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之戰,是戰國晚期,秦軍繼長平之戰後發動的一場旨在滅亡趙國的攻城作戰。此戰,秦軍遭到了自孝公以來最大的一場失利,延緩了其統一六國的步伐。
秦軍此敗,可謂相當慘重,相當難堪,難堪到什麼程度呢?秦將鄭安平兩萬餘人的部隊被聯軍圍得水洩不通,最後向趙軍投降。這還沒完,魏楚聯軍乘勝進軍至河東,再次大敗秦軍,秦國河東郡數座城池失守。連弱小的韓國也敢加入合眾大軍,參與收復失地的運動。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這回真的是顏面盡失,用丟盔棄甲來形容也不為過!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秦軍此次邯鄲之戰的慘敗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秦軍失去了最佳的戰機
公元前259年,秦國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之戰中盡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震動天下。隨後白起想乘勝進攻邯鄲,直接滅亡趙國。
可以說,如果白起真的攜長平之威進攻趙國的話,趙國被滅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然而,此時秦國的應侯範睢妒忌白起的功勞,以秦軍疲憊不堪,急需修整為由,建議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座城池請和,秦昭襄王採納了範睢的建議。
範睢的妒忌心拯救了瀕臨滅亡的趙國,他讓趙國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而秦國,不僅失去了戰機,它連趙國許諾割讓的六座城池都沒拿到。關鍵時刻,趙王聽從了虞卿的建議,把六座城池拿去賄賂齊國,並同齊國商討合眾抗秦之策。
秦昭襄王被徹底激怒了,於公元前259年10月令王陵率軍20萬伐趙,直接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然而,經過了幾個月修整的趙國,已經不是那麼好打了。
二、處於亡國邊緣的趙國,空前團結,抵抗異常頑強。
此戰,趙國可謂是沒有任何退路了,再敗的話,直接亡國。因此,整個趙國上至君臣,下至士兵百姓空前的團結。他們堅壁清野,與秦軍進行著殊死的抵抗。即便此時邯鄲城內已經慘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然而趙國軍民依舊同秦軍死扛到底,秦軍增兵數十萬,依舊無法攻破邯鄲,自身也付出了陣亡五校(約四萬至五萬)的代價。
這裡必須要提到趙國的一個人,就是平原君趙勝。縱觀平原君一生,總體而言是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然而在這次邯鄲保衛戰中,平原君書寫了他人生最大的光輝,他散家財於士卒,把自己的妻妾也編入行伍。自身還招募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隊,命李談率領出城,進擊秦軍,將秦軍逼退三十里,李談戰死。除此以外,他還親自帶領二十名門客,出使楚國搬請救兵。
應該說,在這次國難當頭,平原君趙勝的表現是可以打滿分的。
三、面對側翼楚魏兩國援軍的威脅,秦國的應對措施不夠。
魏國是第一個率軍支援趙國的諸侯。對此,秦昭襄王作出了什麼應對呢?他直接派人向魏王發佈一個恐嚇聲明:諸侯中,誰敢救援趙國,等我大秦收拾完趙國後,就收拾你!
十分囂張的恐嚇!
秦王的恐嚇,最初還是收到了一定效果的。魏王受到恐嚇後,驚懼不已,命晉鄙的大軍停於鄴觀望。然而隨著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秦王的恐嚇也宣告失敗。信陵君從晉鄙的大軍中挑出8萬精兵火速馳援趙國,隨後楚國春申君也率軍救趙。邯鄲城裡的趙軍看到援軍來了,精神大振,出城反擊,兩相夾攻,秦軍猝不及防,兵敗如山倒。
秦昭襄王面對楚魏兩國的援軍,其應對方式是失敗的,他把阻止援軍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他的恐嚇聲明上,而在軍事上並沒有作出相應的部署。應當說,秦軍上百年來的輝煌戰績使得秦昭襄王產生了驕橫的心態,而驕兵是必敗的。
總結:邯鄲之戰,秦軍犯了一系列的錯誤,再加上趙國的頑強抵抗,楚魏兩軍雪中送炭的援救,造成了秦軍的慘敗!
閱讀更多 歷史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