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他:即便纵横古今,邓禹、马援、李光弼、郭子仪中兴帝室,也无人能与他比拼战绩;卫青、霍去病、韩琦、范仲淹功高边塞,也不能超越他的雄威。才子左钦敏更是称赞道,和他相比,班定远生入玉门,尚需行乞;岳忠武痛饮黄龙,徒成虚名。其勋名之盛,秦汉以后,无人可与之比伦。
在世间享有如此盛誉的他,就是与李鸿章、张之洞和曾国藩齐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名副其实的国家之光、民族之光,左宗棠尽管是在年近古稀之时,不惜战死他乡,仍然拼命为中国抢回了六分之一的领土!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
众所周知,晚清积弱。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的统治力量日益衰弱,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被强迫着打开了国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清朝统治已经危机重重,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又使朝廷在内忧外患中心力交瘁。
同治三年,受到国内的暴乱影响,新疆地区出现了多方割据政权,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仇杀和政权间的争斗,致使新疆局面一度混乱。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时,18世纪才建立在中亚费尔干那盆地的封建汗国浩罕趁着新疆动乱之际企图蚕食我国的领土。
浩罕军官阿古伯前前后后占领了南疆全镜和一大部分北疆地区,甚至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朝,自立为汗。然而,祸不单行。沙俄对清王朝的领土早已虎视眈眈,在同治三年,沙俄就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定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中国西北部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仅如此,沙俄还趁火打劫用兵力抢占了伊犁地区。灾祸也并未就此而止,英国攻克印度之后,对中国南疆地区也是有着觊觎之心,于是成为了阿古伯政权的帮凶。
中国的新疆地区,危在旦夕。与此同时,牡丹社事件爆发,日本侵台,妄图占领琉球国,清朝海疆危机告急。清政府东西两面受敌,对于海防还是塞防犹豫不决。
权倾朝野的重臣李鸿章曾上书说到:“新疆乃外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好。“新疆不值倾力收复,不如节省粮饷,着重东边海岸的防守,于是便力图主张海防。
而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并不赞同他对于新疆的观点,便与之针锋相对,大义凛然的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更是以民族大义,铮铮铁骨力谏,新疆在而蒙古在,蒙古在,则京师可保,可见新疆对于国家地势上的重要性,保卫新疆,实则未雨绸缪之行。如果这时候停兵节粮,自撤藩篱,那么退缩半步,敌人就会增进千尺,新疆的动乱,不能熟视无睹,收复新疆,势在必行。
朝廷自知关外一撤,藩篱难保,闭关自守,势不可能,于是便让
左宗棠兼顾全局,表明自己的态度。左宗棠尽心尽责,分析局势后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但是并重也并不是平均划分力量去应对,而是分清轻重缓急,逐一击破。由此,左宗棠不仅强调了海防的重要性,更是点明了塞防的紧迫性和不可不为性,其出色的战略表现让朝廷封任他为收复新疆的统帅,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古稀,却也是头角峥嵘。
这次西征,左宗棠忠臣良将本色毕露无遗。他首先提出了“先南后北”“缓近急战”的军事战略,而后又为西征筹粮,修造枪炮武器等军事准备鞠躬尽瘁,他撤换了军队中骄横荒淫的军官,取而代之的是血气方刚、赤胆忠心的战士,可谓是兵疲、饷绌、粮乏、运艰四大困难无一不事事躬为。
出征的那一天,无关风月,没有浩浩荡荡的送行,左宗棠就这样带领者他的军队,向着西北方向出发了。
为表收复新疆之行势不可挡,他必将完成朝廷交予他的伟大使命,他必不会也不能给中华民族丢脸,刚毅而决然的他甚至带上了一口棺材,即抱着拼死也要收复新疆的决心,史册上又怎能少了这一位民族英雄的名字,此时耳边响起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那悲壮的烈歌。
有着这样的将领,配和正确的军事战略,新疆之行势如破竹。白雪皑皑的山下,几万大军的碰撞,擦出了怎样的火花,我们只能凭借想象。但是战士们在血雨腥风中英勇奋战,冲锋陷阵的气势与英姿却可以透过历史来到我们的脑海中。仅仅一年,新疆全镜收复。
中华民族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次。而后,左宗棠上书请求在新疆设省,并请求派人与沙俄谈判归还伊犁。至此,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重新回到了大清王朝的版图上。
六十多的老人了,心中还会不惜性命贪图功名吗?不会。所以他一人揽下重担,此心可鉴。还好,他的满腔热血终究是没有白付。但是他的功名却并不止于此。军事工业,兴办洋务,建造新式学堂,整饬吏治等活动中一样少不了他的身影。
左宗棠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要求自己,如今他做到了。我们应该感怀这位老人,年近古稀,仍不忘家国,仍然是那赤胆忠心,为祖国抢回了六分之一的土地,为民族争回了屹立天地的傲气。
閱讀更多 史論 的文章