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一句話
抗戰初期,八路軍武器裝備是非常差的,像馬克沁重機槍這種寶貝疙瘩,八路軍是沒有的。就是李雲龍的獨立團,後來使用的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都是用多少戰士的命換來的。
九二式重機槍性能遠不如馬克沁重機槍。但對李雲龍來說都是大寶貝了。在日軍對冀中根據地大掃蕩時,李雲龍被迫炸掉一挺重機槍就心痛的要命。
當時獨立團被日軍包圍,騎兵連全軍覆滅,李雲龍親自操作重機槍掃射日軍。但由於日本人多勢眾、武器精良,李雲龍被迫率部突圍。
臨走的時候,李雲龍說了一句:“多好的重機槍,我捨不得。”李雲龍雖然十分心痛,但沒辦法,馬克沁機槍太重,帶不走。最後這挺重機槍被趙剛臨走的時候炸掉了。
八路軍武器來源匱乏,抗戰初期時像主力團都沒啥像樣的武器。比如跟李雲龍同級別的129師385旅獨立團,全團1200多人,只有輕機槍3挺,步槍除特務連、一連各50支外,其他連隊一個連只有二十支左右的步槍。
這種武器短缺的弱點,讓八路軍在1941年日軍大掃蕩時,就遭受了重創。在《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2000多人,最後就被打的只剩下500多人。
1942年,為提高戰鬥力,八路軍進行全軍整編。將團一級劃分為甲種團(9個連)、乙種團(6個連)和丙種團(4-5個連)。
人員精簡,武器集中,八路軍各團的武器裝備才有所提升。拿丙種團來說,全團編制1180人左右,步槍600支,手槍100支,輕機槍8挺,重機槍2挺,擲彈筒15支。雖然比之前提升不少,但跟日軍差距還是巨大的。
日軍一個大隊跟八路軍丙種團人數差不多。但他們的標配武器有:三八大蓋人手一支,12挺重機槍,輕機槍36挺,擲彈筒36支,九二式步兵炮2門。
從上面可以看出,八路軍和日軍在重武器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按史實來說,李雲龍是可能擁有馬克沁重機槍的,除非下次有導演拍神劇時,給李雲龍的獨立團配製幾挺。
花木童說史
張大彪:團長,我弄來兩挺九二式重機槍。
李雲龍:小子不錯,賞你兩口酒喝。
張大彪:團長,我弄來兩挺馬克沁。
李雲龍:明天到團部來,你現在是參謀長了。
別說馬克沁機槍了,就是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都是稀罕物。不是說九二式不如馬克沁,是相對來講,九二式重機槍稍微容易一點能弄到。而馬克沁就算了,很多人壓根沒見過。
我們先看馬克沁怎麼來的,民國時期,引進了德國的MG08重機槍的圖紙,第二年對著圖紙弄出來一個重機槍,正好是民國24年,就命名為了民24。前後生產了3萬挺左右,再加上雜七雜八的那些馬克沁原型的,也就五萬挺。
而這些武器,都是配備給了國軍,尤其是中央軍。德械師一個師有70多挺24式重機槍,其他部隊並沒多少。
八路軍獨立團,實際上這個部隊並不在編制,那會兒統一戰線,八路軍改編部隊,編入國軍戰鬥序列。正兒八經的番號,前面是純數字的,由老蔣那邊授予的。而獨立團、新一團、新二團,這都是八路自己擴編的部隊,番號都沒許可的。
這種部隊,不在編制內。老蔣起初還能給有編制的八路發點啥,後來啥都沒有了,別提重機槍了。八路想得到民24,只有一條路,搶,但是時間不多,1935-1936,沒多少時間讓他們繳獲國軍的。
所以,李雲龍的獨立團裡沒有馬克沁也是正常的,亮劍這方面,非常寫實,李雲龍部拿的都是九二式,而不是馬克沁。就連輕機槍,一般說“我拿三挺歪把子換的”,“你那歪把子夠不夠”。
軍武文齋
八路軍膠東軍區西海獨立二團,直到1945年才擁有了第一挺重機槍,還是1939年在直係軍閥吳佩孚的老宅裡挖出來的,由於水冷套是用黃銅製作的,被幹部戰士愛稱為“老黃牛”,這已經是山東八路軍寶貝一般的重武器了,戰功赫赫。到日本投降後,該團才又分配到一挺九二重機槍,算是有條件成立了“重機槍排”。
