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教育部1月15日發佈《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據瞭解:強基計劃將在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招生,包括武漢地區的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36所共招6000人,高考成績佔85%,達到這個門檻後才有資格參與強基計劃。


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實施“強基計劃”的背景


教育部在深入調研和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強基計劃來了 ↓↓↓

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哪些高校實施強基計劃?


起步階段,強基計劃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試點。


相關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請並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教育部組織專家綜合考慮高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質量、科研項目及平臺建設情況、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等因素,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及規模。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是怎麼樣的?


3月底前,試點高校發佈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4月,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高考加分)。


6月26日前,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


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並公示錄取標準。


具體招生程序圖如下

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強基計劃對於極少數具有突出特長的學生有什麼特殊考慮?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後,由高校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對考生進行嚴格考核,達到錄取標準的,經高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准後予以錄取。


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強基計劃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佈後


強基計劃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佈後,是因為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錄取中將起到兩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作為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二是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摺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的評價。其中,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


強基計劃在人才培養上有什麼新舉措?


01

強基計劃將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02

二是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03

三是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04

四是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


再見,自主招生!教育部公佈“強基計劃”!文末附政策全解讀


關於強基計劃的專業解讀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強基計劃,不是自主招生的新馬甲。


傳統的自主招生,通過後可獲取降分優惠,最高可降至一本線,然而強基計劃的模式,是綜合評價招生的一種類別,是在原來的綜評招生模式上做了優化。


面向新世紀,面向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格局,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在於拔尖創新人才的競爭。所以說教育部重磅發佈的強基計劃,是國家未來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強基計劃是分省投放專業和招生名額的,這意味著強基計劃是省內競爭。對省內考生利好的消息是,在強基計劃裡,並沒有具體招生名額的限制。理論上不設上限,由高校自己決定。


而校考的15%的比例,佔很大的決定性因素!考生的高考成績是:(高考分數/750)*100×85%,695分摺合為78.77分,691分摺合為78.31分,685分摺合為77.63分!這也意味著,如果依靠高考分數入圍的話,摺合成百分制後,絕大多數考生的分數差距在1-2分之間,高考在頂尖選手之間幾乎不再具有區分度。


所以,為什麼高校校考一定會成為拉開差距的重要環節?道理很簡單:這些學霸們的高考得分率已經達到90%-95%,高考的區分度和選拔性功能基本喪失,高校急需在校考環節通過區分度來達到篩選目的。


所以什麼時候,又該如何準備?


根據2019年6月份《國務院關於推進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新高考後,不再製定高考大綱,取而代之將會以新課標和高校選才要求為依據。這意味著,高考分數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頂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校考環節通過大量的競賽知識和超綱知識來增加選才區分度;這也意味著,國內頂尖名校考察形式越來越靈活多元,課外知識的廣度和創新性思維,遠比只會考高分重要。


為了孩子今後的發展,從現在就該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