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款款说」,聊一聊怒江
这个被誉为“人神共居”的地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与魔力。
六个关键词,带你了解最深度的怒江州
如果您时间仓促,可看导读
导读
关键词1→三江并流: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关键词2→高黎贡山:云南这个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首都”
关键词3→怒江:国内最后一条未被开发的原始河流
关键词4→民族:这里傈僳族最多,也是怒族、独龙族唯一聚集地
关键词5→基督教:在这披上怒江特色的“土味宗教”
关键词6→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的民族
1、三江并流
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三江并流的上部在西藏东南部,下部分在云南省。
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一般城市公交约13公里到25公里之间,也就是说,在这里,大约一趟公交的时间,你将跨越两大河流区域。
崇山俊岭,河流瀑布,陡崖峭壁,各式地质地貌在这里汇集,密度之大,种类之丰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2、高黎贡山
云南这个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首都
高黎贡山,“高黎”是山中一个古代部落的名字,“贡”便是山的意思。而高黎贡并不仅仅就是一座山,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山脉,拥有大大小小几十座雪山。
它好似盘桓于中国西南的一条巨龙,最北端是青藏高原,最南端是中印半岛,就像一条巨大的,从北到南不断倾斜的走廊,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如巨龙般自北向南延伸,将高原和海洋连接起来。
这里素有“南北动物交汇的走廊”、“稀有动物的避难所”、“物种基因库”之称。
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在高黎贡山上,从青藏高原到中印半岛以及本地种属的动植物都可以见到,很多古老物种被保存下来,于是高黎贡山也就成为了中国云南这个世界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中最巨大,也最宝贵的一片领土。
她也拥有“雉鹊类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怒江大峡谷内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
如此复杂的地形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这里,好比云南植物动物王国的“首都”。
3、怒江
国内最后一条未被开发的原始河流
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
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地奔腾向南。
目前为止,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学价值,怒江是国内最后一条未被开发的原始河流。
4、民族
这里傈僳族最多,也是怒族、独龙族聚集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95%,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傈僳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怒族、独龙族唯一集中的区域。
傈僳族:
傈僳族唐代从“乌蛮”中分离出来的“施蛮”、“顺蛮”和“长裈蛮”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融合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卢蛮”,成为傈僳族的先民。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和西藏统治集团之间发生战争,大批傈僳族为逃避战争西迁到澜沧江和怒江一带。
清代从今天泸水县的南部到六库、豋埂、片马、鱼洞、岗房直至境外的茨竹,都以傈僳族人口为多;从卯照、秤戛向北上至鹅柯罗则多是傈僳族和怒族杂居,清朝末年,傈僳族逐渐成为怒江地区的主体民族。
怒族:
怒族 怒族,是世代居住于怒江地区的一个土著民族。怒族自称为“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怒”“阿龙”(贡山);他称有“怒人”、“怒子”、“怒帕”或者“阿般”。
怒族的来源一部分是元代时候的“鹿卢满”(怒族先民的一部分)从丽江、剑川一带迁至兰坪的澜沧江两岸,以后又进入怒江居住。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怒江北部的“阿龙”“龙”的古老族群。这两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近代的怒族。
5、基督教
在这披上怒江特色的土味宗教
1844 年后,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条约及后续相关条约签订:基督教可以入内地自由传教,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传教之人,地方官必厚待保护,传教士在各省买田地,建造自便的特权,在中国传教,特别是在贫困的民族边疆民族地区尤甚。
怒江傈僳族的生活状况给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适合基督教传播和发展的土壤,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又在影响和改变着傈僳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上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受到其它民族的压迫和剥削,早期崇拜原始宗教,在心理上没能找到自己的心理归宿,傈僳族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善意帮助的时候便更加乐于接受这种帮助。
基督教在怒江地区经过百年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首先为傈僳族创制其文字,加强了傈僳族民族的集体认同,随之将以五线谱为主的赞美诗曲谱改成直观易懂的傈僳文简谱曲谱,并在西方赞美诗原有的基础上改编、创新,衍生出本土化思维方式的赞美诗,以此达到高效、便捷传播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目的。
据2000年统计,怒江境内有教堂654所(点),教徒88981人。民国 2 年(公元 1913 年)基督教开始传入怒江地区,民国 9 年(公元 1920 年),英国内地会传教士杨志英(加拿大人)来到泸水传教,并沿怒江北上将势力发展到原碧江县(现在知子罗村),老姆登村也是这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里拥有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
在整个仪式当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在云南交通闭塞,环境艰苦的高山峡谷地区得到传播这是偶然,其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是基督教音乐文化,使得无伴奏纯人声的四声部合唱蜚声中外;发展则是必然,因其实现基督教音乐文化本土化的过程。
由于早期历史复杂的因素及位置偏远,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生活艰苦,受压迫剥削,基督教努力本地化,带来更先进的宗教思想,让这里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寄托,基督教在这里的本土化,得以发展壮大。
6、独龙族
从原始社会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的民族
鉴于独龙族的特殊性,没有合并到上述民族关键词,在这再做展开。
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长期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如两个人相约几天后外出或者某处相会,为防止数字观念淡漠而发生失误,便在木刻的两侧按离预约天数,刻上相等数目的格子,每格代表一天。将木刻从中间剖成两半,每人一半,每天削去一格,削完后即可如期赴约。
清朝时期甚至到民国时期的独龙族,无房屋住山洞,无衣物穿树叶。雍正年间的《云南通志》中记载:“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野中。”
早期独龙族地区,受到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独龙族妇女为了免遭掳掠,成为了纹面女。
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特别是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为避免悲剧,只好采取一种消极的自救办法:用锅烟子涂抹脸颊,甚至宁愿忍痛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
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个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进行了飞跃式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直接加速千年,跨入了全新的世界。
本次款款说,六个关键词:三江并流、高黎贡山、怒江、民族、基督教、独龙族。
对于怒江,你有更深的了解了吗?
好了,关于怒江州,介绍了这么多,本期「款款说」就这样
閱讀更多 款款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