(老黃牛的原型)
所以《亮劍》這個細節處理的非常準確,如果獨立團像抗日神劇裡那樣馬克沁重機槍排成排隨便用的話,日本鬼子早就被趕回東洋三島了。八路軍武器裝備的匱乏非言語所能形容,尤其是新建部隊的重武器,幾乎全部要靠從日軍手裡繳獲,即便是用戰士的命去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鬼子的武器很難繳獲,他們在戰敗崩潰前也有毀壞武器的習慣。
抗日戰爭時期其實真正進口的原裝德國造“馬克沁”重機槍甚少,主要是漢陽兵工廠的“卅十年式”和金陵兵工廠的“民二四式”重機槍,尤其是後者因仿自於德國7.92口徑MG08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成為民國軍隊的標配重機槍,但產量不高,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取之不盡。
(抗日神劇的重機槍火力)
根據歷史記載,國民黨中央軍每個步兵團可配備六挺左右的二四式重機槍,每挺重機槍要配備12個士兵;而雜牌軍每個團最多有兩挺,每個營都分不到一挺。要知道,所謂“民二四式”就是民國二十四年定型投產的,那也就是1935年,紅軍主力還在長征路上,所能繳獲的數量也非常有限。
到1937年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國民政府只提供了一些軍裝、糧彈,並不給予武器裝備的補充,所以重機槍仍然是稀罕物,只有最初改編的16個紅軍主力團能擁有馬克沁重機槍(仿製品),且每團不會超過兩挺,後組建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最初全團只有一挺重機槍。
蘇聯援助國民政府的武器也沒有到八路軍手裡,最多的一批是20挺轉盤式輕機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長沙轉送到延安,重機槍乾脆沒有。
因此 ,像獨立團、新一團、新二團這樣的後建武裝,是分配不到重機槍的,他們所能擁有的方式只能是跟日軍作戰奪取,鬼子有什麼,他們就有什麼,所以九二式重機槍才應該是這些後建團隊的主流重武器,要說楚雲飛的部隊裝備幾挺仿馬克沁還算靠譜。
(德械師的二四式重機槍)
其實在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上,由於國軍節節敗退,日本鬼子倒是繳獲了不少前述兩款重機槍,但由於耗彈量很大(250發彈鏈和600發的射速),不利於日軍戰場統一彈藥補給,所以野戰部隊很少使用。交給偽軍又不太放心,因此大多成為了要點或要塞守備機槍,部署在交通線和城市的堅固工事裡,八路軍繳獲的機會很小。
所以彈藥補充也是個大問題,退一步說,就算擁有,重機槍對八路軍來說也是“養得起用不起”,國民黨方面對我們武器彈藥停供禁運,八路軍又缺乏大規模生產的能力,而子彈一旦打光,全重達49公斤的二四重機槍簡直成為八路軍機動作戰的累贅。九二式重機槍的彈藥至少還可以通過戰場繳獲解決一些,畢竟八路軍的主要作戰對象還是日軍部隊。
(八路軍主要使用繳獲的九二式)
《亮劍》中對此是有交代的,李雲龍拉隊伍組建新一團時找旅長要武器裝備,旅長一臉的不耐煩:“有本事當這個團長就自己去弄武器,沒本事就回家抱孩子,我這裡要槍沒有,要命一條”。
因此用丁偉的轉述,新一團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裝備上三挺九二式和五挺歪把子,已經是非常牛叉的成果了,至於馬克沁重機槍那是一種奢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度度狼gg
李雲龍是個“獨立團”,這種部隊屬於抗戰早期,國共合作用來鑽空子的部隊,所以哪有那麼豪華的配備,還馬克沁?有米尼崗要不要?
