结论:

马腾韩遂军队逐渐壮大的时候,董卓已经处于生涯末期,189年董卓入主朝政,192年就为吕布所杀。

综上所述,马腾和董卓,这是两股来自西凉不同的势力,董卓是官方老大,马腾和韩遂是叛军的老大


兔先生的vlog


如果论董卓和马腾他们二人谁在西凉的影响力更大,那毫无疑问是董卓!

看看他们的实力对比就知道了。

一、董卓出身豪强地主之家,马腾出身贫寒小户

董卓出身陇西地区的地方豪强之家,家财万贯、家境殷实。史书记载说董卓家牛马成群,董卓常常杀牛马款待羌族首领,后来羌族首领吃了董卓家太多牛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索性就赠送给董卓一千多头牛作为报答。依照常理而言,董卓家被吃掉的牛马应该更多!由此可见董卓家之家资丰厚了。

反观马腾则不然。马腾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年轻时甚至要靠砍柴为生。(虽然史书记载马腾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只不过东汉初年名将马援的后人应该不至于在短短百余年间就沦落为砍柴人,更何况马腾的女儿还是汉明帝时期的皇后、汉章帝时期的太后。这等显赫贵族怎么着也不至于在一百多间子孙后代就沦落为砍柴人啊,更何况东汉时期是个非常重视家族传承的时代。这么迅速的家族衰落几乎不可能。所以我怀疑马腾宣扬自己是马援后人很有可能是发迹后给自己贴金的。)

二、董卓是东汉王朝的正规军官,马腾是先叛后降的军官

董卓的前半生很伟光正,他本身就是个极具个人特色的传奇。如果没有后面几年的胡作非为,董卓很有可能成为东汉名将的!

董卓年轻时因为家产殷实加上性格豪爽,屡屡杀牛宰羊地款待羌族首领,所以西凉地区的羌族首领都很佩服董卓,而董卓也因此在汉羌杂居的凉州地区很有名望。后来西北地区羌族叛乱,东汉朝廷派下来的中央军都需要像董卓这类的地方豪强支持,董卓也把握住了机会积极地投身军旅,成为东汉王朝治下的正规军官。董卓先后担任凉州兵马掾、羽林郎、军司马、北部都尉、西域戌己校尉、破虏将军、前将军等职务,期间除了镇压黄巾军失利外,对付西北地区的羌族叛乱,董卓绝对是一把好手!

董卓从入仕以来,所任各类职务无一不是军职,而董卓也因为镇压西凉羌族叛乱而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将军。

再看马腾的履历则大跌眼镜,马腾先是东汉正规军官,后来又投降了叛军,最后又归顺了东汉朝廷。

前面说过,马腾家境贫寒,所以马腾要想出人头地,投身军旅建功立业是最快的途径了。而马腾年轻时也是这样想的,他就想正常地通过军功入仕,所以马腾最先投入东汉官军,从军入伍从一个小兵干起,历任西凉的军从事、军司马、偏将军等职务,这一路也算顺风顺水。可惜他的直属长官,时任凉州刺史的耿鄙实在不是个好官,他任信奸吏,官逼民反,最终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羌族大起义。耿鄙被杀,凉州形式也彻底失控了。

面对西凉叛军四起、官军不足的情形,马腾索性就加入了叛军,拥立叛军头目王国为主帅在凉州以及关中地区劫掠,汉王朝称其为三辅之乱。

这场叛乱被东汉朝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镇压下去之后,马腾也消停了一段时间,直到董卓进京,马腾也就作为董卓的小弟,被董卓任命为征西将军,代表董卓入主长安,就驻扎在董卓后来号称“积粮可食三十年”的郿县,相当于是董卓的头号“御林军”吧。

结语

从上述两方面来看,不难发现,在西凉地区如果真的有只手遮天的老大的话,(毕竟当时东汉朝廷还一直活着,名义上的老大永远属于东汉朝廷)那毫无疑问是董卓,而非马腾。甚至在董卓进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腾都是董卓的小弟。

另外,我感觉马腾这个小弟似乎颇得大哥董卓的信任。董卓进京后,就是让马腾替他镇守长安,镇抚凉州的,后来更是由马腾镇守董卓最后的堡垒——郿坞!这两人的关系也算得上是推心置腹、生死之交了吧!