正好,歷史上還真有類似的“獨立團”,《陳錫聯回憶錄》裡記載了1938年129師385旅獨立團成立的故事。
全團1200多人,只有特務連、1連這種精銳才有50只步槍、3挺輕機槍。其餘各連隊只有雜槍10只,大部分裝備的是大刀片和長矛。八路軍的獨立團就是靠著這種裝備和日本人幹。
《董存瑞》不少人應該也看過,已經是個戰士的董存瑞,子彈帶裡塞的都是木棍子,發給他的子彈只有5發,還得瞧精細了打,不然打光了再想要可就難咯。馬克沁機槍一分鐘射速600發,1分鐘打的夠普通的八路軍裝備一個連了。
要知道,八路軍戰鬥力本就不俗,所缺的其實無非裝備而已。軍事博物館裡躺著的一架古銅色水套的馬克沁,無疑是最好的答案。
原廣州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炮兵副司令員王子衡同志揭開了這挺重機槍的故事。在《膠東子弟兵》中,他寫下了 《難忘的1938年——山東蓬萊抗日武裝草創記事》。
1938年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第2路軍一部攻克蓬萊縣城,部隊當時裝備很差,連槍都沒有。結果大軍閥吳佩孚聞訊,慷慨捐出家中全部武器,機槍、步槍、手槍百餘隻。其中就有這挺水套鍍銅的馬克沁。有一些野史說這挺槍是吳佩孚藏在自己棺材裡的。
同年10月,救國軍拿這挺馬克沁在山東平度大青陽一帶阻擊日偽軍,連挫對方三次進攻,斃傷敵人200餘,從此戰士們給它起了個名字“老黃牛”。
39年3月,已經改編成八路軍的山東縱隊5支隊帶著這挺機槍打招遠,在老黃牛的掩護下,八路軍擊潰偽軍劉黑七,阻擊增援日軍,取得了斃傷敵軍1000餘人的勝利。
41年3月,這挺機槍在膠東戰役中擊退國軍4000多人的進攻。45年9月,老黃牛參加了攻擊華北綏靖軍的戰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以後,它被作為革命功勳槍,放進了軍博陳列。
八路軍有了機槍戰鬥力是如此兇猛,敵人哪敢讓這些殺器落到中國人手裡?
41年山東縱隊繳獲了一挺92式重機槍,結果竟然引發日軍騷動。為了奪回機槍,日軍展開了瘋狂的掃蕩,還打出了“還回機槍,停止掃蕩”的標語。
李雲龍那大尾巴鷹的獨立團最多也就裝備個輕機槍,馬克沁他們是沒辦法弄到的,除非晉綏軍的楚雲飛部能給予支援。但很顯然,楚雲飛部自己也不是很富裕,雖然有炮,但未見能有多少馬克沁。
什麼叫貧窮的弱國呢?當年的中國就是如此,還得虧大清的李中堂有遠見,引進了馬克沁機槍的技術。中國抗戰期間一共就生產了3萬挺馬克沁機槍,絕大部分是金陵的24型;再加上洋行引進的、蘇聯、美國援助的、軍閥藏匿的、大清留存下來的,總共不超過5萬挺。
5萬挺馬克沁能做什麼事啊?這東西輪到誰也輪不到李雲龍身上,楚雲飛估計還得再升一級才摸得到這傢伙。
更何況獨立團的編制是在縮減的,影視中只講了獨立團的壯大,卻沒有對八路軍不同時期的政策敘述清楚。在38年以後,八路軍的確是在壯大,改編、整編了不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但41年日軍開始大掃蕩後,根據地縮小、抗日隊伍傷亡慘重,中共中央很快就在1942年1月開始了“精兵簡政”。
具體以129師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實施精兵建設的命令》為標誌,129師開始了“甲乙丙”型分級團制度(也稱上中下)。這次的精兵簡政對解放軍現代的軍事管理制度都有深遠影響。
甲種團3個營9個連;乙種團2個營6個連;丙種團3-5個連。此後129師整編成了4個甲種團、7個乙種團、13個丙種團。
這個時候的甲種團縮減到2000人上下,乙種團縮減到1200多人,丙種團則只有900人。
後來八路軍又推出了“小團”,這種小團沒有營級建制,團部直接指揮到連級,專門用來進行遊擊戰爭和快速破襲戰。李雲龍他們在大掃蕩“化整為零”後,實際應該就形成了這種部隊。
根據1943年3月17日聶榮臻、肖克、唐延傑《關於晉察冀軍區北嶽部隊精簡整編致中央軍委、八路軍總指揮部電》的規定,小團的編制就是團轄八個加強連:偵察連、特務連再加上5個步兵連和團部。全團1180人,戰鬥員996人,步槍598支,短槍101支,輕機槍8挺,擲彈筒15個,重機槍2臺,迫擊炮20。
這個時候李雲龍肯定有馬克沁機槍了,他先是獨立團,後又是主戰的大團,掃蕩後精兵簡政變小團,合該有重機槍2挺。但編制是有,裝備有沒有多半得自己去弄了,沒見他手下那幫人連意大利炮都能弄來麼?
只不過,這個時候李雲龍估計也沒地方去弄馬克沁,日本機關槍倒是多的很,大尾巴鷹賊著呢,呵!兩挺92重機,什麼時候吃虧過?
抗日是艱難的歷程,也是民族浴火重生的過程,“李雲龍”們一開始只能用大刀片子和破爛的漢陽造抵擋敵人,一門外國破炮就能令他們欣喜若狂。
“馬克沁”或許從不曾有過,但“李雲龍”們卻奪來了敵人手裡的“92式”;血肉的長城和堅韌的精神遠比馬克沁有威力,所以若干年後,我們才能將“真理”掌握在手中。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中國在晚清的時候就引進了馬克沁重機槍,同時中國對該重機槍進行了仿製。1921年漢陽兵工廠開始仿製美國的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由於量產的時間為1921(民國十年)年10月10日,因此,仿製的重機槍被命名為“卅節式”重機槍。由於其水冷套為黃銅,該重機槍被戲稱為“老黃牛”。金陵兵工廠又仿製並改進了德國的馬克沁MG08式重機槍,中國將其命名為民二十四年式。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的各部隊在團一級就普遍組建了重機槍連,一般裝備6-8挺馬克沁重機槍,開國上將洪學智將軍曾經就當過重機槍連連長。
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國民政府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八路軍的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個旅下轄2個團,加上其他的部隊,八路軍一共16個團。國民政府只提供了這些有番號部隊的軍裝,但是並不提供武器。因此,像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重武器”當然只有從紅軍改編成八路軍的老部隊才有資格使用。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沒有正規番號的部隊,在武器裝備匱乏的年代,即使有馬克沁重機槍也是優先裝備資歷老的部隊使用。馬克沁重機槍這種重機槍八路軍自己不會生產,只有國軍才會生產。因此,“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當然是日本鬼子使用什麼重機槍,李雲龍的獨立團就使用什麼重機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亮劍》還是比較用心的,如果電視劇中獨立團少量地使用馬克沁重機槍也沒有穿幫。
歷史軍魂
因為獨立團是雜牌部隊,不能享受主力團的待遇。在當時,八路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剛加入的時候只有一個軍的編制,國民革命軍是按照這個軍的編制來給他們配給後勤的,比如發放槍支彈藥,發軍餉糧草(雖然經常欠,被髮的也很少,但是名義上仍然是有的)。而獨立團卻不屬於國民革命軍的編制,按著現代的話說來說就是編外的,只能靠繳獲來武裝自己,無法得到上級的撥款與武器撥付。在當時,國民革命軍只給八路軍撥了3挺重機槍,這是在改編以後分給八路軍的,115師,120師,129師各一挺(馬克沁的國產款)。這是師裡的寶貝疙瘩,一個師有編制的團7~8個,都做不到每團一挺,哪能輪到編外的獨立團還能分到。
其次,日軍不裝備馬克沁。日軍當時自己有裝備92式,歪把子機槍,而馬克沁卻是德國產的,日軍並沒有裝備這款武器。所以想要靠繳獲來獲得馬克沁根本就不可能,只能繳獲到92式或者歪把子。
不過呢,在戰場上繳獲92式以及歪把子機槍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為這兩款武器日軍基本上只有自己用,很少給偽軍使用(偽軍使用的是花機關),而八路軍的武器基本上只能從偽軍哪裡繳獲。日軍的戰鬥力太強了,即便能夠殺傷日軍也很難團滅,得不償失。
優己
這個問題還是有點意思的……
馬克沁重機槍,11.43口徑,金陵兵工廠曾經仿製,稱作民24重機槍,曾經是國民革命軍的制式重機槍,在淞滬會戰等戰役大展身手。那麼為什麼這樣一款優秀又不難得到武器李雲龍部沒有采用呢?原因出在晉系閻錫山身上。小說裡李雲龍部所在位置是在山西,而當時的太原兵工廠製造能力雖然十分優秀,可以造迫擊炮,機槍甚至於飛機,但是閻錫山本人對於給友軍提供裝備這事十分消極,當年的川軍和後來的八路都沒討到過什麼,而且山西缺水,閻錫山的部隊裝備的不是水冷的民二四,而是氣冷的仿日製式機槍和zb26,李雲龍的裝備主要靠繳獲和支援,手又伸不到南方去,自然也就拿不到民二四這種東西了。不過話說回來,在缺水和需要游擊戰的情況下,老李可能還真看不上民二四這種重機槍,捷克式更好一點。
MrLonely59532949
首先聲明,八路軍部隊是有馬克沁重機槍的!