漫谈历史故事


董卓和马腾都出自于西凉,谁是老大,先看两个人的升迁经历做下对比才分析。

董卓:董卓(出生不详-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



董卓一开始,在陇西郡府是担任负责治安的官吏,匈奴经常偷袭大汉边界,骚扰百姓,董卓领兵大破匈奴,并州刺史段颎举荐董卓入朝廷公府。

166年,朝廷准备平定由鲜卑人和羌人发起的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任军司马,因为破敌有功,升任郎中,直到后来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为东中郎将,因围剿不利,被免职, 184年冬,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在凉州誓师,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长安区域)。董卓任副中郎将,张温派出的各路大军都以失败告终,只有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右扶风。朝廷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189年,因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发生矛盾,何进被杀,皇帝刘辩被挟持到北芒山,董卓询问皇帝事发经过,皇帝语无伦次,而陈留王刘协面无惊色而能阐述事情经过,且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在同年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期间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和车骑将军何苗的部下都无所归属,皆听命于董卓,之后董卓又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此时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189年九月十二日,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bì],更封郿侯。 同年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以上是董卓的发迹史,下面说下马腾的大概情况。

马腾(出生不详-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马超、马休、马铁之父。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因狄道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州郡征集勇士,欲讨伐叛乱。马腾应征,被州郡官员看重,任命为军从事,统领部队,后因战功,升为军司马,迁偏将军。




不久,凉州刺史耿鄙为叛军所杀后,马腾联合韩遂等人,与汉阳人王国合兵,自号“合众将军”,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史称“三辅作乱”。

189年,王国被朝廷军队击败,马腾、韩遂等人劫持阎忠为主帅。阎忠不久病死后,马腾、韩遂等人相互争权,势力有所衰弱。



192年,董卓进京时曾拉拢马腾、韩遂,要他们一起出兵进京。此年,马腾、韩遂到达长安,董卓已死,李傕等人专权,于是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屯于郿。



这就是董卓活着的时候和马腾的交集时间,董卓活着的时候是权倾朝野,而马腾就是一个将军而已,马腾不具有和董卓争权的实力。但是马腾一直混迹于西凉,属于地方军阀之一,而对于董卓来说,西凉只是他的发迹地之一,他不混迹于西凉,




184年董卓升侯的时候,马腾还只是小老百姓一个。192年董卓升天的时候,马腾被拜为将军。究竟谁是西凉老大,这个需要看时间点,对应董卓的时候,董卓是老大,对应马腾的时候,马腾是老大。


重生2004


其实两个人都不是凉州的老大。

东汉末年,在凉州影响力非常大的是皇甫规、张奂与段颎这三个人。皇甫规还有一个侄子叫皇甫嵩,非常牛,后期凉州一带就是他全权负责军事。他和朱儁,战神级人物。一个是左车骑将军,一个右车骑将军。车骑将军什么级别呢,基本等同于现在的陆军总司令了,权力相当大。这个封号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像卫青霍去病,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一般武将不是皇亲国戚,到车骑将军基本到头了。

左车骑将军负责的正是长安以西地区,这个皇甫嵩才是凉州的老大。

而董卓就是皇甫嵩的副手。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董卓是从西凉进的长安,其实大错。董卓当时已经离开凉州,被任为并州刺史,是并州的老大,也就是现在山西一带,但他作为皇甫的副手,受命去并州任职,从凉州走的时候,很无耻地把手下的兵马也一并带走了。

马腾出身比董卓苦很多,穷人家孩子,从底层起家(后来势力大了,找了一个老祖宗,就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马援),他先从军,后叛乱,是皇甫和董卓的讨伐对象,讨着讨着,马腾就洗白了,成了一个拥有一定实力的地方小军阀。这个在乱世是很常见的事。一到这个时候,朝廷里就会有主剿主抚的两派,哪个势力大,就用哪个政策,所以叛军一会成了官军,过几天又成了叛军,主要看政策好不好。反正不管叛军还是官军都是吃死老百姓。李自成也一度被招降过。历史证明,对待叛军,抚不是办法,最终都是养虎为患。但朝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有心无力。这是题外话。

从实力和名望来说,马腾还要居于同样出自叛军的韩遂之下。两人受招安后,一个是镇西将军,一个是征西将军。看着官挺大,但管辖地区和实力都不怎么样,只不过因为凉州一带在汉末的战略位置非常特殊,才显得很突出。


拾字接头


陈寿《魏书·董二袁刘传》载:董卓陇西临洮人,少好侠,游侠时就与羌中豪强交结。汉桓帝末年,董卓先后担任军司马、郎中、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韩遂在凉州造反时,董卓是中郎将,率军征讨韩遂为首的羌乱。《三国志》引《英雄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可见,作为政府军的首领,董卓还算合格。

马腾,是右扶风茂陵人。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人在西州起义。初平三年,马腾率部众归顺朝廷,后来又反复。

通过比较,两个人差别大:董卓是陇西临洮血统,就是现在的甘肃岷县人,作为政府军代表,居高官,去镇压羌人起义,在混社会方面,也是出道早;马腾却是长安附近的三辅之一的右扶风人氏,而且也是在西凉混,出道晚,而且是毛贼堆里的一个头目。《三国演义》明显把他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