1937.7延安紅軍整編照片,圖片上就有馬克沁重機槍
(平型關戰役上,八路軍115師官兵使用馬克沁阻擊日軍)
(名為《八路軍機槍手》的圖片,拍攝於1944年)
(八路軍東渡黃河油畫上面,也有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是由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其口徑為 11.43毫米,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1888年,清朝的金陵製造局就開始引進仿製該槍。1934年,金陵兵工廠取得了德國7.92mm口徑08式德國馬克沁重機槍的設計圖紙,開始仿製7.92毫米口徑馬克沁重機槍,稱民24式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上出現的馬克沁,一般都是7.92毫米口徑的國產24式重機槍。
7.92毫米*57毫米毛瑟槍彈,是我國陸軍普遍使用的彈藥。因此,24式馬克沁重機槍彈藥補充方便。
迴歸正題,我們來說說李雲龍為什麼沒有裝備馬克沁重機槍。
首先,我覺得主要是導演和編劇都梁沒給李雲龍的獨立團安排使用馬克沁。當然,也有可能劇務沒有準備這個道具。在劇中,李雲龍部使用的重機槍是日軍的92式重機槍。
(八路軍使用的是日本92式重機槍)
其次,李雲龍的新一團和獨立團都不屬於“主力團”。當時,靠著老紅軍底子建立的有編制的八路軍主力團肯定是有馬克沁重武器的。李雲龍這些擴編出來的“野雞團”,肯定沒這個福利。
不過,雖然日軍肯定是沒有馬克沁重機槍,八路軍也沒法從鬼子那裡繳獲這種槍。但是,投降日軍的國民黨部隊,是有馬克沁重機槍的。(如下圖),李雲龍完全可以靠剿滅這些偽軍,來獲取這些重機槍。估計是導演不讓吧。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抗戰期間,李雲龍,是第18集團軍第129師386旅獨立團團長,獨立團,是個沒有正式番號的部隊,所以才稱為獨立團。
說穿了是國共合作抗日期間,八路軍繞開國民政府,私底下發展的部隊,所以就沒法從國民政府軍需局領取軍餉,115師、120師、129師有正式番號那十幾個團,才能按花名冊上的人頭數每月領取軍餉。
獨立團,自誕生之日起,除了部分槍械和軍費有八路軍總部或各師撥付以外,全靠自身獨立自主在戰爭中和民眾支援中獲取。
李雲龍打仗確實有一套,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部隊越打越大,士兵越打越多,僅張大標的三營就有3000人馬,攻打日據平安縣城山本一木大佐的特種部隊時,獨立團兵力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一萬餘眾,完全是一個齊裝滿員的師級戰鬥單位了。
國內有馬克沁重機槍的仿製品,稱為民24式重機槍,但口徑已由原槍的11.43毫米改成7.92毫米,由100發或250發帆布彈鏈供彈,理論射速為每分鐘600發,有效射程為1 0 0 0米,全槍不加水時重達49公斤。
那時,八路軍內部民24式重機槍,本身數量就不多,裝備的是有番號的主力團,李雲龍的獨立團,是沒有資格配備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的。
儘管和晉綏軍楚雲飛的團有摩擦,但雙方基本上比較剋制,一致對外共抗日本侵略軍,所以李雲龍部無法從晉綏軍那裡搞到馬克沁重機槍。
李雲龍部經常和日軍作戰,曾繳獲了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重機槍,但日軍的制式裝備中,並沒有馬克沁重機槍。
國平軍史總結,由於李雲龍部是沒有番號的獨立團,不是有番號的八路軍主力團,所以分不到數量有限且非常寶貴的馬克沁重機槍,除了捷克式輕機槍以外,在與日軍作戰時,繳獲了部分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重機槍。
晉綏軍可能有馬克沁重機槍,但當時國共合作,一致抗日,也導致李雲龍部無法從楚雲飛部隊獲取馬克沁重機槍,這是李雲龍獨立團沒有裝備那怕是一挺馬克沁重機槍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我認為,八路軍就像個體戶,什麼都要靠自己,所以有好多東西他們是不具備有的,個體戶什麼都要靠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而國民黨的軍隊是靠國家配發,一個國家再窮也比個體戶有錢,所以他有正式的軍裝,正規的武器,二八路大多都是靠民間自己的大刀長矛,晚上一大夥人出其不意摸到小鼓敵人的窩裡,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以裝備自己的部隊,後來慢慢的武器多了,就開始漸漸的和大股的敵人作戰,所以他們很少有正規的武器,更別說那麼高級的機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